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奇闻:很多大师级人物被神秘俘虏

泉水叮咚 太乙玄门 2021-08-07

作者:泉水叮咚

来源:网易博客


佛教极端仇视科学。当然,作为宗教唯心主义或僧侣主义,其直接挑战的对象,不仅仅是理性主义,而是社会基础和政治统治。我们先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点。

王安石是列宁所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儒家理性主义者。有一天,他向友人张方平(张受到佛教思想的愚弄)问道:“孔子死了百多年而有孟子,孟子以后没有人继承得上,或者虽有而不能算是醇儒,你觉得怎样?”方平答云:“难道真没有人吗?也有超过孔孟的哩!”安石惊问什么人?方平举禅宗著名和尚马祖道一、雪峰义存、丹霞天然、云门文偃等以为答,并说:“儒家讲淡泊名利,但身心收束不住,现在都归向佛教去了。”(宋善卿,《祖庭事苑》)安石听了,为之愕然,后乃钻研佛理,终为折服。

在哲学史上,我们还经常看到一种矛盾现象,中国的不少儒家理性主义者或进步思想家在其同唯心论和保守落后思想进行斗争时,表现得很勇敢,而在印度佛教哲学面前却显得很软弱,不免最后妥协。陈王安石外,如唐之柳宗元、刘禹锡,明之李贽、方以智等;在近代,则从魏源、龚自珍,直至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以至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章太炎等,都有这种情形。

对这种情形,我们除把原因归结到这些儒家理性主义论者或进步思想家的有着思想上的不彻底性和某种政治原因及阶级的局限性等等以外,也应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们在借鉴和吸取对方长处时,往往不自觉地陷入迷宫而丧失对印度佛教哲学挑战的对抗能力,这是古代中国人在认识史上的通常现象,反映了中国人吸食夸诞的印度佛的印度化倾向。
上述情形,更可以从佛教诡辩论对科学信仰的扰战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印度佛教在这方面也表现着有比其他宗教特异和圆滑之处。
佛教哲学之所以具有一种魅力,又经常是同它那貌似科学的虚伪姿态分不开的。翻开佛经一看,人们容易感到:佛教造谣说谎的本领和胆子是无出其右的。但无边无际的谎言大话也往往采取一种动人的科学外貌出现。

一方面它把哲学史上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和神秘直觉主义等发展到顶点;一方面又利用宇宙在空间、时间上的无限性,事物产生、发展、变灭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等辩证原理来进行论证。在论证中也往往自发地臆测到某些客观真理的点滴碎片,也象煞能经受住实践检验似的,而在多数的场合,则直是伪科学与其迷信的鱼目混珠!它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应该说,这正是佛教哲学的一大特色。
我们知道,在科学上,数字是最有威力的。

佛学“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断言“四大皆空”,除根本否定客观世界存在之外,又凭空捏造出大量“事数”概念和名词,借助于数字的威力,来估证其一切荒唐无稽的神话成语。据我统计,佛经中的“事数”名词术语多至三千多个,例如:“一念三千”、“二世间”、“三法印”、“四法界”、“五位百法”、“六欲天”、“七佛”、“八识”、“九面观音”、“十玄门”、“十二缘起’、“五百罗汉”、“三千大干世界”、“八万四千烦恼”、“十万亿佛土”等等。单说“空”吧,既“空”了,又根据一些思想上繁琐的分类,还有什么“二空”(生空、法空)、“三空”(我空、法空、我法俱空。下略)、“四空”、“六空”、“七空”、“十一空”、“十三空”、“十六空”、“十八空”等极其烦琐的区别。这种思维方式是印度落后民族的特有思想,不是佛教的发明。

所有这些数字概念,全部是虚构,子虚乌有,荒诞之至。但佛教哲学又正是凭借这种捏造虚伪数字的巧妙手法,使某些思想家天真地相信佛教就是“科学”,从而在对方向科学信仰的挑战下屈服了。

这里举谭嗣同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人物是以写《仁学》闻名的,他的以“以太”为中心的“仁学”世界观,本也包含着许多唯物论和无神论的语言,甚至还呼吁“毁天下寺观庙宇”以肃清佛教的流毒。但他写《仁学》,是在以候补知府‘需次金陵”、问学于当地佛学大师杨文会而深受其熏陶的时候,梁启超说他的写书目的,乃“欲将科学、哲学、宗教冶为一炉”,“又泊佛学之唯识宗、华严宗用以为思想之基础,而通之以科学”,这一点不假。

他甚至认为佛学比科学高明,主张废除科学。第一,他认为科学的来源是佛教,科学愈发展,就愈能证明佛教的真理。他说:“故尝谓西学(按,主要指自然科学)皆源于佛学,亦惟有西学而佛学乃复明于世。”(《谭嗣同全集》下册。下同)

第二,他认为佛学比科学高明。他说科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有限的空间,而佛学则“能治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之世界,尽虚空界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

第三,他认为科学家单靠“器数“实验出来的成就,远不及佛学家“直观心之本原”所获成就的巨大:“格致恃器数以求得诸理,如行星皆为地球,某星以若干日为一岁,及微尘世界,及一滴水有微尘万计等,佛书皆已言之”。他批评科学家“惟知依理以求,节节而为之”,太嫌迂缓,不如佛学家“直观心之本原”,只在一念之顷,“当下即可做出万万年后之神奇”。(实际上佛教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如果佛教这样科学,中国封建社会就不会那样落后了)

既然落后国家的印度佛学这样神奇,科学这样迂缓,所以谭嗣同竟然叫嚷要废除科学:“格致而有止境,即格致可废也”。谭嗣同和当时的康有为、严复一样.热忱地向西方寻找真理,但他对近代科学竞如此低估,不仅混科学、宗教为一谈,而且把宗教摆在科学之上,这完全是佛教唯心主义玩弄科学骗局给他造成的错觉和形成的荒谬见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