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脑院】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优秀博士后:张斌


张斌: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段树民教授,博士导师高志华教授。研究兴趣:结合环路示踪、全脑成像及药理遗传学等手段,探究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控机体稳态和中枢功能的环路机制。博后期间以第一作者在Neuron、Neuroscience Bulletin等神经科学主流杂志发表文章。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2届国际调节肽论坛做口头报告获“Travel Awards”和英国内分泌学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unding”。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能这是很多读书人深藏心底的愿望,大多数人都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我是平凡的大多数,我也有愿望,并且没有实现。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

年龄一天天变大,梦想一点点变小。三年一晃而过,似乎博士毕业答辩还没走远,博后出站就已经在下个路口等我了。当年立下许多诸如每天读一篇文章的flag,已经纷纷倒下。至少还是见证了硬盘慢慢被数据填满的过程,文章越读越多,独立性慢慢形成。最初对以下丘脑-垂体为中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懵懵懂懂,后来亲手完成下丘脑-垂体三维重构的兴奋记忆犹新,此后,一步步陷入功能探索的喜悦中至今无法自拔。静下来想想,发现博后快结束,自己也并非一事无成,我不仅适应,而且已经不愿离开科研圈了。

为什么大家不太像“读研究生”一样称呼“读博士后”,反而定义为“博士后training”?我觉得,博后不仅训练了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科研独立性,也像火车一样,把我从出发地学生时代送达目的地社会大熔炉。研究生时,我不需要考虑课题之外的任何事情;博后时,居无定所,租房搬家,我三年做了三次;柴米油盐,婚丧嫁娶,我们的精力一半属于工作一半属于生活。这种需要为生活分心的日子,才是现实中的成人礼,反而让我更加珍惜在实验室能专心投入工作的时间,当发觉自己有能力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时,甚至还有一点小自豪。

研究生时的自己更容易对学生的人艰不拆产生共情,博后时的自己不再选边站,一只脚站学生,一只脚站导师。当然,学生和导师本质上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差异而已。和低年级的师弟师妹沟通,会想想自己如果新入坑,会希望得到哪些帮助,需要避哪些雷?和导师交流,假想如果以后能带学生了,对自己的学生有什么期望,哪些是学生不能越的雷池?经常换位,就不难明白师生之间相处,和处男女朋友基本类似,最关键的是理解与磨合。

我能想通这一点,因为我真的交过女朋友,她已经是我的妻子了。很多博后、博士都是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如果不是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的孩子应该都已经踏上去幼儿园的车了。科研狗毕竟辛苦,如果身边能有个人,哪怕有条狗陪伴,紧绷的神经都会轻松很多。三生有幸,人狗双全,我在浙大喂流浪狗的时候遇到了同样爱狗的另一半,没有他们,我的时间不会如此规律。

有的人会陪伴我走很远,妻子;有的人会帮助我走很快,朋友;有的人会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老师。没有朋友的帮助,博后课题的完成可能遥遥无期;没有老师的指导,工作和生活恐怕早已乱了章法。太多致谢出现在这里可能不合时宜,但是真的感谢良师、益友、贤妻、父母。

毫不夸张地说,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优秀博士后的荣誉,最应该与他们分享,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认可,也是对我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莫大的鼓励。带着这份荣誉,我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植根于浙大脑院,依托优秀的学术环境,未来大有可为;总书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既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也使我倍感使命崇高、任重道远。

这三年,尤其疫情以来,心中的热血重新沸腾,也为自己此前的狭隘和麻木倍感羞赧。我们祖国的大国风范和繁荣腾飞有目共睹,正值我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主席的讲话令人如此振奋,我忍不住又回听了习大大历年的新年贺词,每一句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证据。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将读书人的愿望融入中国梦。

供稿:张斌

往期回顾

浙大刘冲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文揭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发育起源与异质性的关系

@萌新 | 请领取脑院新生指南~

【青春脑院】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优秀博士后:郝思佳

浙江大学

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