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总局今年力推的这些节目,有什么共同点?电视人从中能获得哪些启发?

2017-07-23 邵光涛 广电时评


一档好的节目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办节目的宗旨和初心——你想给观众什么,观众需要什么,你能给观众什么?

2017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周例会陆续分享了一批优秀电视节目,像《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耳畔中国》《对话》《诗书中华》《出彩中国人》等等,其中不少成为现象级节目、成为“爆款”“网红”。


这些节目成功的背后有没有共同点?都蕴含着哪些节目创作理念?它们又给电视媒体尤其是各省级电视台哪些启示?



坚守、传递价值观

一档好的节目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办节目的宗旨和初心——你想给观众什么,观众需要什么,你能给观众什么?


“让诗词以柔软的方式回到生活中”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初心,“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是《朗读者》的节目使命,《诗书中华》以“诗入寻常百姓家”为核心思想,《见字如面》把“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作为创作宗旨,《出彩中国人》以“出彩中国人、共筑中国梦”为节目理念。价值观赋予了节目创意之基、创作之魂,也为节目运行保驾护航。



探索出一套好模式

经过几年探索,中国电视节目已经跨越了以“模仿”为主的1.0时代,也已完成了以“引进”为主的2.0时代,进入了以“原创”为主的3.0时代。


《朗读者》《耳畔中国》等几档优秀节目,无疑都具备“原创”模式基因。如果说价值观是一档节目的初心,那么模式就是方法论,它涵盖节目的策划、录制、运行、推广等各个环节。如何形成一个好的创意,如何将创意转化成节目进行大众化呈现,如何进行有效的全媒体传播推广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套模式去支撑,它是一个有机链条,绝不仅仅局限于节目形态的呈现一个方面。



比如《朗读者》采用的是“访谈+朗读+轻解析”模式,看似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如何围绕每期主题圈定朗读人?为什么要选择他来朗读?要读些什么,访谈些什么?访谈与朗读是一种什么关系?轻解析如何做到不狗尾续貂?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背后是对诸多节目细节的精心操作把控。


要讲好故事

细细品味这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不论是才艺比拼展示,还是书信朗读,不论是游戏挑战,还是科学验证,其本质核心都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或温情、或感动、或刺激、或叹服。柏拉图说:“谁能讲故事谁就会拥有世界。”这句话在电视行业更加适用,可以说谁能讲故事谁就会赢得受众的心,讲故事应该是电视综艺节目的最佳呈现方式。《出彩中国人》《见字如面》《朗读者》《老妈驾到》《中国好家庭》等节目自不必说,而像《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耳畔中国》《奔跑吧》《加油!向未来》等节目同样是在讲故事。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仅是在展示选手的才艺、呈现诗词文化,选手们的自身讲述、点评嘉宾对诗词的阐释,何尝不是一个个小故事?



《加油!向未来》是科学普及类节目,科学知识验证看似与故事沾不上边,但它其实也是在讲述一个个小的科技故事,里面有嘉宾的参与,有过程、有等待、有结果,过程呈现即是故事。


电视节目的比拼,说到底就是故事讲述能力的比拼,谁能把故事与节目价值观、与节目模式有机融为一体,谁能把故事讲得潜移默化、不露痕迹,谁能让故事走心、撩动受众的神经,谁就是赢家。


重视全媒体推广

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年轻人的骨髓,电视媒体只有融入新媒体、拥抱互联网才有出路,这是不争的事实。沧海横流、大浪淘沙,网络不问来路、只认内容,对于好东西,它会给予病毒式传播,让你成为“爆款”“网红”。


《出彩中国人》《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优秀节目,之所以优秀、影响力大,背后都少不了互联网的助力,形成大屏小屏、线上线下的互补互动。



走互利共赢的合作路径

社会发展到今天,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意味着越专业化、精细化,电视节目是文化产品,同样需要分工协作。《朗读者》《耳畔中国》《诗书中华》《出彩中国人》等这些优秀电视节目,背后都有专业影视传媒公司的影子,许多电视台没有再走“制播分离”的老路当“甩手掌柜”,而是深度参与其中,走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一来可以降低风险,二是可以锻炼队伍,三来实现机制互补、更加专业高效。


专业人干专业事,发扬工匠精神,这句话对于今天的电视媒体显得更加迫切而必要。拿《朗读者》来说,节目的创意模式不必说,就说每条小短片的制作、演播室舞美的呈现、董卿的张弛灵动、现场气氛的调动等等,哪一处细节不是匠心独具,无不在向受众呈现分享一件电视艺术品,成为“爆款”自然水到渠成。互联网信息纷杂,电视人只有发挥出五倍十倍于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能让用户锁定手机屏、电视屏,你付出多少真诚、多少努力,受众用户往往会给予十倍百倍的肯定,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



基于以上对这些优秀电视节目的共性分析,电视媒体特别是各省级电视台确实应该绷紧忧患意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重视节目研发创新。节目是电视台长远发展的生命线、是立台之本,要建立优化节目创新创优机制,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既要谋长远,又要求当下。谋长远,要求电视台站得高、看得远,调动全台和社会的力量做好节目的研发储备,拥有自己的节目生态链;求当下,就是从一点突破,形成亮点,带动全局。近两年,央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节目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展现出国家级电视台的强大统治力,研发推出 《中国诗词大会》《创业英雄汇》《中国舆论场》《加油!向未来》《我有传家宝》《最美孝心少年》《出彩中国人》等一大批品牌节目。在节目创新研发上,东方卫视也是表现强劲,《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天籁之战》《梦想改造家》《诗书中华》《喝彩中华》等一批原创节目引领东方卫视强势发展。这背后一定有它的规律性,一定有一套强有力机制在支撑。中国电视节目已进入原创模式时代,唯创新者胜,模仿、跟跑都没有出路,走创新引领之路才是正道。


重视团队建设。一档好节目背后一定有一支好的团队,他们有情怀、敢担当、能战斗、懂奉献,谁掌握的电视人才多,谁的发展就有后劲儿。古代打仗冲锋陷阵,会挑选勇士组成冲锋队、敢死队,在许多省级电视台走上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尤其那些在全国处于二三阵营的省级台应该创新体制机制,打破部门条框,遴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爱电视事业、善于创新创造、富有奉献精神的员工组成节目创新研发团队,给他们深入优秀创作团队、电视发达地区、优秀影视公司甚至国外潜心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电视原创模式背后的方法论,掌握节目原创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理念,带着想法创意去,带着节目方案回来,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具体的节目成果。



重视融合传播,拓展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只有去利用它、拥抱它,才不至于被它吃掉。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这应该成为电视台办节目的思路,一方面要想到融合传播,更要思考重视节目的融合互动,这样的节目才更有黏性、更有吸引力、更有影响力。


重视对电视节目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今年总局分享的几档比较火的优秀节目,一是在节目模式上是“原创性”的,二是在原创基础上能讲好故事。

作者:邵光涛(吉林电视台《有理讲理》栏目制片人、主任记者)


编辑:刘鑫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