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字记录片】“演员”是谁?周迅要和十余位同行谈谈这个话题

2017-11-04 张榆泽 广电时评

编者按


“表演者言,言而有力”。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节目的正式录制前,每位嘉宾都要录下这句宣传语,像是考试前签下的承诺书——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力”。在筹备会现场,导演组一遍又一遍地在拟邀请嘉宾名单上细致勾画,作为一档演员对谈节目,“他们(演员)的作品要经得起回顾,他们的‘艺德’也要能往下传承。他们要能代表新时代表演者该有的样子。”总策划王平久一直在强调嘉宾人选的标准。


《广电时评》独家策划的专题“文字纪录片”,专注探寻一档节目诞生背后的故事。第一季,我们聚焦戏曲文化节目《喝彩中华》,推出了三期报道。(第一季回顾点这里)


第二季“文字纪录片”,走近新节目《今日影评·表演者言》。这档节目由CCTV6电影频道和演员周迅共同发起,计划录制10期,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吴君如、蒋雯丽、段奕宏、赵立新、王千源、王庆祥和易烊千玺十一位表演者将作为嘉宾先后参与录制,与周迅对谈,分享表演心得,呈现10期不同的“表演课”。



“谁”是表演者?

“从影二十多年,片场变得嘈杂了。”


因为片酬、流量等“明星话题”,“演员”这一职业身份时不时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表演者应该如何自处?


同为演员身份的周迅,最大的诧异却是在如今的片场上,“大家都没有在对戏备戏,而是在聊天,有些青年演员在前一天晚上都不背台词。”时间回溯到十八年前,拍完《大明宫词》的周迅刚刚二十五岁,正处于当时的“小鲜花”的年纪。“那时的片场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周迅回忆起那段“最好的时光”,是沉浸在表演之中的。



“现在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8月8日,在《今日影评》开播一周年暨《表演者言》启动仪式上,还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读书的演员刘昊然这样说。在与越来越多年轻演员的合作中,周迅真切地感受到新生代演员对表演经验的渴求。“我是非科班出身的,但我小时候进入剧组就得到了很多‘前辈’的言传身教,像归亚蕾老师、寇世勋老师等。”在周迅眼中,那时不管是研读剧本,或是创作实践,都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底子。


类似于师徒制的教与学在表演行业一直存在。从课堂到片场,甚至到日常生活,有心的演员总会不停进步。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李红在策划会上指出表演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分享让大家重新关注起“表演者”身份本身,《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如何来定义表演者,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立意表达?


“现在有些不同了,表演系的部分学生在低年级不认真训练基本功,拿着手机直播就可以赚钱了,大家可能会觉得学习表演是浪费时间的事。”《今日影评》栏目组为“表演者言”特别节目,特别邀请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李红担任策划指导,她直接点破了如今表演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之相对的是,一些成名后的年轻艺人又回过头来请表演老师专门培训。


这些分享让大家重新关注起“表演者”身份本身,《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如何来定义表演者,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立意表达?


“演艺圈有一些规矩、方圆需要传承。”周迅坦言。而这句话也成了贯穿节目选人、策划的线索。十期节目中,既有像奚美娟、冯远征、蒋雯丽一样的表演艺术家来讲“规矩”,也会有易烊千玺一样的年轻演员来“传承”。


“将表演艺术传承下去是无论演员前辈或后辈都应该肩负起的使命。”周迅说。但除了片场的言传身教,如今坐下来大段大段地说或听如何表演的场景也越发少了起来。“到底选明星还是演员?”李红在策划会上向各位编导发问。市场给出的答案或许不甚明朗,但节目组要给出的答案却十分明确。



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的选题会上,每位受邀来与周迅对话的“表演者”都被设置了一个关键词:黄渤的“求实”、冯远征的“筋骨”、吴君如的“融合”……这些独特的个性标签,也成了破解这些表演者身上“表演宝藏”的珍贵钥匙。

 

演员不是时时刻刻都在“演”

此时的周迅正在以“主编“的姿态亲自为编导开选题会,“演艺圈有一些规矩、方圆需要传承。”周迅坦言。


“所以,要有一个仪式感的结尾。” 选题会的时间过去一大半,现场围坐的十几位编导开始讨论该以怎样的形式给节目收尾。


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主编周洲提议用上嘉宾的电影片段,“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要不用结尾来总结反思一下?用影像做回顾和展望。”主编王小伟也在思考:“用结尾把遗憾给补上,要不让他们一起读一段剧本?”


讨论正酣,突然被周迅打断了。


“我不赞同现场突发式的表演。”周迅一说完,编导们的眼睛齐齐地望向她。她把扎起来的头发解开,继续说,“我特别害怕!演员不是突然就能‘来一段’的,尤其是在这样的电视镜头前。”周迅说很多优秀演员其实都特别害羞,片场内外很不一样。“我自己也不是一个能随时兴起‘来一段’的人。”


导演组突然意识到,演员的状态并不一定完全契合于观众们的日常想象,这也让导演组陷入了新的思考当中:怎么做才能激发出嘉宾的真实心境?怎么设计环节才能让节目的对谈有趣又深刻?


“能不能不要给我和嘉宾们圈定太过刻板的范围?”周迅否定了大量预设式的提问,向导演组建议不要段落式的传统访谈样式,“我还是想从一个更轻松、自有的状态来切入对谈。”导演组根据嘉宾的各自情况,快速调整着策划方向,“没问题!”毕竟是两位表演者之间的对话,对于同行业而言,讨论彼此都热爱的表演时,很多东西以自然倾诉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生动。


纾解了这一核心议题后,更多有趣的创意便渐次冒了出来。比如导演在与周迅沟通蒋雯丽一期的选题时,周迅主动提到蒋雯丽喜欢在平时和她的聚会中读自己写的诗。这个小细节随即被设计到了节目的结尾。针对不同期的不同嘉宾,讨论话题、结尾方式等都可以随每位对谈者的特性而定。


原本“一板一眼”的节目模式,在这场选题会中逐渐被消解了具体的边缘,随之换来的是,这个以“表演者”为核心的节目,最终沾染上了每位表演者不同的艺术气质。


一周后,《表演者言》第一次录制,请来的嘉宾是香港演员代表吴君如,16分钟的节目她们整整谈了两个多小时。导演组没有打断,她们像两颗自由生长的树去碰撞,然后开出了花

 

“表演者”的碰撞

在节目录制前,总会有一次次的选题会来敲定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一次次的“碰撞”时常发生。这一次的选题会,又有一场“碰撞”正值发生——三个编导同时报了蒋雯丽作为节目嘉宾的选题。


编导谢添意想从“做有温度、有态度的演员”谈起,编导郭嘉想从“两种不同表演风格背后的经历”谈起,而编导任雨潇的选题泽是“如何跳出一个既定的角色风格”。


周迅若有所思,一言未发地听了近半小时。当每个编导从背景到细节都阐释完毕后,周迅顿了顿,最后选择了编导任雨潇的选题方向。“我可能演不了《立春》里王彩玲那个角色,所以我想知道我和蒋雯丽老师会有怎样的不同。”在周迅看来,她选择的角色都是适合自己的,“我虽然很少尝试有烟火气的底层人物形象,但我真的很想请教她。”


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里,演员之间的同与不同建构起了话题延展的源泉。周迅甚至主动说起可以和蒋雯丽聊聊女演员的处境。在国外,女演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但在中国似乎不完全如此。“如果聊这个,我们应该能谈很多东西。”


在另一个选题中,如何策划与演员黄渤的对谈,周迅与当期编导孟星也商榷出了关于声音表演的切入点,找到了另一个层面上的“碰撞”。


“我也是这两年逐渐想明白‘演员’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周迅继续说,“我也想知道李雪健老师他们如何思索这一身份。”《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在策划伊始是想做一本“表演教科书”,制片人王程说:“既有业界前辈的经验之谈,亦有老戏骨数十年的实践总结,希望能有效帮助新生代演员提升专业认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经过多轮沟通,“表演者言”最后的样子已经不是老戏骨们的“自说自话”,而变成不同表演者之间的“百家争鸣”。


“演员这个行业,必须经过碰撞,才能把记忆中的东西释放出来。”而这个碰撞加释放的过程也正是节目组想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周迅非科班出身,但从小在电影院长大,演戏的过程也跟很多优秀演员学习过。“我现在到了中间的位置,看到年轻演员的一些状况,所以特别希望做一个桥梁。”制片人崔菲说:“《表演者言》的目的不是点评别人,而是分享自我。我们只是呈现这个行业本应有的规矩,以及真正的表演者们都是怎么做的。要做一档有质感的文化节目,时间只会记得精品。”


监制/高琦  策划/何天平  主编/张新  采写/张榆泽  外联/任达  摄影/李波 王建新

感谢电影频道制片人王程、崔菲给予的大力支持


第一季【文字纪录片】看点


【文字纪录片】文化类节目诞生记 | 从《喝彩中华》的10小时会议说起……

【文字纪录片】文化类节目诞生记(二)丨关键的问题来了,戏曲和电视怎么结合?

【文字纪录片】文化类节目诞生记(三)丨台上一切,都是台下的好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