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的田野》创作纪实 | 上海篇:搭乘“理论航船”,论道城市品格

广电时评 2020-01-28

编者按8月5日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北京、上海东方、浙江、江苏、湖南五家卫视共同制作的大型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第一季)陆续播出。节目在理论宣传、呈现形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均有着创新突破。同时,围绕地域特色展开,五个篇章也各有亮点。近期,《广电时评》将陆续刊发五家卫视各自篇章幕后创作相关文章,从筹划、执行、传播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以供广电同行交流、借鉴。

 

此文为第篇,东方卫视详述上海篇如何从城市品格出发,通过对谈上海城市变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展现理论魅力和时代精神


 

“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为上海提炼了城市的特质,也寄予殷切的期许。

 

以“城市的品格”为分集主题,围绕“开放、创新、包容”三大关键词,在黄浦江的“理论航船”上展开一场特殊的讨论,《思想的田野》上海篇将思想高度和生活温度结合,搭载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见证时代的精神气象。


 

通过对谈上海城市变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上海篇诠释了上海的城市品格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出来,又如何一步步引领上海走向繁荣开放,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理论魅力。

 

一艘游轮,连接百年中国的两端 

《思想的田野》系列节目以“理论宣讲大篷车”为载体和标志,让大篷车作为流动的演播室行进在神州大地,走进城市街道和田间地头。

 

如何将“理论宣讲大篷车”进行上海本地化的特色呈现?东方卫视选择将演播室搬到了黄浦江上的一艘游轮,它从承载着上海历史人文记忆的十六铺码头出发,在城市里溯水穿行,既在形式上巧妙串联了全篇的三个章节,更象征着节目徜徉于历史的长河,见证上海的百年巨变、沧海桑田、日新月异。


这一表现载体,以点带面、以形聚神,体现了时空的纵深。尤其当游轮经过陆家嘴时,开放式演播室的这一边,是100多年前由外国人在上海建造的外滩建筑群;那一边,是令人惊叹的“三件套”(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它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例证。老上海和新上海相互辉映,一条理论的航船就此连接起了百年中国的两端,形象呼应着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游轮上的演播室 


这艘游轮在黄浦江上缓缓驶过,依次诠释“开放、创新、包容”三个主题。围绕三个章节,上海市民代表分批上船、下船,寓意“理论航船”停靠城市站点,接驳市民心声,实现了思想与现实的开放式、无缝式对接。


从白天的遍眼繁华到夜晚的灯火璀璨,城市成了最为鲜活的解说背景。大家在饱览两岸风光的同时,也在与专家学者、各界代表的对谈和解读中,深刻了解了这些美景背后扎实的发展脚步、先进的发展理念。


除了将游轮作为理论阐释的核心装置,《思想的田野》上海篇还纳入了两大关键符号:一个是浦江两岸的“心愿亭”,负责倾听群众的心愿和在城市生活中的困惑;一个是极具上海特色的红色双层巴士,“梦想特派员”韩雪搭乘巴士展开走访,为市民关心的创业、科技等热点问题寻求答案。红色巴士、黄浦江畔的外滩之窗大屏,都出现了醒目的“思想的田野”字样,仿如思想的触角延伸至火热的生活。 



根据群众心声架构内容

如何将深刻、抽象、凝练的理论诠释地生动、具象、可感,是《思想的田野》在创作中需要重点攻关的难点。为了让理论真正照进现实,东方卫视在确立大主题、大主线、大框架之后,切实根据群众心声进行内容架构。

 

具体来说,《思想的田野》上海篇的内容创作秉持以下三个工作方法,来展示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融通共赢的包容生态。

 

第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心愿亭”搜集而来的问题、困惑和期待,构成了节目的群众基础支撑,它们中的心声代表被作为每个章节的引子,极具代入感和共鸣感。围绕年轻创业者如何在自贸区注册企业、哪里可以找到超清晰放大镜、外地奋斗者如何在上海扎根三个市民期待,节目分别展开“开放”“创新”“包容”三个篇章。


 

本期节目汇集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包括了专家、明星、群众。专家进行理论解读,明星负责实地走访,群众主要提供民间的各种需求、各种方案。同时,节目尤为注重群众代表的丰富性和代表性,他们中包括了创业群体、海归群体、科研人员等广大奋斗在工作一线的人士,也有社区居民、国际友人,辐射了老人和孩子。

 

“上海光源”的探索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海啸,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上海航天八院首席技师王曙群,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与社区的中外“议事员”们等嘉宾现身节目。上海“城市的品格”正是通过各行各业的人物,以集体群像的形式让观众得以感知。


 图左:上海航天八院首席技师 王曙群


第二,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在每个章节的理论阐释中,节目切实践行“寻访+解读”的创作手法,实地体验、案例分享、专家访谈都高度服务于一个提纲挈领的理论,以让更多的观众得以理解,由此形成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自上而下的整体共识。

 

以“开放篇”为例,韩雪走入自贸区企业服务中心,从领号咨询到柜台办理,切身体验自贸区办理企业的便捷。节目还邀请了通过手机App办理上海企业的第一人徐静、首位成功在浙江嘉善注册上海营业执照的企业主姚家康,分享通过“一网通办”迅速完成企业办理的人性化。接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剑波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师、博士卜新兵从理论高度总结上海出类拔萃的营商环境、治理体系,真实的案例结合翔实的数据、权威的解读,让上海的开放成果得到了生动展现。


韩雪走入上海自贸区 


更重要的是,理论嘉宾还专门解答了“一网通办”对于群众生活的影响,让观众对改革发展成果产生认同感和获得感,看到深化改革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切实影响。

 

第三,因地制宜,创新表达。阐释理论,最忌高冷、刻板、空洞。《思想的田野》上海篇综合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文艺手法,包括了真人秀任务、心愿亭记录、时装走秀等形态,希望通过最亲民、最直观、最鲜活的方式,既答疑解惑,又传情达意,展示一幅海派特色的时代图景。

 

以“创新篇”为例,东华大学模特队带来的时装走秀通过时尚和科技的结合,将AI设计的服装带上舞台;由力量之声组合表演的歌曲《光芒》,表达了美丽上海的胸怀,伴随着黄浦江两岸璀璨的灯光,视听呈现格外饱满。


东华大学模特队 


深化新闻立台,又一次“大练兵”

在《思想的田野》上海篇的创作过程中,东方卫视团队既有与时俱进的创新,也深度根植于平台长期以来积淀的创制理念和创新经验。

 

2019年元旦,东方卫视启动全新改版,强化新闻立台,涌现了以理论时评节目《这就是中国》为代表的优秀节目。同时,东方卫视开创综艺纪实风,打造了以《我们在行动》《闪亮的名字》《巡逻现场实录》为代表的优秀作品,从立意到形式都追求与讲好中国故事、突出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此外,东方卫视在重大主题、主线宣传上多点开花,例如全力打造贯穿全年的“长江之恋”大型媒体项目,力争做到既有高度、又有亮度。


 

通过《思想的田野》的联合创作,东方卫视的理论节目创新能力再一次得到了“大练兵”,并在交流互鉴中汲取了营养,获得了启迪和升华。未来,东方卫视将一如以往用开放包容的视角、贴近基层的姿态,致力于让理论传播、改革成果的展示走入生活,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多有时代热度、情感温度、精神高度的高品质节目。

 

·End·

编辑 | 徐蕾 王海婷 

>>广播电视主题主线宣传势场强大

丨专论

>>国剧新受众:全世界的“国剧迷”

丨剧集

>>用“硬核影像”见证“硬核科技”

丨纪录

>>电视剧百日展播名单来啦!

丨总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