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对决、两名狙击手、三条线索|《瞄准》的高密度情节如何搭建

杨晓彤 广电时评 2021-07-19

年代动作剧《瞄准》10月9日开播。该剧以狙击手为题材,讲述了一场关于技术关于信仰的双重较量。剧集开播之际,记者对话《瞄准》编剧黄晖和制片人叶进军,了解剧集人物、故事、脉络的搭建逻辑。



作者:杨晓彤


“什么是狙击手的荣誉?”
“我拿起枪,不为杀人,只为救人。”
 
在《瞄准》预告片中,主人公在枪林弹雨中剖白自我,大场面动作戏、细腻的情感表露,其制作质感初露头角。
 
10月9日,由浙江影视集团原创主控出品,蓝色星空影业、湖南天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五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睿翔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五百、别克执导,黄轩、陈赫、杨采钰、李溪芮主演的年代动作剧《瞄准》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平台开播。

 
《瞄准》编剧黄晖(《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编剧)表示,以狙击手为题材的《瞄准》依然是剧本创作生涯中“最累的一次”。这样的“累”源于长达5年的剧本构想和打磨,也为《瞄准》留下解读空间。

 

一场对决,为故事张力做铺垫

《瞄准》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这一时间点具有特殊性。在浙江影视集团副总经理、制片人叶进军(《烈日灼心》《延安爱情》《离婚前规则》制片人)看来,这一处在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时空,承载着丰富的戏剧可能。
 
街头,国民党特务叶冠英接头失败后挟持孩子躲在不容易被击中的角落,一时间,松江公安局侦查员与特务僵持不下,此时,叶冠英意外地被远处飞来的木块打中,将人质松开。



这个快速到连侦查员都未发现的木块射击,来自于以雕刻师身份隐藏在民间的狙击手苏文谦(黄轩 饰),苏文谦的巧妙解围,降低了人质被伤害的风险,得以让叶冠英被公安局成功抓捕。 


在这场需要精密设计场面调度的动作戏后,镜头又以文戏视角切入,展示苏文谦如何顺利通过重重检查而又不暴露身份,人物心思的细腻一面随之呈现。
 
话分两头,另一位隐藏身份的狙击手化身为西点师来到松江。这是苏文谦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池铁城(陈赫 饰)。但当下二人的立场和身份已完全不同,苏文谦是一个放下枪的普通百姓,在松江码头摆摊雕刻为生,池铁城则成为保密局头号杀手,带着任务来到松江。

 
当二人再次相遇后,一场对决大戏就此拉开。
 
叶进军说,《瞄准》在人物设定方面的特点在于,对决双方并非素不相识的敌我关系,而是曾经配合无间的搭档,“这就让两人之间不仅有技术的较量,更爆发出智力较量,凭借对对方的了解,他们在对决中设计出让对方意想不到的计划。”
 
以狙击手为题材,高智商双男主如何展开较量?在黄晖看来,这是剧集在同类型创作中的一个创新点,也是他所感兴趣的创作方向。确定题材后,讲述一个高密度狙击动作戏,成为这次创作的难点和挑战。

 

两名狙击手,“精准”塑造是关键

《瞄准》的故事围绕苏文谦和池铁城两位狙击手的对决展开,“这部剧集最大的特色是‘精准’,包括故事涉及的专业技术要精准,智谋呈现、情感表达要精准。”黄晖说。
 
黄晖介绍,在创作剧本阶段,除了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前往武警部队体验生活也十分重要,在观察专业狙击手射击动作时,黄晖积累了不少狙击知识,例如一颗子弹如何同时射击两个目标;由于大气湿度,早上六点和早上八点射击动作将如何调整……这些积累融合到了剧本的创作中。大量的专业枪战动作戏需要有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拍摄时,剧组邀请部队枪械专家、狙击手等作为专业顾问,为创作的真实性进行把关。

 
当“精准”落在两个主人公的塑造上,黄晖用三层“关系对垒”进行解构。
 
“两个人最基础的是物理层面的技术较量,这方面二人难分伯仲,苏文谦擅长临场应变,池铁城擅长精密的计划制定”,在黄晖的构想中,二人的狙击技术旗鼓相当,但智谋策略各有千秋,这也是他们在多年前搭档的默契所在。
 
人物第二层面的对垒是情感的较量。黄晖谈道,苏文谦不是一个讨喜的英雄式人物,他并不杀伐决断,还有些优柔寡断。但苏文谦是一个总是为他人着想,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可以被牺牲的位置。
 
对比苏文谦本性的善良一面,池铁城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他们的分道扬镳,最终指向的是价值观的冲突,这也是二人的第三层关系对垒。

 
“情感和责任的矛盾,是这部剧拷问的问题”,黄晖透露,在《瞄准》接下来的剧情中,两位主人公的过往将被一一揭开,他们的信仰冲突和个人选择也将在特殊境遇下进行展露。

 

三条线索,搭建类型化叙事空间

为了让故事更为立体,黄晖为《瞄准》设计了三条时空交织的叙事线索,以形成纵横交错之感,“过去时和现在时交织,在现在时的故事中,两个空间、两条线索又要有机组合,它们互为影响、互为成败。


剧中第一条叙事线索为现在时,即苏文谦和池铁城两位狙击高手的过招和对抗。两个知根知底的主人公既要巧妙布局,又要互相拆招,人物的设计需要下功夫。
 
第二条叙事线索为过去时,“剧中有一个长达10年的前史,整个事件娓娓道来,前史穿插在现在时叙事中,用于交代人物背景和他们原本的关系,为他们在这期间暗杀与反暗杀中做出的选择予以动机解释”。
 
有了情感铺垫和紧密的叙事框架,剧集还搭建起第三个叙事空间:“所有在松江的这一场较量,围绕的是一场千里之外的正面战场上十万大军的生死较量,乃至数百万人民的生死存亡”。

 
叶进军介绍,《瞄准》采取了一种类似风暴的叙事结构,“从风平浪静开始,再从两个人的对决切入,随后风暴席卷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将两军对垒和百万人的命运牵涉其中。”这种跨越时空的情节安排,不仅对创作者提出了挑战,也对制作提出了高要求。
 
拍摄时,《瞄准》曾辗转象山、上海、横店等地,共设置场景579个,租赁摄影棚16个,搭景面积高达30000平方米,工作人员最多时超过1500人。从大故事架构的文本到大制作的视觉呈现,《瞄准》在制作思路走向了类型化和专业化。

 
类型化制作、高密度情节设计下,《瞄准》的剧集爆发力如何,还要等待这场“大战”的推进与对决。浙江影视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瞄准》总制片人杨扬在幕后特辑中谈道:“这个硬核狙击故事讲述的是信仰的力量,希望让年轻观众理解剧集所传达的内容,希望让观众看到新的国剧表现方式。”从《可爱的中国》《热血军旗》到新作《瞄准》,对于出品方浙江影视集团来说,原创内容的发力,也为打磨精品提供更多助力。

编辑 |  饶文渊 朱晓乐

>>《此画怎讲》:“此画”有意义,讲述也有趣

丨评论

>>《时光的旋律》:经典新传承,唱响新时代

丨案例

>>暖心!疫情后的武汉拍了拍你

丨视听

>>广电时评强国号上周热文盘点

丨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