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抗疫影像 | 每一帧都值得凝望

袁鑫笛 广电时评 2021-07-19
疫情中,那些深刻瞬间被不同的影像记录下来,镌刻2020。


作者:袁鑫笛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病房内昼夜抢救、千里驰援物资、爱心车队志愿接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从医护人员、建设者、志愿者到普通人,都在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人用不同影像形式,把这场“战疫”记录下来,汇成极其不平凡的2020。


最前沿•电视新闻节目

“根据目前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人传人。”



1月20日晚,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直播间现场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拉响了全社会的抗疫警报。


这天起,《新闻1+1》连续推出百余期疫情专题报道,借助直播间连线和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传递快速、准确的疫情信息。以《新闻1+1》为代表的电视新闻,成为疫情期间大众获取权威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新闻1+1》的镜头前,常年奔波在传染病防治第一线的李兰娟院士,分析新版诊疗方案、普及防疫知识;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介绍方舱医院收治情况;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介绍中医药抗击病毒的功效……


一次又一次的连线,让这些中国医疗专家的面孔,镌刻在了民众的记忆里。



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新闻调查》,推出了《重症》等专题报道,记录下了医生连夜奋战。



1月23日,《生命缘》栏目组派记者进驻北京地坛医院,1月27日派驻记者前往武汉报道,与北京援鄂医疗队并肩战斗。其间,团队83次跟拍ICU气切手术,300余次近距离拍摄采集咽拭子,900多次拍摄救治危重症患者。



6月11日,北京新冠肺炎本地病例清零后再次发现确诊病例,《生命缘》团队火速集结,再次深入地坛医院、新发地市场等最危险的隔离区一线蹲点采访。


新发地市场,北京丰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地表40摄氏度的高温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只能通过浇冰水降温;



北京海淀疾控中心,流调组工作人员轮班24小时值守、夜以继日,随时准备奔赴现场;



地坛医院,八名医护人员一起为230斤的患者小娟翻身,调整为俯卧位……栏目组记录下了这些首都战“疫”的侧影。



因为摄影机离得足够近,《生命缘》还记录下了一系列感人瞬间。


“西城大爷”转出重症病房后感谢医护人员:“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年仅8岁的新冠患者小叶,面对镜头说:“只要我坚强,病毒就弱小,好了就能见到爸爸妈妈和哥哥了”。



身处疫情中心的湖北广播电视台,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特别节目,记者深入火神山等多家医院采访,传递疫情信息;湖南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中率先增开晚间黄金档《抗击疫情特别时间》栏目,每天20分钟全时段报道战“疫”情况......



一档档新闻特别节目,一个个执炬逆行的广电记者,在特殊时期传递着新闻的力量。


第一线•纪实影像

1月23日,武汉市所有公共交通和离汉通道陆续关闭,九省通衢的繁华都市陷入沉寂,唯独医院门口排起长龙。困境之中,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守护着民众的生命安全。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理发师、餐饮从业者……这些普通人的力也汇聚在一起,共同点亮希望的烛火。


逆行者的阵营里也包括纪录片人,他们扛起摄影机,奔赴抗疫一线,记录下动人故事。


《第一线》将镜头对准武汉七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记录下了医护人员在重症病房,与死神争分夺秒抢夺生命的瞬间,也捕捉到了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建设者千里援驰的身影。



凌晨三点,救护车的声响突然划破夜空,武大人民医院东院23病区随之忙碌起来。


“等一下,我看下瞳孔。”

“我记一下他的生命体征。”


刚转进来的危重症新冠病人情况十分危急,在所有常规医疗手段已经尝试失败的情况下,四川大学华西医疗队ECMO小组立即展开了一场与死神争抢时间的手术。鏖战4小时,彻夜未眠的他们,赢了死神一局。



这是《中国医生》战疫版在用真实镜头讲述武汉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


3月5日,在护送一位87岁病患去做CT检查的途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刘凯,和老先生一起欣赏了一次久违的夕阳,夕阳缓缓坠落,老人和医护驻足在两栋楼之间。



《人间世》疫情特别版呈现了这一暖心的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在特殊时期传递着希望与光亮。


4月8日,武汉解封,汉江边清脆的船笛再次响起,街道上人群熙攘、笑语喧哗,小吃摊上的热干面冒着腾腾热气……



《冬去春归》把镜头聚焦在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身上,签下量产“军令状”的口罩工人、抗疫一线不眠不休的社区工作者、不打烊的热干面店主、历尽波折将防护物资送回国内的海外华人……



《武汉:我的战“疫”日记》则以Vlog(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真实的武汉时刻”。除夕夜,武汉女孩曾宇辰一家照例盛装拍了全家福,镜头记录下了疫情中的乐观与必胜信念。



《在武汉》关于武汉人的爱与痛,温暖与希望的故事,被网友满屏“武汉加油”弹幕覆盖的画面,同样深深刻在观众心中。



是普通人身上的坚持与爱,一同迎接了武汉春天的到来。


“在一起”•电视剧

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抗疫一线发生的感人事迹,而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将“真实”和“艺术加工”巧妙融合,从真人真事中提取创作素材,把抗疫过程经艺术化加工呈现给观众。


那些已经过去了的,又终将被铭记的瞬间,都凝聚在了《在一起》催泪的镜头中。


剧集分为十个单元,细腻生动地描绘出平民英雄抗疫群像。


《生命的拐点》单元一开篇,6辆疾驰而过的救护车,把人们的记忆带回了2019年12月。


江汉医院作为当地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被推到了这个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面对未知的病毒,罹患渐冻症的老院长张汉清出山。剧中老院长步履蹒跚的艰难背影,让观众泪目。



《救护者》单元中护士周周为女患者冻疮膏的细节,播出后迅速成为话题热点。


前一秒,护士周周还在安抚女患者并答应给她送来冻疮膏;下一秒女患者已经离世,周周还是坚持为她冻破了的双手涂抹冻疮膏……



《摆渡人》单元中外卖小哥辜勇串联起一个个武汉故事,小女孩“我不怕,她是我奶奶”是一个孩子最真挚的情感……



《我叫大连》单元,大连小伙宋小强返乡途中误打误撞滞留武汉,成为江天医院九楼重症病房的志愿者,爱唱爱跳的他是病患身边的抚慰剂和开心果。



不煽情、不卖惨,《在一起》真实还原了抗击疫情中普通人的勇敢与坚持。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无数普通人化作逆行者,挺身而出点亮微光。那些属于生的希冀、离别的感伤、勇气的赞歌,被不同的影像记录下来,铭记2020。


编辑 | 叶晨玮 侯雯慧

>> 广电等主流媒体再造短视频内容生态新格局

报告

>>文化类纪录片新样貌:触摸传承密码,增强文化自信

纪录

>>侯鸿亮:从创作本体出发,不断适应市场同时不放弃自我坚持

言论

>>从一组组海报中走进116岁的“西泠印社”

图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