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创新范本

窦宁 广电时评 2021-07-28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邀请老、中、青三代嘉宾组成“布鞋男团”,探访中华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挖掘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结合互动式体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的传承和发展,彰显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作者:窦宁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近期,浙江卫视推出探寻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腾讯视频、爱奇艺和bilibili等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播出。节目以“行走”的方式探访中华大地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年轻视角讲述世遗故事,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体验中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创新范本。



多维度展现文化遗产全貌,多视角突出历史人文特色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邀请老、中、青三代嘉宾,穿着布鞋探访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并与当地的人文学者、申遗专家和当地居民等“身边人”相遇、同行、对谈,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呈现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文物保护专家单霁翔作为引导者,演员黄觉、歌手马伯骞等中青年嘉宾作为参访者、学习者,构成了多元的表现视角,考古学家、文化专家、手工艺者的参与,更提升了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根据各遗址的不同功能,节目灵活安排嘉宾的探访路线和任务。镜头跟随嘉宾行走、体验、解谜,带领观众多维度多视角了解文化遗产全貌。在第一期节目中,嘉宾步行寻找良渚遗址外围水利工程中的堤坝。为打破个人视野范围的局限,节目调用无人机航拍镜头、高清遥感影像和三维动态地图,充分呈现良渚遗址近一百平方公里的水利系统全貌,让嘉宾和观众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真切感受。通过嘉宾动态的行走,勾画出静态的三重城、中轴线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第二期节目《鼓浪屿》中,嘉宾接到破解文字密码和寻找魔方上的建筑两个游戏任务,兵分两路前往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地标。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一组嘉宾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探寻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另一组嘉宾则从横向的空间维度,遍访当地居民、专家和管理者,领略鼓浪屿风光,品味人文之美。通过两条动线的串联,节目从不同维度对遗产地进行挖掘、探索和展示,使历史深度和烟火气息有机结合,全方位展现出鼓浪屿的历史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遗产以无声的力量,启迪人心。第八期节目中,嘉宾们来到河南登封,探访“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感悟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对宇宙星空的探索精神。行走之间,单霁翔感慨于文物保护工作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青年嘉宾则惊讶于登峰普通民众竟能对8处11项建筑如数家珍,并深知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嘉宾,在节目中表达对历史文化的崇敬和赞叹,抒发各自对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独特感悟,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的传承和发展,激发了观众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的强烈意愿。


深挖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提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以“行走”为主线,连接古今,依托中华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遗产,追溯文化诞生、延续和发展的悠久历史,展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千百年来,农耕文化浸润着的中国村落,保留了乡土中国厚重的传统和绵长的记忆。第三期节目中,嘉宾们从城市走向农家,在福建土楼中度过新春佳节,感受淳朴浓厚的传统年味。其间,青年嘉宾们在土楼间上下穿梭,共同探究尚有人居住和利用的遗产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以年轻视角讲述的一个个温情故事,反映出土楼不仅能适应现代生活,还能在发展商业和旅游业的同时,保持纯真本色,保留文化精髓。



不局限于知识宣讲,节目注重让嘉宾和观众在感性的体验中认识历史、感知文化、感悟生活。在第六期《都江堰》中,嘉宾亲身体验古法治水工具的制作,比较不同工具的治水效果,在层层递进的体验和探索过程中,展示出都江堰作为活态遗产在今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节目通过嘉宾的感悟,润物无声地揭示出只有人和遗产的和谐共荣,才是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文化得到不断弘扬的发展之道。



节目通过电视的通俗化表达方式,追寻文化遗产的发现、挖掘和研究过程,探究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和深远意义,并将遗产地的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体现了中华大地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基因。


嘉宾在第二期的鼓浪屿之旅中,走进那些浓缩了中西文化精髓的老房子。这些历史文化建筑被改造成唱片博物馆、图书馆,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展现出鼓浪屿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独特气质。第七期节目中的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由已经停工的华新水泥厂保护性重建,虽然旧厂房早已关闭,但博物馆的建设使之恢复了过往的辉煌,成为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典型范例。



互动式体验吸引新生代参与,线上线下凝聚文明守望合力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统筹网上网下,采用台网同播、多屏互动的宣传模式,打通腾讯视频、爱奇艺、bilibili、微博、抖音、快手、浙江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中国蓝新闻”等多个平台,开设#万里走单骑#网络话题,方便网友点播节目、交流观感、提出建议。


得益于节目的优质内容和年轻化视角,相关视频得到广泛传播,获得网友大量关注。#万里走单骑##万里走单骑定档##万里走单骑开播##万里走单骑需要0.5倍速看#等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达到5.3亿,讨论量近67万。抖音话题#万里走单骑#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近8700万,点赞量超过10万次,快手同名账号发布短视频超过60条。



在每期节目结尾,嘉宾发起“守望行动”,邀请现场观众和网友共同参与,呼吁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在良渚,嘉宾召集了年龄总数达到5000岁的游客,完成一场守望世遗的演讲。在鼓浪屿,当地居民组织了一场温馨浪漫的室内音乐会。在都江堰,嘉宾和普通游客一起完成“写给李冰的一封信”。“守望行动”形式不一,却都别开生面,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使新生代也成为文化保护的主力军。


节目组在每期节目播出后,组织主题宣传活动“一堂公开课+一篇行走日记+一场世遗公益活动+一组金句短视频”,为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出进一步努力。作为电视节目的补充,“守望行动”创新性地构建了融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矩阵,在虚拟现实和真实世界中共同凝聚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力量。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生动展现了媒体融合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坚守与创新,以保护、利用、传承和发展的理念,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故事,让中华大地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动起来”,令中华民族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彰显持久力量。


编辑 | 叶晨玮 侯雯慧

>>《摆脱贫困》:一份振奋人心的时代答卷

丨评析

>>大美新疆,看不够!

丨关注

>>《山海情》意难忘?再来看《闽宁纪事》

丨视听

>>2021年 “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开始申报

丨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