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想照耀中国》:红色历史的形象教科书

尹鸿 广电时评 2021-07-26

遵循“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青春态”的创作表达,《理想照耀中国》一方面开拓了新的题材空间,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对百年来不同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使命的共产党人的崇敬。



作者:尹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理想照耀中国》5月4日起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同时在芒果TV、优酷、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上线。其强大的创作阵营、创新的内容形态、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人民至上与民族大义的主题表达、纵横覆盖的时空范围,加上全媒体平台的传播和推广,引起了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关注和共鸣,成为中共百年党史的形象教科书。



该剧共40集,开创了一种“主题系列剧”的创作形态。它既不是传统的剧情连贯的电视连续剧,也不是人物相同、故事不同的有断有续的所谓系列剧,更不是家长里短、人物和空间相对固定的情景剧,而是用党史主题贯穿起来的40个在人物、事件、时间、空间上基本独立却在主题上高度一致的主题系列剧。

《理想照耀中国》将建党一百年历史划分为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4个阶段。
革命时期(1921-1949)选择了《共产党宣言》译者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长征途中为背一口行军锅而牺牲的炊事班(《雪国的篝火》)、以相机作为武器的战地记者方大曾(《我是小方》)、《把牢底坐穿》的“铁窗诗人”何敬平(《叛逆者》)等人;

建设时期(1949-1978)选取了从扫盲实践中总结出“速成识字法”的祁建华(《秀才遇到兵》)、献身核武器研制的科学家邓稼先(《冰糖》)、西北边陲的“白衣圣人”吴登云(《白骏马》

改革时期(1978-2012)选择了第一个个体户章华妹(《纽扣》)、带领16名下岗女工创立圆方公司的薛荣(《从头再来》)、国境线放牧守边34年的卓嘎姐妹(《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等;

复兴时期(2012-2021),则选择了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我们的乌兰牧骑》)、为滇金丝猴保护作出贡献的龙勇诚(《你的眼神》)、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大学生村官雷金玉(《希望的田野》)、故宫修复师高飞(《下一个一百年》)等。

从创作上来说,这40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题材、人物、类型、时代背景、甚至事件本身的戏剧性和发展节奏都各不相同。
剧目各集之间没有故事上的因果联系,却由一根精神红线贯穿起来。从建党前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事迹,40个故事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群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经磨历劫、创造辉煌的历程和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

按照“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青春态”的创作要求,《理想照耀中国》40集系列剧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直接去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领袖人物,一方面避免了近二三十年同类题材的重复,开拓新的题材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百年来不同身份、不同岗位、不同使命的共产党人的崇敬,表现党的群众基础和政党力量。

该剧在创作上的难度是超过想象的。电视剧出品方和制作方,最大限度地组织了一流的编导、演员和团队,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样一部制作品质优良的主题系列剧实属难能可贵。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民俗的空间环境的生动,服装化妆道具的准确,故事的流畅,镜头的表现力,演员对人物核心气质的传达,可以说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作品删繁就简,集中于关键性事件、着眼于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特别是采取“情景性”的方式,让人物在特定的事件中、特定的氛围中,采用各种视听综合手段,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情景”,通过一种“瞬间性”创造出共情共鸣的效果。像陈望道的喝墨汁,王莘病床上对奥运会的挂念等许多“情景”都成为观众们被感染、所记忆的“典型情景”。

“情景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时代主题创作的重要创作方式。陈凯歌和黄建新导演在总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创作经验时,曾经概括了十二个字:历史瞬间、共同记忆、迎头相撞。艺术,要通过个体命运与历史瞬间的“迎头相撞”来创造具有共情性的共同记忆。这样的创作,既能有人物的命运感,又能有大时代的共同性。


在《理想照耀中国》中,也体现了这样一种个体与时代之间的艺术联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大时代的一个切片,从这个切片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也看到了这些共产党人与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内在联系。



当然,由于40集的题材、主题和创作者有所不同,在表达这种个体与历史“迎头相撞”的强度时,未必完全一致。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短时间之类,由傅东育总导演、梁振华总编剧,集结了9746人,用76天拍摄,横跨28个城市的这样一部作品,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制作者以及靳东、邓伦、林永健、陆毅、蒋梦婕、谭松韵、王凯、王一博、王俊凯、赵丽颖、吴磊、井柏然、张艺兴等众多老中青演员,使得“青春表达”与理想主义之间有了气质上的共鸣。

《理想照耀中国》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的重要成果,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希望有更多表现时代主题的作品,能够继续深入历史进程、尊重艺术规律、坚持人民本位,在主流价值观传达和主流市场占有两个维度上占据高峰,从而体现出这些作品更高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编辑 | 叶晨玮 侯雯慧

>>《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评析

丨节目

>>细节真实之下,是生活感丨专访美术指导王竞

丨一线

>>双时空叙事的《大浪淘沙》,这些创新值得一说

丨剧集

>>以创新为动能,纪录片“跑”起来

丨观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