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内容创作,听听这些行业人怎么说

江勇 广电时评 2021-07-26

守专业手艺,顺时代变化。



作者:江勇


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已落下帷幕。

 

4天大会时间,诸多行业话题被热议:新技术对视听体验的革新、视听行业的商业模式扩展、长短视频发展路径等,集中地出现在公众视野,被分析、被讨论,行业人集思广益,力图推动网络视听行业进一步发展。

 

网络视听行业是内容行业,对版权、技术、商业等问题的探讨——本质是对如何让内容创作更精良,更好地满足用户视听需求的探讨。

 

聚焦内容创作,听听大会上诸多一线创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创作方向:顺应时代,坚守手艺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近年来,一个行业共识是——创作环境正在发生深远变化:现实题材回归、主旋律作品获赞、年轻用户对作品有了越发强大的影响力......

 

身处行业上游的创作者,如何自处?

 

在大会的开幕式主论坛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说:时代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届”观众,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呈现许多新特点,“直白的说教,肤浅的言情,情绪的架空,滥用的流量,负面的炒作,模式的贩卖等,这些得逞于一时的手段不仅不再有效,反而很容易扑街、翻车,但不意味着现在观众变得‘刁钻’,只要你有正确的三观、真诚的态度、良心的表达,就能获得认可。”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 龚政文


这一观点在《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等剧收获年轻人的追捧中,得到了印证。

 

在6月4日举办的“Z世代影视内容创作论坛—少年中国说”中,导演、编剧、制片人刘江提到,他在拍摄《光荣与梦想》时就尽可能用年轻人喜爱的视听手段进行创作,“我相信只要把故事讲好,反映出真实的人性,带着这样的信念,年轻观众是会喜欢的”。


 导演、编剧、制片人 刘江


顺应时代,也需要坚守手艺。

 

在6月4日举办的“现实题材剧集高峰论坛”上,编剧余飞坦言,在近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曾有十分迷茫的阶段,《大江大河》《破冰行动》等剧的出圈,让他觉得惊讶又惊喜:


编剧 余飞

 

惊讶于,这几个作品均是经典的现实题材作品,剧本结构等的升级程度不算太高。惊喜于,行业不断转向,悬浮剧、注水剧被观众“抛弃”,行业又回到了专业的创作轨道上。“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余飞说。


创作思路:找到大众共情点

明晰了创作方向,下一个问题便是:具体怎样创作一部作品,能被大众喜爱?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在“现实题材剧集高峰论坛”上,以《大江大河》《山海情》等剧的成功播出为例提出优秀作品一定要创作出“典型”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一川


他将“典型”分为五类:一是境缘式典型化,如《大江大河》人物与时代境遇结合,成功塑造了宋运辉、宋运萍等角色;二是地缘式典型化,《山海情》《花繁叶茂》《装台》等拍出了地域特点;三是家缘式典型化,《都挺好》将家庭关系典型化;四是法缘式典型化,《破冰行动》等塑造了出色的公检法角色;五是性别式典型化,《三十而已》等将女性人物典型化。

 

“最后归结为一点,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观众爱看,重要的就是要把人物写好,人物典型化,从一个突出的个体来再现这个时代的进程,再现社会生活。”王一川说。

 

塑造好人物之外,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还认为,影视作品找到主流的大众情绪,聚焦社会性的话题,也非常重要。“聚焦的人物,探讨的话题,背后需要有一个代表性的群体,这也才能激发大众共鸣。”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 陈潇


找到创作思路,还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落地。

 

在6月4日举办的“2021网络视听内容创新盛典”上,视听行业的人才培养议题,成为一个讨论焦点。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 赵依芳


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坦言,“行业发展太快了,现在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各种形态的视听内容,都面临人才奇缺和不够专业的问题。”


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 五百

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五百也说道,因为缺乏专业人才,“经常会因为某个环节很小的东西,对一部剧带来‘灾难性’影响。只要人才有了,优质内容就会不断出来。”



编辑 | 庞漪纯

>>10个省级平台、1088个县级平台、180万个终端……

丨关注

>>深圳卫视《图鉴中国——我们的一百年》:用“图”讲好百年党史故事

丨节目

>>与青年对话,溯百年党史 | 影视作品进高校

丨一线

>>《理想照耀中国》:红色历史的形象教科书

丨剧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