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听、可看、可互动,广播越来越智慧

而歌 广电时评 2022-09-07

伴随智慧广电的建设,依托智能技术,广播形成了更立体、更智慧的传播生态。



作者:而歌


广播,作为一种传媒形态,在人民群众当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媒介宣传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广播的传播出现了新变化——在声音的基础上叠加影像,在直播内容的基础上扩充图文、短视频,在热线电话互动之余开设网络“聊天室”,新增虚拟主播参与互动等,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年轻用户。

 

利用智能化技术,广播逐步形成了更立体、更智慧的传播生态。


场景外延,跨屏互动

多元融合,智慧广播正通过可视化探索,向全屏、全网发展。

 

可视的民生广播节目积极推进“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维传播”。不久前,广东民声热线帮助快餐店店主讨回2万余元餐费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让不少年轻网友看到了广播媒体的作为。



可视的音乐广播节目成为不少都市人的“治愈所”。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北京青年广播《982KTV》准时播出,在视频窗口下的“聊天室”,听众和主持人一起聊音乐、记录生活碎片。


 

如此进行可视化创新的,还有吉林经济广播、汉中音乐广播、邢台交通广播、湛江新闻综合广播等。

 

可视广播并非只是音频内容与电台直播间实时画面的机械叠加,而是可走出直播间,也可融合图片、视频、特效等元素丰富表达。

 

近两年,可视广播与地方特色节目和户外赛事的结合十分紧密,如吉林经济广播参与直播吉林马拉松赛事,邢台交通音乐广播参与直播环邢台高速公路自行车赛事。

 

在可视化上做文章,广播亦积极跟随互联网新趋势,进行跨领域尝试。如牡丹江交通广播与湖北孝感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过近4个小时的战疫公益直播带货活动;湛江新闻综合广播推出“湛江广播年货节”,在直播间内带货;昆明城市资讯广播也在《速度生活》节目中,与本地商场合作,“种草”好物。

 

图片来源:牡丹江日报。


2021年夏天,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广播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就“广东水果”项目达成合作,发起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大爱有声·爱心接‘荔’项目”,带动广东荔枝销售276吨,帮助荔农增收致富近80万。

 

珠江经济广播还联合全国三十多家广播的百名主播为广东荔枝打call,推出《经济广播十台接“荔”——喊全国人民吃广东荔枝》特别策划,制作的《我为荔农办实事——2021荔枝季,广东媒体在发力》特别节目,在FM97.4珠江经济台、粤听、触电新闻、南方+、视频号等2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图片来源: 珠江经济台。


此外,广播电台也在打造全媒体服务平台,进行多元化生产和传播。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依托总台资源优势,开辟“听电视”板块,将视频内容音频化,并与“央视频”实现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在自办客户端听听FM、拥有地方广播网站的同时,入驻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不再局限于终端,许多广播节目同步在多个新媒体平台播出。


 云听中的“听电视”板块。


轻量化传播,多终端搭建传播格局,将本土化、特色化的内容品牌化,各地方广播电台的矩阵传播也见成效。

 

5G+人工智能,赋能内容供给结构优化

5G 移动通讯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相融合,可以大规模、一网化实时运营管理,可应用于广播的内容审核、效果评估、推荐、剪辑、视频修复等方面,提高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安全性。

 

2021年8月,湖南“5G智慧电台”开启联合制播新实践。“5G 智慧电台”是由湖南广电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广播体系,可一键式自动化生成播出内容,5分钟快速生成一家“无人播出电台”,无需主持人即可完成播音,无人值守即可自动完成 24 小时节目编排。


图片来源:5G智慧电台。


据了解,其“内容中台”功能,可向全国电台分发,形成联合制播网络,打通合作链路和传播渠道;其iMango4.0系统综合全国电台技术经验和操作行为数据分析,推出了“独立的AI机器人”“全新UI主题”等操作技术。目前,“5G智慧电台”借助“5G智慧电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村村响”联动体系,正在广泛开展联合创制合作。

 

由中广创思研发的“听见广播”APP,是综合运用5G+AI+VR技术,实现电台可听可见、用户与电台主持人双向互动的智能终端。在“听见广播”上,从早上7点半,到晚12点,全国多地广播电台的可视化节目不间断直播。


“听见广播”首页。 


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北京广播电视台建成用户数据管理系统,以创新节目内容生产方式,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打造的“讯听云”制播平台,贯穿传统电台策、采、编、审、播、发、评全流程,实现资源在云空间的存储和共享,并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在业务环节的应用。


除了系统更加智能,AI主播在广播领域中的应用率也在提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文艺之声,北京音乐广播等电台均尝试使用过AI主播参与播报新闻、天气、留言等内容。

 

未来:泛在化、重交互体验、智慧服务

新媒体重构受众对广播的使用场景,让广播更泛在化——受众收听、观看广播的时空局限越来越小;电视、手机、平板、穿戴设备、汽车中控台等全类型终端都可以是广播使用场景。


智慧服务比重的增加,更深层次嵌入用户的生活,这也是广播媒体公服务功能的体现。依托汽车、智能家居等物联网硬件,广播可以将自有内容与服务有机结合,创新业态。如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交通广播在此前推出“车盒子”产品,以“互动终端+服务提供”的形式实现导航、应急广播、远程操控等功能。

 

不久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发布,其中 “智慧广电”共出现了61次。近日,多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陆续发布,均提到要扎实推进智慧广电的建设,将在内容、传播、技术、生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政策驱动加技术赋能,可以想见,广播的智能化步伐将不断提速。


编辑 | 随芳芳 宁雅虹


>>音乐节目如何链接社交丨《闪光的乐队》评析

丨节目

>>文旅结合,《风起洛阳》延展剧集影响力

丨研讨

>>《蓝海中国》:中国海洋建设的“蓝色名片”

丨纪录

>>这档新节目“新”在哪里丨《你好,星期六》节目主创谈

丨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