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随4K直播,亲临水下考古

广电时评 2023-01-16

借助4K直播、3D建模等影视技术,以及多视角直播画面,观众沉浸式感受圣杯屿水下考古。



作者:圆子


一件瓷器,七十二道工序,是手艺人一生的坚守;而一艘满载瓷器的古船沉睡海底700年,又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怎样的传奇故事?


9月7至9日央视新闻推出《考古中国 文明探源 圣杯屿水下考古特别报道》,向全国观众直播漳浦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首次文物的提取,对沉睡在海底700年的龙泉窑瓷器进行挖掘探索研究的重要时刻。



直播前,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就已经正式启动,央视新闻的镜头也记录下正式“开工”前考古队繁忙而有序的水下作业流程。



9月8日,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启动。


在央视新闻4K竖频直播镜头下,观众不仅能感受澄澈青碧的海水和不断升腾细微气泡,跟随“咕噜咕噜”的气泡声感受水下考古的“气息”,还能清晰一览水下考古现场,观看海底考古人员的进度,见证文物出泥沙的瞬间。



在虚拟技术的加持下,央视新闻直播间被打造成了海上考古现场:浮动的船体、翻卷的波浪,灵动且充满趣味。



而移动直播端的画面,此次也分为上屏为直播间或外景直播画面,下屏为圣杯屿海域元代海船水下考古遗址发掘现场全景,方便观众多方位观看此次水下考古直播。



水下遗址样貌如何?在9月8日的直播中,“立体沙盘”真实还原水下遗址全貌。


这方立体沙盘是依据是考古队此前拍摄的水下遗址照片,按照考古队此前拍摄的水下遗址照片1∶1的比例3D建模还原而来,甚至包括海洋生物的位置也与考古队拍摄的照片里的位置一模一样。



透过3D建模动画的立体沙盘,能清晰地看到海底考古人员在测绘时用的明黄色钢卷尺,白色线条的比例尺,被考古人员细致地划分了若干个用代号来表示的工作区域(分别是0、北1、北2、南1、南2等),同时,船体残存的隔舱板,周边散落的瓷器清晰可见。



这艘盛满历史记忆的船只面貌又是如何?


在9月9日的直播中,一艘“游动”于直播现场海面的虚拟动画船向观众展示了这艘船体的“复原”样貌。



据了解,这艘船船体残长13.07米,最宽处3.7米;残存6道隔舱板,推测至少有7个舱,舱宽一般为1.5米,最宽的北3舱宽度达2.6米,船舱内曾发现大量瓷器。


正式直播此次水下考古前,央视新闻记者独家探访了漳州博物馆库房,探寻了此前圣杯屿海船出水文物,一睹700年前龙泉瓷真容,听考古领队讲述水下考古工作的故事。



同时,央视新闻还采访了多位高校考古文博专业教授,从专业角度讲述一件小小釉色精美、工艺精良的龙泉窑青瓷里,蕴藏着的时代的审美意趣,折射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变迁。



按照今年的发掘任务,此次水下考古将会提取一部分海船里的瓷器。在9月8日、9月9日的水下考古中,一批通过科学“打包”的文物文物率先与观众见面。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批文物接下来要进行初步清理,包括海洋生物、污染物等,之后工作人员会对它们的保存现状进行拍照记录、分析取样,然后将瓷器放入浸泡池进行脱盐保护处理。


拨开历史的沙粒,“重现”700多年前的精品,今年圣杯屿水下考古发掘将为期100天。在此过程中,还将有文物继续“出水”,渐渐解开700年前的谜底。


>>“电视中国剧场”论坛首次亮相服贸会

丨关注

>>立足全球,讲好中国故事:“电视中国剧场”全球落地62个

丨专题

>>别跳过,这些片头片尾也很耐看

丨观察

>>“十”光轮转,奋斗不止

看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