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换种方式“读”经典
借用舞台剧、访谈和朗读等多元方式重新“解读”经典名著,传统文化节目让名篇佳作有了更为多样灵动的呈现。
作者:圆子
“我都快九十(岁)了,陈济啊陈济,你怎么才来?”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首期中的一个片段让不少观众泪目,引发观众对《永乐大典》的关注和探讨。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一期《永乐大典》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一期《尚书》
《故事里的中国》情景演绎《平凡的世界》经典篇章
沉浸式演绎之外,经典名著也在创新的“解”与“读”中焕发出独特魅力。
以“访谈+朗读+轻解析”的形式呈现经典美文,总台《朗读者》播出三季以来,朗读分享了《走到人生边上》《激流》《人类群星闪耀时》《瓦尔登湖》等多个中外名著经典片段,节目主题也从“一个人,一段文”转换为“读天地人心”,实现了从单向传播转换为双向互动,让人人皆可成为朗读者。
在朗读的基础上,东方卫视《斯文江南》则拓展出“演读”的形式。每期节目设定两大主题章节——“演读”与“围谈”,在演读中用古人视角再现史实,在围谈中以当下视角下阐释名篇中的精神气,讲述江南文化的名人作品和历史发展脉络。
节目不仅分享解读王羲之、王阳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作品,也探讨其背后的人文背景、美学话题,以及作品带来的思考——王羲之在《笔势论》以兵矛比喻书法;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交代给后辈诸多家规,李光复读后表示“他劝后辈不要‘躺平’”;鲍国安通过演读王阳明的《训蒙大意》,感受到育儿应该尊重儿童,顺势而行。同时,节目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带领观众走进五大江南文化场域,打卡浙江绍兴、江苏苏州等江南文化重地。
以典籍、人物、事件等多维度切入,北京卫视《春妮的周末时光——典籍之光》从国家图书馆近300万册件珍贵古籍特藏中,精选四大主题类别的典籍,于专家讲述和嘉宾体验中解密典籍密码。
其中既包括被喻为“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永乐大典》,被外国学者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也有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李白和他的《李太白文集》、司马光耗时近 20 年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在历史和当下双重视角下,节目通过典籍蕴藏的故事,剖析典籍中的先贤智慧、民族记忆和文化力量,让典籍在新时代“活”起来。
走进名著名篇的方式除了“演”与“读”外,还可以更有趣味性。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总台《经典咏流传》用流行打开传统,在“诗和歌”的结合中,让诗歌回归生活,赋予诗词文学名篇新解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浙江卫视已经播出了三季的《还有诗和远方》,在文旅体验中展现了“浙江黄金诗路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在诗意风景中寻味人间烟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结合实地、实景、实情而出现的诗词,成为嘉宾在万里路途中,感悟一切的生动注脚。
山东卫视《超级语文课》则将语文课堂“搬到”演播厅,把情景融合式教学引入电视节目中,开展课堂互动,语文老师们通过说学逗唱、多样朗读形式,趣味讲述佳作名篇。教师李佟用“管鲍之交”等历史故事引入《将相和》的正文,并通过京剧唱段演绎课文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课程内容,又无形中传播了京剧文化;教师苜蓿以北京冬奥会上古神话纪念徽章为引,循序渐进切入到《山海经》,继而引领学生学习书中名篇《精卫填海》……创意有趣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堂全新的“大语文”课,也让观众获得了趣读名著名篇的体验。
以创新表达趣解经典名著和名篇,这些文化节目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情感巧妙植入其中,让名篇佳作中的文字“活”起来,在大众传播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