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江南》启动:再读江南古今之韵
上海广播电视台启动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江南》项目,并发布江南影像全球征集项目,以影像探寻江南文化,带观众重新发现不一样的江南。
作者:圆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从地理、历史的江南到文化、诗意的江南,影像里的江南亦是千姿百态。
6月20日,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江南》在上海电视节期间宣布启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笑虹,中共上海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尹欣,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军,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台长、总裁宋炯明,以及长三角电视台负责人等共同启动《大江南》项目。
“聚焦江南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重新发现江南,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沈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场,宋炯明发布江南影像全球征集项目,面向全球征集二十世纪初至今的江南历史影像。他介绍,SMG纪录片中心与上海音像资料馆将联合开展江南历史影像的采集研究和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江南音像遗产,传承和发展江南文化。
追寻历史文化,重新发现江南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寻根溯源,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三个重点方向。SMG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介绍,《大江南》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继聚焦“海派文化”的纪录片《大上海》、聚焦“红色文化”的纪录片《诞生地》之后,打造的又一聚焦“江南文化”的纪录片作品。
在SMG纪录片人看来,上海城市精神气质的形成,归根到底,源头是来自江南文化。对江南文化的再次梳理、解读和传播江南文化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成为纪录片《大江南》的创作缘由和重要任务。
《大江南》制片人朱宏在接受采访时说,《大江南》将通过更宏观、久远的叙述视角,从江南文化的发展脉络中更直观、清晰地触摸到上海城市精神气质的形成过程。
赋能品牌与IP,生动讲述江南故事
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又一部代表作品,《大江南》的创作有着多重价值。朱宏表示,《大江南》的主题主线与“两个结合”相融合;另一方面,江南的精神文化底蕴都是历史的沉淀,也源于现实。“江南文化有其连续性、创新性,站在今天的角度再回望江南的方方面面,能够更好地认识历史、认识当下、更好地走向未来。”
配合《大江南》创作,上海广播电视台发布的江南影像全球征集项目,将积极扩大与提升江南历史影像的采集范围和采集质量,不断充实江南影像资料库。
江南IP系列外,SMG纪录片中心还在“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上持续发力:聚焦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溯源的《中国创世神话》目前已立项,BBC将共同参与该项目,《叶尔羌河》(拍摄制作中)《江海遗珍·长江口二号》(后期制作中)等纪实作品则从自然人文、考古文保等角度展开叙事;积极拓展海外传播,纪录片《大上海》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日文等多语种版本,《大江南》也有“出海”计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朱宏表示,身为上海的纪录片工作者,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的视听语言,把江南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讲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