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落幕,这些热话题值得一探

西亚 广电时评 2024-03-06

在为期四天的节展中,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岭南特色的文化体验、专业新鲜的行业话题应接不暇,与会嘉宾们共同为纪实内容的创作出谋划策。



作者:西亚


12月7日晚,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闭幕式暨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揭晓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名单。


今年共有7280部作品角逐“金红棉”,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45部纪录片作品进入终评环节,最终《绘制十年》《我和我的新时代》《黄河安澜》《十年逐梦路》《加油!新时代》5部作品获评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



本届纪录片节共有1000余家境内外专业机构参展,围绕征集评优、市场交易、行业交流、专业论坛、国际培训等环节推出了80多场专业纪实活动。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岭南特色的文化体验、专业新鲜的行业话题应接不暇。再探现场,哪些热话题值得一看?


谈创新、探融合,为纪录片创作注入活力

本届纪录片节汇聚业界权威专家及优秀制作人,共同探讨泛纪实内容创作的行业经验及市场趋势,挖掘非虚构的边界和空间,并邀请文商旅多方代表,研究纪实内容在IP、故事和传播上的应用场景。

把握时代主题,共话创新发展。纪录片承载着记录时代、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重任,也是理解过去,洞察现在,预见未来的重要窗口。主论坛围绕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纪录片的文化使命等,探讨了纪录片创作应如何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以《领航》为例,用三个“精”字——精心策划、精湛制作、精准传播,分享了重大题材纪录片创新的方法论。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通过《中国有个暑立里》和村超短视频两个案例、三组数据展示中国当下纪录片的发展态势,分析长短纪录片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未来长短纪录片弥长补短的建议——要让长短纪录片优势互补,让长纪录片更接地气,让短纪录片更接天气。而围绕“如何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教授张同道认为,丰富性和复杂性是评价纪录片的两个重要维度——丰富性是能够拍出新的人物,复杂性则要表现现在时代下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



打开朋友圈,融出新思路。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下,广播电视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双向奔赴,推出了《文学的日常》《中国家宴》《早餐中国》《闪耀吧!中华文明》等备受年轻受众喜爱的纪实作品。平台间如何合作?纪实内容又有哪些创作新意?在“当卫视遇上纪录片——媒介融合的另一种机遇”论坛上,多位嘉宾也展开了研讨。


优酷纪录片频道总监韩芸认为,作为平台更多的是做流程管理和播出,希望能够借助传统平台优质团队的制作实力共同地把节目制作好、传播好。爱奇艺纪录片频道总监宁玉琪认为,平台在合作时需要在用户习惯上建立一个共同的逻辑,再一起去解决问题、大胆试错。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说,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用户是第一位的,这是唯一的合作标准。


广东广播电视台与爱奇艺合作的《香港味道》,采取了联合投资,联合运营,联合招商,联合传播的合作方式。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频道副总监王世军说:“这次我们都勇敢地往前跨了一步,用联合投资的方式,让彼此成为风险共同的承担者。在2024年广东卫视将会和爱奇艺、更多合作伙伴来开辟大屏资源、探索新模式。”



作为好内容的重要生产方,电视台也在媒体融合中探索了许多新创作思路。


近年来,河南卫视做实文化品牌,推出一系列爆款作品。河南卫视副总监、《“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之一程万里说,“出圈的核心密码,是因为河南卫视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大势踏对了节奏。”与此同时,河南卫视也打破生产方式,让综艺、纪录片等不同组的创作者一起合作创新。深耕齐鲁人文沃土,山东台也创作出《大河之洲》《长山列岛》《大泰山》《城子崖》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优秀纪录片,“山东卫视和纪录片的这次相遇,是一次深情的拥抱”,山东卫视副总监耿军说。山东题材、全国意义、时代精神、国际表达,是山东台找准选题的方法。

现场,优酷与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合作的深夜人文漫游纪实节目《何不秉烛游》,广东卫视与爱奇艺合作的《香港味道》等纪录片海报吸引嘉宾驻足,一批全新的合作项目也将呈现出更多新意。


看发展、品岭南,中国故事有湾区表达
海内外面孔齐聚花都,岭南风情洋溢会场,国际化、本土化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两大特色。


面向海内外,中国故事有湾区表达。今年征集到来自37个国家/地区的235个方案,22个方案入围终评阶段。同时,从“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特别展映到“跳出一下纪录片,为世界准备的亚洲内容”“BBC 大师班:从《地平线》中来,到宇宙中去”“‘巴黎 8 分钟’:奥运内容创作与布局”等活动,本届纪录片节参会人数超过5000人,汇聚业界权威专家及优秀制作人,也带来了许多前沿的技术研讨与创作思路的碰撞分享,为中国故事的扬帆出海出谋划策。


立足大湾区,广州节期间,广东广播电视台宣布启动2024国际传播重点纪录片项目,包括《中华白海豚》《共同的家园》《广交天下》《葛洪》《香港味道》《了不起的非遗》等多题材作品。这批计划2024年推向国际市场的纪录片产品,采用中外合拍、跨屏合作的全新生产模式,将大湾区的故事、中国故事讲到海内外。


谈及如何讲好地区故事?广东广播电视台制片人、纪录片导演马志丹认为,首先要用典型性回应时代性,找到地方中独特的“人无我有” 的故事;其次要脚下有泥,拍摄事件进程的鲜活细节,构建肌理细腻的故事文本。


据悉,今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正式与地中海欧洲纪录片市场、新西兰边锋电影节、塞尔维亚纪录片影人协会等3家海外纪录片节展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影视为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与文明互鉴。

未来已来,技术变革成为现场热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融合,对纪录片生产方式、叙事表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置身风暴中:ChatGPT/AI技术与纪录片工作坊”“大开眼界:技术拓宽纪实创作的边界”等论坛,以及户外展区VR、8K等影视制作公司的最新技术体验中能直观感受到,“技术热”是当下业内关注的国际热点。



“过去多年来,技术手段发生了变革,也改变了我们讲故事的方法。AI也是一个浪潮,它会影响到我们的叙事方式、切入角度、生产模式,我们对AI使用方式也大相迥异,目前已融入到影视后期制作里,可以增加全新视效、AI换脸等。”来自Rivalibre咨询公司的伊莎贝尔·丽娃就ChatGPT/AI技术与纪实内容的生产展开了主题演讲,观众们也就AI创作的伦理、版权等问题进行了互动。


在户外的精品VR纪录片展映区,嘉宾们戴上VR眼镜沉浸式体验《VR看华夏》《边城好味》VR版等作品,感受《万物之生·贵州篇》《我们的丰收》《雨林之子》《千年陕菜第二季》《边城好味》等8K纪录片的超高清体验,科技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


伴随着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落幕,更多立足时代的中国故事也将扬帆出海,走向美美与共的国际舞台。


>>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终端系统默认设置应为“开机进入全屏直播”

丨关注

>>以点绘面,描摹“潮涌长三角”的澎湃活力

丨纪录

>>在古丝路上讲述新逐梦故事,总局重点剧目《大海道》杀青

丨剧目

>>京味儿综艺,挺地道

丨节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落幕,这些热话题值得一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