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智慧中国行》:让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丨2023回响

广电时评 2024-05-08

2023年,大小屏精彩不断,广电视听内容创作持续繁荣,优秀作品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精品化创作持续激发行业活力。


《广电时评》于2023年12月刊(下)推出年度“特别策划”,邀请影视节目(剧目)主创共同复盘“我们的2023”,分享这一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作品幕后创作的“好故事”。
今天,跟随《中国智慧中国行》总编导戴波一起,踏上历时三个月特别的“理论之旅”。


作者: 戴波 《中国智慧中国行》总编导

原标题:通俗理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索——《中国智慧中国行》创作分享

2023年对我们团队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历时7个月创作了10集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节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2023年6月18日起,在全国34家省级卫视和重点视听平台共进行了三轮播出。数据显示,节目播出以来累计电视端触达人次共计3.086亿人次,单集最高收视率达2.175%,网络端节目相关视频合计播放量6.4亿,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7.2亿,讨论量超28.4万次,收获全网热搜超53次,其中微博热搜33次。业界专家赞誉节目“多方面的创新实践优化了电视理论节目的范式,并催生出新的样态”,“在思想性、艺术性、理论性、互动性等多个维度,树立中国式电视理论节目有新意、有深意、有诗意的新标杆”。
将近3个月的拍摄制作过程中,整个摄制团队通过记录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讲述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分享一次次贴切的感悟,用深度的思考和全新的特效,带领观众共同探寻改变当地发展轨迹的深刻印记,见证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合作诗篇。
及时落实重大主题宣传要求 高效推进选题创新
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大众化传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浩瀚博大的理论体系中找到一个既紧扣主题主线,又适合大众化传播的切入口,这考验的是选题策划的敏锐性和主题把握的准确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领会的过程中,团队深感报告提到的“天下为公”等十个重要理念,流传千古、耳熟能详,正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领悟我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理念融通起来的“金钥匙”。由此我们设想:从这十个重要理念入手,聚焦“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生动展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伟大实践,打造一部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质量视听产品。
江苏广电总台启动了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机制,以理论访谈品牌栏目《时代问答》的编导组为班底,调集了台内22个部门的骨干员工组成项目团队,每个重要理念又成立一个课题小组,从专题研究到推演论证,从学术台本到电视台本,从组织拍摄到剪辑制作,全台尽锐出战,历时7个多月,终于使节目基本成形。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按照江苏广电总台领导要求,团队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要论述,及时、全面、充分融入节目之中,让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得到具象化、视听化呈现。
积极探索理论内容原创开发 扎实推进内容创新
电视理论节目要想取得更大的影响力、传播力,必须坚持以内容创新为根本,从主要负责内容转化向兼顾内容原创和创新传播迈进。电视理论节目的创作团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理论文本的一手创作,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成色。
接到《中国智慧中国行》的创作任务后,团队虽然有着长期的理论节目创作经验,但仍然感到十分棘手。围绕“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主题,系统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等十个古语,没有太多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在创作过程中,台领导带着创作团队和理论专家、文史哲专家团队反复研讨。记得直到演播室录制阶段,创作团队仍在不停打磨电视台本。创作团队深度参与了理论文本的原创开发,为理论文本的生产提供了与专家视角互为补充的媒体视角和大众视角,让理论文本从一开始就带有通俗化、大众化的基因,有效避免了后期电视转化中的损耗。

以《民为邦本》为例,从 “重民”“富民”“教民”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演变,到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再到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节目系统梳理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通过既追本溯源,又借古开今的梳理贯通,使得整档节目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百年党史和新时代十年的宏阔背景下铺陈展开。我们最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也成就了节目最大的亮点。
全面推动节目形态迭代升级 系统推进模式创新
一种电视节目类型能否具备持久的竞争力,就看节目能否适应媒介环境和用户观看喜好的的变化,不断融入新元素、新表达,创造新形态、新模式。成功的模式创新可以为电视理论节目的发展开辟新的市场,打开新的受众群。

《中国智慧中国行》从三个方面着手,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通俗理论节目的传统模式。
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贯通。节目采用“行进寻访”的方式,把理论传播与实践点例相结合、与百姓故事相结合。我们力求把理论讲透,把实践讲活,制作过程中派出6个摄制组,足迹遍布二十个省(区、市),进社区、进乡村、进厂矿,让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充分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是注重思想与文化相辉映。我们采取文化解析、文艺呈现的方式,着力打造文化形态的理论节目。从节目内容、舞美设计、片名题写、钤印留存到情景演绎、歌舞表演、手绘动画、包装视觉等各个环节,融入了诗辞歌赋、传统建筑、音乐、书法、篆刻、戏曲、武术、乐器等诸多中华文化元素,力求让深刻的哲理、严密的学理获得具象表达,将这档理论节目打造成一场文化盛宴。

三是注重年轻态与国际化。我们把年轻人作为重要的目标受众,邀请知名高校青年学子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与专家交流互动,节目中设计了大量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还专门创作了说唱风格的主题曲,力求彰显青春气质。我们还把海外受众作为重点传播对象,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友人共同参与探访和讨论,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和外国人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智慧。引入外国专家的设计在电视理论节目中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挑战性。事实证明,也正是这一大胆创新,为节目提供了国际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他者视角,为节目内容增添更多融通中外的元素,有力地验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极大地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影响和时代价值。

>>回忆杀来了!“重温经典”直播频道在七省市试播

丨关注

>>梁振华说,国际范儿的“麦乐村”这样来丨2023回响

丨对话

>>22家上榜,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公布

丨通知

>>《我们的国家公园》幕后:“让动物成为绝对的主角”

丨纪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