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策略】全视角的去产能进度及投资策略(附股)—盈利牵牛系列之十二

2017-01-13 戴康的策略世界

 

文    华泰策略 戴康/曾岩

       华泰宏观 李超

       华泰金属能源矿产 陈雳

       华泰机械 章诚

       华泰化工 刘曦

       华泰建筑建材 王德彬

       华泰金融 沈娟

       




导读


策略:补库遇上产能周期拐点,继续配置“金钢石”组合:钢铁(方大特钢)+石化(中国石化)+银行(南京银行),同时关注化工(万华化学、华鲁恒升、荣盛石化)、有色(驰宏锌锗)。钢铁:产量集中度、产能利用率提升,推荐长材区域龙头(华北龙头钢企、方大特钢)、板材龙头(宝武鞍钢)。化工:产能退出叠加下游旺季,价格回升盈利改善,关注改性塑料、MDI、PDH等细分龙头(万华化学、金发科技),尿素、农药(华鲁恒升、利民股份),化纤等。机械:产能去化相对充分,推荐油服(杰瑞股份、惠博普)、集装箱(中集集团)、工程机械(柳工)和煤机(郑煤机)。建材:水泥龙头市占率提升,玻璃关注旗滨集团银行:基本面向好(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摘要


 

策略(戴康):补库周期遇上产能周期拐点,继续配置“金钢石”

当前,补库周期已成为市场共识:虽然仍处于总需求增速放缓期,但由于企业库存水平在历史低位,供需缺口推动库存回补,改善企业盈利。不同于市场的是,我们认为这一轮补库周期遇上了产能周期的拐点,企业盈利改善的弹性增大持续性增强。我们从补库周期中盈利传导受益行业+产能去化进度较快的行业两个逻辑出发,同时,从产能周期拐点下市占率已大幅提升的龙头更受益角度出发,推荐配置“金钢石”龙头组合:钢铁(方大特钢、华北龙头钢企)、石化(中国石化)、银行(南京银行),同时关注化工(万华化学、华鲁恒升、荣盛石化)、有色(驰宏锌锗)。

 

钢铁(陈雳):产量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看好龙头

16年全年钢铁实际去产能远超目标。去产能、兼并重组推动钢铁的产量集中度提高至少2%,分品种看,汽车板、家电板的产量集中度提升更加明显,第一名的市占率从39%提高至55%,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提高。在产产能利用率16年提高了2%以上,行业利润大幅改善,我们测算今年在产产能利用率将至少提高3%。产量集中度的提高推动PPI向CPI传导,传导的顺畅将推动工业企业补库。供给侧改革17年有望超预期,建议配置龙头,推荐长材区域龙头(华北龙头钢企、方大特钢)、板材龙头(宝武鞍钢)。

 

化工(刘曦):产能退出叠加下游旺季,价格回升带来盈利改善

油价上涨推动中下游化工品价格趋势向上。部分子行业在原料价格上升、环保压力加大、落后产能持续退出下,有望进入盈利改善期,叠加短周期下游旺季将至,大部分化工品价格出现显著回升。汽车、家电等相关化工品受益于下游高景气,成本端压力可较为顺利传导(改性塑料、MDI、PDH等细分龙头,如万华化学、金发科技);农化(尿素、农药,如华鲁恒升、利民股份)受农产品涨价预期带动,价格也有望维持强势;化纤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下纺织出口恢复,盈利有进一步改善的预期。另外关注钛白粉行业的补涨机会;长期成长逻辑看好电子化学品行业(国瓷材料、强力新材)。

 

机械(章诚):产能去化相对充分,推荐油服、集装箱、工程机械和煤机

机械行业产能去化相对充分,是处于主动补库的细分行业,重点推荐:油服、集装箱、工程机械和煤机。(1)油服:油价回升触发资本开支重新启动,行业正进入中期的筑底向上周期(杰瑞股份惠博普);(2)集装箱:行业集中度提升,同时需求好转,集装箱量价齐升(中集集团);(3)工程机械:产能去化,二手机减少,需求弱复苏,行业供需状况好转(柳工);(4)煤机:供给侧改革推动煤价回升,龙头企业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大竞争对手都已退出中国,业内仅剩少数竞争对手,存活公司市占率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郑煤机、天地科技)。

 

建材(王德彬):水泥龙头市占率提升,玻璃龙头产能集中度50%

水泥行业受益于近年的大企业合并重组,行业前十市占率由12年的47%增加到16年的58%。全国熟料产能仍在增加,但增加幅度在减小。吉、辽、鲁已积极推进区域水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统一去产能;浮法玻璃行业前十产能集中度在50%左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推荐关注行业市占率第一的旗滨集团

 

银行(沈娟):基本面、资金面向好,关注质优小银行

银行基本面向好:净息差下行幅度会减少,银行大部分资产已经重定价完毕,“营改增”的效果被消化,而流动性趋紧对净息差也有改善作用;规模方面,今年生息资产增量来源于基建项目及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方面,不良贷款ABS的发行和地方性AMC的成立运作,将减轻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推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去产能进度不达预期。 


正文

 

策略:补库遇上产能周期拐点,继续配置“金钢石”(戴康)


当前,补库周期已经基本成为市场的一致共识:虽然仍处于总需求增速放缓的时期,但是由于工业企业库存持续下行至历史低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推动企业库存回补,带来企业盈利的改善。不同于市场的是,我们认为这一轮补库周期与前一轮补库周期不同:这一轮补库周期遇上了产能周期的拐点,企业盈利的弹性增大、持续性增强。

 

从库存逻辑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处在主动补库初期的中游行业受益于盈利持续改善+预期仍低:石化、钢铁、有色冶炼加工、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通用设备;从产能去化逻辑来看,煤炭、石化及化工大部分品种、挖掘机、风机、水泥、造纸,汽车、家电等制造业的龙头市占率过去几年有显著提升,同时,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玻璃等的产能利用率在16年见底回升。

 

行业配置两条逻辑交叉的“金刚石组合”:钢铁—2017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重要抓手行业,(如方大特钢、河北地区的龙头企业);石化—受益于原油价格低位缓慢回升带来ROE修复(中国石化);银行—信用收缩接近尾声净息差重新改善,不良生成见顶(南京银行)。同时关注产能去化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基础化工行业(万华化学、华鲁恒升、荣盛石化)、机械(三一重工)和受益于主动补库存产能利用率见底回升的有色(驰宏锌锗)。主题继续看好“新动能补短板”—混改(尤其七大垄断行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尤其土地流转深加工)、债转股主题。

 

市场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当前上、中、下游各行业处在库存周期中的哪个阶段?主动补库还能延续多久?盈利改善的传导是否顺畅?

 

我们用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和产成品库存同比数据进行划分,看到多数周期行业目前处在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过渡的阶段或主动补库初期:上游原材料基本处于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过渡的阶段,中游材料、中游制造,部分处于主动补库初期,部分处于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过渡阶段。从历史来看,补库带动的盈利改善能够持续一年左右(02-03年、06-07年、10-11年、12-13年),而当补库遇上产能周期拐点时,盈利改善则能够持续两年左右(99-01年)。同时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数据的进一步改善验证了我们的观点:下游库存回补带动下,上游向中游的盈利改善的传导顺畅,供给收缩和补库周期的趋势延续下,中游盈利将继续改善。

 

市场关心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判断当前是产能周期的拐点?

 

我们观察到了领先指标PMI跟历史上相比的一个变化:同样是补库周期,大小企业PMI回升的顺序有差异,反映所处产能周期有差异:13年补库遇上产能高峰,时间短,运营灵活的小企业的PMI回升在先;而16年,产能已去化多年,手握优质产能、市占率提升的大企业PMI回升在先,小企业滞后。所以我们从四个角度去考察了去产能的进度:中观上看,过去五年社会投资总额周期性下行,并已经历了结构性变化;微观上看,多数周期行业的龙头市占率提升,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或在16年见底回升;内外对比看,国内工业品涨价下,部分集中度提升的行业净进口增加,侧面反映国内供给缺口;历史对比看,本轮上中游工业品价格的相对涨幅与历史涨价时期相比,差异较大,反映部分行业的产能去化程度较好。

 

市场关心的第三个问题,补库周期遇上产能周期拐点,和过去的库存周期的差异在哪儿?盈利的弹性和持续性会更大吗?

 

上一轮主动补库是12到13年,但当时还在产能高峰,盈利弹性小一些,持续性也较短。而这一轮补库周期遇上产能周期拐点,盈利改善的弹性会增大持续性增强:我们与99-01年做了对比,当时同样是补库遇上产能周期拐点,当前钢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数据与当时相似,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的上行幅度要小于PPI同比、利润同比增速的上行幅度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且远大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同比增速,而99-01年钢铁等工业企业盈利改善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且盈利改善的弹性比后续补库周期要大。因此我们判断这一轮盈利改善能延续至今年全年,而盈利能力的修复则是更长周期的可持续性修复。


宏观:17年供给侧改革仍为主线,继续巩固16年去产能成果(李超)

 

在需求侧驱动力减弱的情况下,供给侧改革仍是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其核心是希望从生产上解决我国经济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解决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下滑的现状,通过改革带来潜在增长率的提升。2016年以钢铁、煤炭去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中国经济的主线仍然会围绕着供给侧改革。

 

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埋下了隐患,而2009-2010年两年投资四万亿的宏大计划虽然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却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据测算,截至2015年底,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五大重点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72%、67%、64%、80%。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台阶,钢铁、水泥、煤炭等多类行业去产能已进入长周期拐点,需求量均达到峰值水平。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去产能”是201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并于2016年初出台了关于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指导意见,财政部、人社部、国土部等八大部委分别制定了专项配套政策文件,钢铁、煤炭这两个行业是2016年去产能的重头戏。回顾16年的落实情况,首先看钢铁,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国务院进一步要求2016年淘汰4500万吨钢铁产能,2016年上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30%,而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年目标已提前完成。

 

再看煤炭,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用3年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要求2016年完成2.5亿吨的去产能任务。截止2016年8月完成全年任务的60%,年底之前,全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也已经提前完成。

 

41 37579 41 15533 0 0 3955 0 0:00:09 0:00:03 0:00:06 3954然供给侧改革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017年需要重点关注。首先,去产能的真实性问题有待考证;需求好于预期、供给持续收缩的推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停产企业为了赚取利润出现复产现象,这种反复给去产能的有效推进增加了压力。我们认为2017年去产能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2016年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去产能的大方向不变,但仍需在淘汰落后产能与维持价格平稳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钢铁:产量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看好长材板材龙头(陈雳)

 

2016年压减炼钢产能成果超4500万吨目标。2016年全年去产能目标是4500万吨炼钢产能,10月底即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实际去产能远超目标,压减炼铁产能4747万吨、压减炼钢产能达到9017万吨。从去产能企业性质看,民营钢企压减炼铁产能2939.61万吨,炼钢产能6448 万吨,分别占62%和71%;全国26个省市去产能涉及企业共计170家,其中民营企业146家,公告整体退出企业13家(涉及炼铁产能310万吨、炼钢产能1104万吨。从产能去化开工情况看,有效炼钢产能占比2成,合计1800万吨;从产能去化区域看,河北省是重点,符合2016年年初预期,河北压减炼铁产能1761万吨、炼钢产能1624万吨,炼钢有效产能占比达到8成。

 

去产能、兼并重组推动产量集中度提高至少2个百分点。随着宝武合并,整体产量集中度从34%提高至36%,考虑到更多中小民企产能的退出,产量集中度提升在2个百分点以上。如果分品种看的话,汽车板、家电板的产量集中度提升更加明显,第一名的市占率从39%提高至55%,价格领导、价格跟随机制进一步形成,汽车板、家电板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产产能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行业利润大幅改善。钢铁是中游冶炼行业,产能过剩,即使下游需求上涨、下游出现涨价,中游由于供给弹性大、价格不会有太大的上涨,仅仅靠提高产能利用率、产量就可以扩大总利润;需求传导到上游会带动资源价格的增长,只有资源价格涨到一定时候,中游的价格才会出现明显上涨,比如2016年四季度钢材价格的上涨就是由原燃料价格推动的。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提高,钢企利润将得到大幅改善,去年是,今年也将是,我们测算今年在产产能利用率可以至少提高大概3个百分点。

 

产量集中度的提高将推动PPI向CPI传导,传导机制的顺畅将推动工业企业补库存。从历史数据看,工业企业补库存开启的关键是PPI向CPI传导,能够推动这一传导机制顺畅的可能性一是油价上涨,可能性二是中游行业产量集中度提高。我们主要讨论可能性二:中游产量集中度的提高可以使得中游行业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向下游转移成本,使得上游工业品-中游工业品-下游工业品-消费品的传导机制更加顺利。

 

供给侧改革2017年有望超预期,配置龙头企业。供给侧改革仍然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它涉及到防风险、经济结构调整等,政府会坚定不移的推动。首先,中小企业产能去化的推动,将提高国企的盈利能力;社会的杠杆主要集中在过剩产能行业的国企里,国企盈利改善,将使得它有能力通过借新还旧滚动债务,同时通过债转股、可交债等类股权融资方式及时间消化一部分债务,从而实现社会总体杠杆的下降;只有资金成本下降,社会资本才有动力投资新兴产业。今年的去产能,目标仍然是在5000万吨左右,中小钢企可能出现破产清算退出行业,地条钢、中频炉去化有一刀切的可能性,兼并重组有望提速,除试点企业外,地方已经出现了产能整合迹象,预期差已经出现。这一轮供给侧改革将做大做强国企,从这个角度看,配置宝武等龙头企业是比较好的选择。

 

推荐长材区域龙头、板材龙头企业。钢铁的长材、板材均有投资机会,长材继续推荐华北龙头钢企,将进一步受益于河北的去产能和产能整合,方大特钢同样是行业基本面改善下的优质投资标的,长期业绩增速、股息率比较高。板材推荐关注宝武鞍钢,随着产量集中度增加,议价能力、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加。


化工:产能退出叠加下游旺季,关注化工品价格回升带来的盈利改善(刘曦)

 

伴随近期OPEC与非OPEC国家达成十五年以来首个原油减产协议,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推动下中游化工品价格趋势向上。部分长期低迷、污染严重的子行业在煤炭等原料价格上升、环保压力不断加大,落后产能出现持续退出,有望进入盈利改善期,叠加短周期下游旺季降至,大部分化工品价格短周期出现显著回升。

 

从企业盈利改善视角来看,汽车、家电等相关化工品受益于下游高景气,成本端压力可较为顺利传导,预计相关企业盈利将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农化(农药、氮肥、复合肥)相关子行业受农产品涨价预期带动,价格也有望维持强势;纺织相关(化纤等)下游需求受益于人民币贬值下出口需求恢复,盈利存在进一步改善的预期。地产相关化工品盈利前景相对谨慎。

 

另一方面,前期退出产能并未伴随近期价格回升而重返市场,显示出在后续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复产意愿较为谨慎,客观上有利于行业高景气的延长。以尿素行业为例,2016年8月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以来,行业整体开工率由60%下降至50%以下,中小产能加速退出,同期主流市场产品价格涨幅近50%,已经逐渐由初期的成本推动演变为生产环节盈利的显著改善。

 

从市场角度来看,原油价格下跌空间封闭,有利于化工行业的市场偏好上升,结合前述的产品走势预判,节奏上短期关注产品涨价,中期关注子行业及公司盈利改善(月底业绩预告、年报、一季报),以及春节之后下游旺季需求的延续,2016年四季度以来行业盈利改善有望得到持续确认,化工板块高关注度有望维持。

 

从推荐标的来看,涨价逻辑持续看好农化板块(尿素、农药),关注钛白粉行业的补涨机会;基于下游高景气角度(盈利逻辑)看好改性塑料、MDI、PDH等细分产业链的龙头公司;长期成长逻辑看好电子化学品行业


机械:产能去化相对充分,推荐油服、集装箱、工程机械和煤机(章诚)

 

机械行业产能去化相对充分,是处于主动补库存的细分行业,我们重点推荐:油服、集装箱、工程机械和煤机。对应的标的:油服重点推荐杰瑞股份;集装箱行业推荐中集集团;工程机械行业推荐柳工;煤机行业推荐郑煤机天地科技

 

油服:

2016年年末,国际油价突破56美元,触发资本开支重新启动,同时叠加OPEC和非OPEC国家的冻产协议的积极影响,行业正进入中期的筑底向上周期。中东等海外市场的资本开支回升可能较强,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回暖进度需要观察。重点看好海外业务比重大或美国页岩油气业务敞口大的企业,杰瑞股份惠博普

 

1、强烈推荐杰瑞股份:正开启新的向上周期,走出去战略奠定未来三年盈利或将持续扩张。按照目前油价稳定在55美元的情景测算,预计2016-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5、5.0、10、20亿元。如果油价回升超预期,其盈利将更大幅度改善。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三年,既受益于油价回升带来的行业复苏,又将由于设备、EPC、服务三大板块布局的完善重归成长,业绩弹性可能高达10倍以上。当前市值190亿元(此前增持价对应市值为165亿元),建议买入。

 

2、理由是以下三条产业大逻辑:

1)承接全球油气设备产能向中国转移,杰瑞的钻完井设备订单有望自2016年低点快速回升,且存在突破此前历史最高点的潜力;

2)中国“一路一带”战略下的海外能源合作实质推进,公司前期的布局正进入收获期,EPC项目规模值得期待;

3)油价若升至60-70美元或以上,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复苏,将激活其所有业务,使盈利进一步改善。

 

集装箱:

集装箱行业产业集中度提升,同时需求好转,集装箱量价齐升,我们重点推荐中集集团

 

1、集装箱景气回升,有望拉动2017年净利润升至20亿元(预测含土地补贴收入):1)集装箱利润10亿元。箱量:乐观估计2017年单月15w箱/月,毛利率回到正常情况12%-15%。2)其他:能化=5亿元;融资租赁+物流+地产+空港=4亿元。海工和重卡略亏。

 

2、土地价值重估:近期控股子公司上海中集冷箱与上海市宝山区土地储备中心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拆迁补偿款5.7亿元,预计2017年深圳太子湾和蛇口土地补偿款将在5-10亿元。对公司2016~2017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前海土地开发方案有望落地,参考招商局的方案,与政府合作开发,4:6分成,土地价值最少150亿元。
 

3、公司目前市值385亿元,扣除前海土地价值150亿元,对应2017年业绩估值约为10倍。

 

工程机械:

产能去化,二手机减少,需求弱复苏,行业供需状况好转。基于看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逻辑,我们推荐行业内市场占有率有提升空间、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PB的较低柳工

 

1、2016年7~12月,工程机械行业出现淡季不淡,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态势,开机率从二季度以来持续回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等产品的销量出现快速回升。厂商反映下游基建投资和开工持续旺盛,对2017年一季度的销售继续保持乐观的情绪。

 

2、产能去化充分,产能利用率回到盈亏平衡以上。2013年开始厂商都开始去产能,关闭生产基地、实施人员优化,多数厂商目前的在岗人数仅为高峰时期的1/3,目前多数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到70%以上。

 

3、库存回落、销量提升催生新品生产需求。工程机械的重点上市公司中,除了中联重科外,近年来都在经历降库存的过程,三一重工目前的存货金额只为2012年高点时的55%。2016年以来,工程机械产品的销量回升,库存商品已不足以应对逐渐增长的销售需求,各家公司开始生产新品。

 

煤机:

1、供给侧改革推动煤价回升,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2016年煤价中周期反弹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共振:1)地产投资及新开工增速回暖,带动终端需求同比改善。2)行业限产,用3~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约8亿吨。同时,5月全行业开始执行276天限产政策,供给中期向下。3)被动去库行至历史低位,补库需求带动周期短期向上。据测算,2016年全年过剩量-1.6亿吨,2017年仍有小量缺口。4)更新需求理论上17-18年到来,实际上取决于煤企盈利改善状况。16年煤企盈利普遍向好,5月应收账款开始好转,17年将大概率持续恢复,带动煤机需求边际改善。

 

2、龙头企业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大的竞争对手(久屹、卡特)都退出中国,平顶山进入破产程序。行业内还剩下郑煤机、中煤、北煤机、天地科技少数几个竞争对手。整体看存活下来的公司市占率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行业竞争地位逐渐稳固。据草根调研,煤机行业受低煤价影响,小型煤机企业倒闭较多,加快了行业产能出清。存活的企业11月下旬开始回款改善,新签订单回升。

 

重点推荐:郑煤机是稀缺的治理优秀的国有企业。煤机行业复苏确定性高,对幅度偏保守预估20%。公司高端产品龙头地位稳固。主业盈利弹性较大,但业绩释放速度会较缓。公司有海外并购的规划,转型可能超预期。收购的亚新科质地优秀,减震和电机子公司亮点明显,我们预计整体业绩每年会有20%的稳定增长。


建材:水泥去产能试点积极展开,玻璃产能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王德彬)

 

受益于近年来的大企业合并重组,水泥行业前十市占率由2012年的47%增加到2016年的58%。但全国熟料产能还在增加,只不过增加的幅度在减少。根据水泥协会的统计,2016年新点火生产线19条,合计熟料产能2558万吨,较2014年4721万吨的新增量,已经有明显的下降,连续4年呈现递减走势。从目前在建生产线的进度看,预计2017年还将有约3000万吨产能点火。

 

对于去产能,行业协会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区域水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资产入股,然后统一去产能,统一按照股权受益。另一种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由骨干水泥企业出资成立去产能专项基金,补贴小企业去产能。前者已经在吉林开展试点,后者正在山东和辽宁积极推进。

 

浮法玻璃全国共投产过355条生产线,对应产能12.5亿重量箱。但有一部分产能因为搬迁、产能落后等原因,已经不具备开启能力,根据协会估算,具备生产能力的产线在280多条,产能约10.5~11亿重量箱之间。目前在产生产线239条,对应产能9.4亿重箱。2016年浮法玻璃产量预计在9亿重箱以上。全口径产能利用率74%,只考虑具备生产能力的产线的话,产能利用率83%~85%,达到近年比较高的水平。

 

浮法玻璃行业前十产能集中度在50%左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依然有新增产能投产,2016年投产7条线,产能3540万重箱。2017年还有7-8条新建生产线具备点火能力,对应产能约4000万重箱。玻璃行业去产能还未有国家或协会层面的统一规划,我们判断主要靠环保部门加强执法来实现落后产能的关停。推荐关注行业市占率第一的旗滨集团

 

银行:资金面、基本面双双向好,关注质优小银行(沈娟)

 

2017年银行业不论是资金面还是基本面都存在利好因素。

 

从基本面看,当前影响银行盈利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净息差、规模增长和不良贷款。

在净息差方面,2017年净息差下行幅度会减少,因为银行大部分资产已经重定价完毕,“营改增”的效果被消化。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对利率的敏感性比负债端更强,如果流动性趋紧,对净息差也有改善作用。在规模方面,2017年生息资产增量来源于基建项目及个人消费贷款。在流动性收紧周期,银行将加大对短期限贷款的投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2016年PPP项目加速落地,基建投资对银行资产的拉动效果也会在2017年体现。不良贷款方面,不良贷款ABS的发行和地方性AMC的成立运作,将减轻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我们预计2017年债转股项目落地规模可以达到5000亿元,同时减少隐性和显性不良贷款。从区域看,经过过去三年的风险集中暴露,东部地区不良贷款增速下降,地区性银行有望率先走出不良贷款困境。综合三方面,银行股2017年基本面存在积极向好的趋势,行业利润增速可望企稳,甚至略有提升。

 

从资金面看,三股资金在源源不断地投资金融蓝筹。第一股资金是影子银行资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首当其冲是影子银行的资金链。原来投资影子银行(比如互联网金融和一线房地产炒作)的短线资金将持续回流到正规金融体系。第二股资金是打新资金。近期新股发行已经提速,从每天2支提高到每天3支。经我们测算网下打新年化收益率在12%,网上打新年化收益率在18%。资产荒环境中,打新股将吸引资金入市。银行股是最适合做持仓市值的品种。第三股资金是产业资本。供给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而且从国企改革上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2017年金融控股集团会有大发展的机会。银行股股息率高,ROE在10%-20%,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适合产业资本提早布局。

 

在银行业个股方面,资产投放能力优秀,风险管控水平高,成长性强的银行会脱颖而出。从区域经济企稳,资产质量压力小,小体量银行转型速度快的逻辑出发,推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从股权结构改革,业务创新的逻辑出发,推荐华夏银行。从大零售转型的逻辑出发,推荐招商银行


  


 


华泰策略近期相关报告及点评 :

【20170111】《盈利慢牛,加“油”石化》

【20170108】《全视角的去产能进度及投资策略-联席电话会议纪要》

【20170108】《产能周期拐点引领盈利慢牛》

【20170106】《补库遇上产能拐点继续配周期》

【20170104】《流动性拐点压制A股估值吗?》

【20170102】《买“入实”,卖“脱虚”》

【20161229】《继续配置供需缺口改善的行业》

【20161225】《利用流动性冲击骑上盈利慢牛》

【20161221】《利率拐点,风格逆转,周期为王》

【20161218】《“稳健中性”会阻碍盈利慢牛吗?》

【20161217】《主导因素切换,盈利继续牵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20161216】《淡季不淡反映供给收缩仍是主导》

【20161215】《围绕 4 个核心趋势配置金钢石组合》

【20161215】《布局业绩改善型周期股(附股)》

【20161214】《戴康:本轮利率上行才是研判风格最核心变量》






华泰策略团队成员介绍

戴康 CFA(首席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六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先后负责过行业比较、大势研判、主题投资三个方向。作为团队最核心成员荣获2015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2014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二名。


曾岩(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厦门大学投资学硕士,五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先后就职于方正证券、中泰(原齐鲁)证券,负责过大势研判、行业比较等方向。对自上而下行业配置有较深理解。现负责行业比较研究。

张馨元(行业比较)

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三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对改革政策、产业发展趋势有长期积累和深入理解,专注行业比较研究。

李弘扬(主题策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硕士,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对资本市场、商业模式、产业创新有独到理解。专注主题投资研究。

藕文(专题研究)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风险管理与金融工程硕士,英国卡迪夫大学经济学、银行与金融学士。专注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专题研究。

华泰策略戴康团队,致力于构建大势研判、行业比较、主题策略、专题研究四位一体的研究力量,诚邀优秀伙伴加盟中...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已由华泰证券研究所正式对外发布,本公众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公司所有,未经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Z23032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