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屏南故事|会5国语言 还不是要来龙潭学屏南话?!

Alla(啊啦) 文创屏南 2019-06-09

Alla

在屏南熙岭乡龙潭村5号住着一位新           “村民”Alla(啊啦),至2018年4月19日,她来到屏南已有2周年了Alla来自上海,是一位多媒介创作人,从事绘画创作的同时,为专栏作者、《安邸》《家居廊》《瑞丽伊人》《ChinePlus》等海内外杂志艺术设计栏目特约撰稿人,《无径之林》旅行纪录片艺术设计栏目策划、特邀主持人,亦参与短视频剧本、艺术项目管理、品牌营销内容创作等创意类活动。个人公众号:布丫陪丝的橱窗(bouillabaisse_allazj)。她在微信里点滴记录了她两年来与屏南村落发生的故事。我们萃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记录,一同感受一位新“村民”眼里的屏南古村生活……



 双溪古镇初探 


      离古田北火车站2小时车程,在这个民宿网站基本搜不到地名的古镇,尽管也有五线城市的开发痕迹,但也保留着清朝道光年间的古宅,Nicole说有种穿梭回童年弄堂的感觉。



摄于2016.04.19.


      #双溪古镇 Day1# 未经指导处女作未完成版,画到这阶段惊觉PK偶像应该是常玉(图3为常玉作品)



摄于2016.04.20


      #双溪古镇 Day5# 今天跟着林正碌老师去了车程40分钟的漈下古村,这座清朝时逃亡贵族建立起来的历史城邦几乎人人都是画者,或是在成为画者的路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6.04.25


      #双溪古镇 Day8# 一周的心理历程基本是这样的:

Day1,怎么都画这么好啊?!我走的时候希望            也能画这么好!

Day2,怎么这一部分画变得难看了?人家写实            功夫好厉害,我为什么画不像?

Day3,什么是微弱偏亮?变成看任何东西都在            找微弱偏亮。

Day4,看画不看意境,在看笔触和微弱偏亮。Day5,画东西就是要耐心,越耐心观察越细,            画得细节越多就越好看。

Day6,涂口红都要涂出个微弱偏亮!

Day7,画室里真是没几幅画看得入眼的了。Day8,教了一位新来的同学怎么画微弱偏亮,            师姐感满点。附上画室内一位不知名小            女孩的3幅作品,有点意思。



摄于2016.04.29


      #双溪古镇 Day12# 早晨民宿的窗外,看到老板娘在对面楼上晒衣裳,中午就到她住家楼下的小镇理发店“姐妹发屋”里染个发,偷听她和儿子用福建普通话聊天,儿子急切地问,妈妈耐心地答,关于生孩子用不用麻醉药,关于亲戚怎么称呼,关于2岁时摔倒留下的疤,关于动物的保护色,关于恐龙蛋……看着一地的碎发有点发睏,但“岁月静好”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摄于2016.05.03



  重回双溪古镇  


      #重回双溪 Day1# 这次12人代表团浩浩荡荡,最开心的当然是孩子们,比起画画,和小伙伴一起疯一起闹才是正事。



摄于2016.07.26


       #重回双溪 Day4# 在陆家老宅躲过了阵雨,山野一路采风之后,还是没能躲过大暴雨,躲进最近的屋檐下,主人闻声而来,赶快给我们拿来高矮小板凳,就消失于屋内。谁说福建人不好啊?双溪整个就是个雷锋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6.07.29  by阳阳


      #重回双溪 Day6# 由Alla担任导演、拍摄、后期制作的《新农村生活》系列摄影作品,有时装摄影大师Helmut Newton对时装的敏锐,有当代艺术家杨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在城市人与农村景象之间形成的不协调反差中,折射出中国城乡差异巨大的深刻现实,不失为一套难得的佳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6.07.31


       #重回双溪 Day10# 倒腾了下工作室:中国人土办法多,买的2块旧门板,一块装饰,另一块架在几块砖上就搭起了一个桌子,东北花布遮遮羞,草席一铺充蒲团。


摄于2016.08.04


       #重回双溪 Day13# 晚上小武叫着一起吃饭,去的是当年双溪富甲一方的周氏留下的老宅,留存的木雕仍然十分精美。住在里面的叶姐姐给“大师班”烹了一桌好菜,饭后各自感言,重庆的小弟弟说:原来以为这个世界充满欺骗和恶意,你们的热情让我相信这个世界充满爱,自己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幼儿园老师林丽虹说:在这里天天见证奇迹—民宿像打工仔一样拖地的老板竟然出过三本诗集,对患病十多年的妻子也不离不弃,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用灵魂交流,每个灵魂里都有渴望真善美的因子。有人说人生第一次这么放肆,喝酒、念诗、流泪、唱歌。



摄于2016.08.07



  三回双溪古镇  


     #三回双溪 Day1# 每次回来,画室都有些变化,林老师语录已经上墙。



摄于2016.10.25


      #三回双溪 Day2# 跟着“地头蛇”小武把双溪完整逛了一遍,陆氏宗祠、周宅、城隍庙、文庙、进士第、文魁故居、张家宗祠一一参观,这个陆逊曾是祖宗之一的城镇多出武将,却也出过文魁,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早期,遗迹均还在,却也难敌逐渐凋敝的命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6.10.26


        #三回双溪 Day3# 双溪的花草生活~Floral life in Shuangxi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6.10.27



  四回双溪古镇  


      #四回双溪 Day1# 趁着春节前短暂的空档,回到画室,就像Xevi说的,我是特别需要有自己地方,需要做减法的人,虽然坚持“小成本”,但为了“大舒适”,热水器、取暖器、通网线、家具、厨卫用具等还是花了大价钱,接下来就靠DIY放光辉—2块钱的海报要么泡沫垫做画框,要么用粉笔自己画框,成果卓著,现推出双溪安泰艺术城最豪华画室。这里时令感很强,春华秋实,茶盐古道,小桥流水,百年老宅,日升日落,不争朝夕,欢迎来和我一起闻桂花赤金香、喝“嘉叶兰香”生态手作茶、听靡靡之音的音乐。



摄于2017.01.09


      #四回双溪 Day4# 去漈下探班,尽管1月16日艺术节的筹备如火如荼,旧房改造也已经武装到了雅号,什么“凌水阁”、“揽月楼”、“流觴小筑”、“风月小筑”什么的,来画画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却还是很安详。没事坐在康熙41年(1702年)修建的迎仙桥上,和头上悬着“登彼岸”匾额的老伯们一起看电视,当初是村中心聚会场所,现在还是。桥上贴着修建筹款人的红纸名单,除了姓甘的,还是姓甘的,这种紧密的社区文化城市里已经失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7.01.12


      #四回双溪 Day8# 仅仅15天,将废弃的老宅保留外墙搭木架铺砖瓦,建起了“聚艺楼”, 有习武传统的当地人表演武术。村里没有饭店,乡亲们就都来帮忙,掌勺的掌勺、递菜的递菜、洗刷的洗刷,溪边席开15桌,吃到一半主桌时不时还敲锣打鼓一下,同桌七八岁的小女孩说:真好吃,恨不得一直吃到晚上啊。第一次吃到野猪肉,还真是过节一样。



摄于2017.01.16


       #四回双溪 Day12# Chez Alla(画室)迎来了第一批众筹小伙伴,如约带他们转了个齐全—陆式古宅、陆式宗祠、文庙、进士第、城隍庙、文魁宋府、花园里。小年火锅趴,哪想到什么搞基因表达谱、神经生物学、甜品烘焙的都是潜伏的文艺小青年,12块钱25根烟火棒玩出一系列延时摄影,小年快乐,祝2017带来满满的LOVE 



摄于2017.01.21



  五回双溪古镇  


      #五回双溪 Day3# 你没有牵着马,我们挑着担,淋着一场倾盆大雨,从山里,从田里归来。挖来的野荠菜做海鲜粥,配着油煎秋菊粿,美味无比。拥有插花教师资格证的Dewpearl立马切入花艺师模式,乡间作品“荆棘鸟巢”惊艳完工。



摄于2017.02.22


     #五回双溪 Day8# Dewpearl插花作品双溪系列。她插完花,还特地搬到溪边去拍照,啧啧,真是才情兼备。素材都是我和她去山里采的。



摄于2017.02.28 by Dewpearl



  六回双溪古镇  


      #六回双溪 Day1# 坐到宁德拼车,现在是淡季又加上周一,没什么人去屏南,司机让我在小吃店里等,我就点了碗芋头面慢慢吃,然后司机说走吧,结果去万达广场等两位客人又等了三刻钟,下午4点45分到站,9点多终于把我送到双溪,临下车司机说:我18岁就在部队里开车,开了20多年车,你这样的我还是第一次碰到,等车等了2个半小时却一句牢骚也没有,还问要不要陪我一起去吆喝啊。司机又说:一般司机不愿来双溪拼车,下次你要是去宁德,我来接你。互发一张好人卡!我总觉得,与人为善吧,最终帮的是自己。



摄于2017.03.13


      #六回双溪 Day7# 今天有点收获:【白大河语录】1,好的作品既不是是是而是,也不是非非而非或是是而非,而是非非而是;2,不要对着照片画画,二手创作会僵化你的感受,当你面对实体的时候,情感也可以是一种写生,那种直接的感受是无法通过照片传达的;3,要大胆创作,敢于直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不要一味追求精细。



摄于2017.03.19


  七回双溪古镇  


      #七回双溪 Day4# 摩导说这次古村游爽到了:去了前洋看竹飞机;去了漈头在百年老店熊双春吃了Q弹劲道的猪头肉和猪头肉汤底里煮的扁肉;去了洋头寨客串一把三生三世桃花源;去了硋厂,看老师傅捏泥胚,隋唐曾经盛极一时的手工艺村如今只剩下三户还在做,只有一家沿用古法柴烧(沿用该地区最古老的有120年历史的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7.04.10


      #七回双溪 Day10# 初访降龙,小村里也有了画室,才让在这里做老师,山丘顶上,当地手艺人正在修缮老屋作艺术家公寓。



摄于2017.04.15



  双溪古镇驻村  


      #双溪驻村 Day1# 有一种忐忑,烟灰说:也许是诗和远方又变成了日常;有一种恐惧,烟灰说:哪怕是无望的爱情也去向他告白,明知没有结果,但至少把美好的小鹿乱撞的前段留给了自己,把痛苦的后端就此切除,画画也是一样,结果并不重要;她还说出了我心里的声音:我只想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自己,不给任何人。



摄于2017.05.04


      #双溪驻村 Day14# 被林老师表扬了。



摄于2017.05.17


      #双溪驻村 Day22# 今天一行跟林老师去了距双溪车程1个多小时的龙潭,继漈下之后它是发展力度最大的一个村庄,但比漈下更为开阔而原生态。但龙潭要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似乎也更野心勃勃:修旧如旧、恢复水车、木桥,把水泥新建筑恢复成传统夯土立面,建溪边凉亭、广场、四平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酿酒博物馆、绘画教室、艺术客栈、咖啡馆酒吧,成为一个能支撑起大型国际化艺术活动的场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7.05.26


      #双溪驻村 Day30# 豹家大院双溪重聚,根据Jack的提议,用Nicole送给我的迪拜服饰大家装扮一新,开个中东风party给唯一缺席的三奶奶Nicole献礼,也为明日即将踏上回程的小伙伴们送行!谢谢你们在我生命里擦出的泪花……也特别感谢林老师和双溪住村的小伙伴们的赏光,双溪不是诗和远方,是我们要把远方过成像诗一样。



摄于2017.06.04


      #双溪驻村 Day45# 几乎已经是双溪破烂王,收了无数垃圾,那天把粪桶抱回来的时候,被大便气熏得自己都觉得自己牛逼到笑出声来。在专家王的帮助下,墨西哥腹地meets亭台楼榭的多肉花园建成了。



摄于2017.06.18


      #双溪驻村 Day55# 作为龙潭第一批移民先进代表去龙潭接受县长接见,遇到一位热心的上海阿姐,她随老公回到老家,老公开中巴,她就在家里51VV直播,她说这里的乡亲都待她很好,家里没有了地,每天一开门,就能看到街里街坊送给她的夜开花、刀豆、黄瓜、青菜放在门口,就像小菜场一样,来了之后心脏病、高血压也好了很多。



摄于2017.06.28


      #双溪驻村 Day93# 阔别几日,龙潭进展很快—罗马废墟已有了飞檐,咖啡馆修复秩序井然,新工作室的门牌已经刷了二维码,四坪说是可以成为福建的普罗旺斯花园。



摄于2017.08.05


      #双溪驻村 Day94# 安泰之夜



摄于2017.08.06


      #双溪驻村 Day155# 有“鸡”咖啡馆贪生今天有爱开幕了:有中港合资合伙人、有Almost Famous倾情献唱的民谣歌手、有远道而来帮忙的上海暖男组合、有奔驰12小时赶来相聚的好友、有抱着腰痛前来撑场的前辈、有送来土产的相亲、有等待爆发的邻居,还有为爱情掬洒的真挚与热泪。



摄于2017.10.06



  移居龙潭古村  


     #龙潭古村 Day1# 龙潭第一夜。感谢中港暖男组合给我铺了个蜜月床。



摄于2017.10.09


      #龙潭古村 Day8# 波西米亚凉亭还没收拾起来,搬一套老桌椅,暂作工作间,风景尚好。


摄于2017.10.16


      #龙潭古村 Day12#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个人生命题的话,我的人生命题大概就是“一个人的房间”,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布置起来独属于自己的空间,把第一批到的小家具安装起来,摆位,钉挂毯,还夜黑风高去后花园采了枝竹枝,插在老房子里捡来的土钵里,门头挂上村里偷来的红灯笼,菠萝党旗下挂一双破鞋,门垫上写着“I'm Natural Flavor”。



摄于2017.10.20


      #龙潭古村 Day13# 中秋开业送毛豆,今天又送来一篮山里新采的野柿子和一个大南瓜,阿芳姐早几年便跟老公胡哥从上海来龙潭安居,一对夫妻都是古道热肠,异地老乡情意浓啊。


摄于2017.10.21


       #龙潭古村 Day76# 很久没有回龙潭,世纪暖男Jack和高子强花一个下午帮我打扫了房间,Mavis从上海带来了大闸蟹,晚上聚在我的客厅里分享各自心水的零食,看着四只猫在卧室里跑来跑去,像回娘家一样。



摄于2017.12.23


      #龙潭古村 Day77# 游村回来,就开始装修工程—敲敲打打挂布挂镜子,打开灰古蓝环保漆,刷门,还有剩,刷窗,还有剩,刷台阶,还有剩,刷地板,终于刷完了~自觉在龙潭百年老屋里刷出了个普罗旺斯乡村Style。



摄于2017.12.24


      #龙潭古村 Day78# 下午2点从龙潭出发,沪籍退休CEO小梦因怕冷要返乡避寒,经过精心策划,主动请缨从每日上岗的语文老师调到了一周出勤两次还可以随时停课的副科老师,中午吃完了学生们亲自煮的满满一盒爱心便当,孩子们拥在村口和她拥抱告别,咖啡馆主力们也同车北上,村长来了,邻居陈婆和我们一一握手惜别,河对岸做工的村民们也挥着手说“等你们回来啊。”车启动,孩子们追着车跑起来,像《黄土地》《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里的场景。



摄于2017.12.25


      #龙潭古村 Day149# 梨花桃花开的日子里,跟着林老师去游村,不在的几个月,邻里们认领的原本破破烂烂的老房子都已建成了“豪宅”,那些曾经居住于此的人留下的痕迹依然还在,而又将被龙潭新居民—那些作家、艺术学院老师、自媒体人、创意人、志愿者老师们的痕迹覆盖,未来值得期许。



摄于2018.03.06


      #龙潭古村 Day161# 自从双溪一姐来龙潭视察工作,工作室的情调指数就一路飙升,东北卷饼裹上巧克力酱=实力冒充法国可丽饼,吃得我都能拉响小提琴,变身托塔天王。



摄于2018.03.18


     #龙潭古村 Day179# 老爷说:你快拍照发给Monica啊,我们在农村点着日本樱花树情调蜡烛,吃着法国香肠和苏格兰饼干呢。


摄于2018.04.05


       #龙潭古村 Day182# 经过两日大寒,今日艳阳天,跟着阿芳姐和胡哥去巡山。胡哥说:山里走一趟,从来都不会空手而归。真的,采了一路的哈笋,尝了平生第一次见的“梭卢恩”(酸酸的,挺脆),还拗了“千年旺”野杜鹃,路边的“聚聚丐”也开得正旺。



摄于2018.04.08


      #龙潭古村 Day187# 坐在路边一朵朵地摘花,回来洗净,模仿人家龙井炒青用手在铁锅里低温翻炒,我和海琦都没见过成品,时间短了怕不干,时间久了又怕焦糊,凭感觉将信将疑地出锅,放入热水冲泡,想不到冲出一碗金黄澄澈的茶汤,一饮,清爽润口,回味甘甜,路边合作社第一款出品的“聚聚丐茶”完美成功。



摄于2018.04.13


      #龙潭古村 Day193# 跟着林老师去寻村,建设中的四坪村距龙潭4.4公里,据说村子出读书人,一旦去外上学,很多就都做了教师,因此空心得比龙潭更彻底,东边的老房渐渐也被外来人口领走修建,比如首饰设计师海琦、水彩艺术家晓艺和画室助教瓶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摄于2018.04.19


      Alla与屏南古村落的故事还在继续…… 与山水花鸟为邻居、和溪水云竹为友,体会着这里的朴实与内敛;听说有故事的人都喜欢去古村落,喜欢发现古村的美,眷恋老屋旧物,探寻这里的历史;那没有故事的人是不是更应该去古村?因为这些地方,正在发生着故事……


编辑|陆新菊

人人都是艺术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