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雄壮军威 山河泣忠魂 ----深切怀念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二级战斗英雄杨长群

李圣祥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英雄壮军威 山河泣忠魂

----深切怀念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二级战斗英雄杨长群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立一等功的杨长群。 


他无愧于“英雄”的光荣称号,

他无愧于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杨长群同志1958年11月5日出生,河南省尉氏县沙区大营乡杨庄村人,1978年3月应征入伍,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立一等功,1979年4月入党,1983年退伍返乡。2017年11月27日上午9时,因突发脑内大面积出血,加上高血压等,不幸去世,享年59岁。


《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特发原54军160师478团李圣祥干事及洧水文学创作传媒撰写的文章,以此缅怀我们心中的英雄。


特别感谢李圣祥、睢建民、张博文、陈晓成、周顺义、陶力等原54军的诸多战友及洧水文学创作传媒 对本文给予的大力支持!


54军韩怀智军长在中越作战前线。


54军160师张志信师长在中越作战前线。


01

 

勇敢歼顽敌 英雄壮军威

---- 记二级战斗英雄杨长群用手榴弹歼敌的事迹

 

亲爱的同志,你热爱英雄吗?是的,英雄人人都热爱,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他们就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里,我们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英雄,他就是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荣立者,某部九连火箭一班副射手杨长群。

这是在自卫还击越南侵略者的战场上。三月十日这天,为了粉碎越南侵略者妄想利用我军撤军之机进行反扑的罪恶企图,掩护我大部队安全凯旋,某部九连接到上级命令,负责清剿朗曼地区之残敌。上午九时许,九连迅速开进到朗曼。朗曼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十分险要、复杂,这对几经战火的九连指战员来说,谁都明白,战斗随时随地都可能打响。这时,九连一班正从一谷盆沿山脚向一山峡口搜索前进。配属在一班的火箭一班,班长袁仁贵左手提着火箭筒,右手握着手榴弹,在一班左侧靠山脚搜索前进,副射手杨长群就紧跟在班长后面四米远的地方。突然,杨长群看到班长袁仁贵举起右手准备投弹,但弹未出手,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袁班长倒在了血泊中。

原来,在离袁仁贵四米多远的山脚下,有一个长约十五米,高约六七十厘米的岩裂洞,洞里隐藏着六名凶狠狡猾的敌人,其中有敌大尉、少尉军官各一名,机枪一挺,冲锋枪三支,手枪一支,望远镜一具(战后清点确认)。由于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因此,狡猾的敌人早就作好了顽抗的准备。

洞内敌人的机枪冲锋枪在刺耳的怪叫,子弹向雨点一样向小杨这边扫过来,杨长群迅速利用一道土坎隐蔽起来,避免了敌人的杀伤。看着倒在前面的班长,小杨急红了眼,他要抢救自己的好班长,他要消灭凶恶的敌人。为了战友哪顾得了个人安危,为了消灭敌人就要迎着敌人上。只见小杨迎着前面飞来的密集子弹,身体紧贴着地表,迅速一点一点地匍匐到了班长的身边。“班长、班长”小杨轻轻地呼唤了两声,可袁仁贵只十分微弱地“嗯”了一声。他迅速撕开急救包给袁仁贵包扎,这时敌人的火力更猛了,子弹“呼、呼”地擦着他的头顶飞过,一班也被压在他身后十几米远的田坎下。他和战友们随时都有被敌人杀伤的可能。

仇恨的烈焰在熊熊燃烧,在我英雄的人民解放军面前,岂容敌人逞疯狂。英雄战士杨长群决心消灭敌人。他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自己离敌洞口仅四米多远,身后十几米的地方就是被敌人火力压制着的一班。他想用火箭筒发射火箭弹去消灭敌人,可是不但自己要被弹头爆炸伤害,而且后面的战友也有被火箭筒后火焰喷伤和弹片杀伤的可能,况且也不好射击,若用卧姿这边低,那边高,打不到洞内,若用跪姿,姿式高,易暴露自己中敌枪弹,可眼下连头也不能抬,他只好放弃了使用火箭弹的打算。

怎么办?除了只有四枚手榴弹,他手中再没有其它轻武器了。看来,只有用手榴弹消灭敌人。可这时,他的左手正紧按在班长右臀部的伤口上,伤口由于流血太猛,不能松开。英雄的战士,有无穷的智慧,只见杨长群右手迅速地取出手榴弹,又把弹移到自己的嘴边,狠劲用力咬掉了弹盖,他又把弹移近左手,用左拇指抠出了拉火环,右手握弹奋力向敌洞投去。只听“轰隆”一声,洞内传来了敌人的嚎叫声。可是由于这颗手榴弹投在了洞内的石缝里,洞里的敌人没有被炸死,反抗得更凶了,一排排的子弹落在小扬的身边,打得尘土飞扬。

望着敌洞,杨长群掏出了第二枚手榴弹,这时,敌人的机枪换弹匣,火力减弱了,小杨又用同样的方法,向敌洞投去了第二枚手榴弹,可是狡猾的敌人却把手榴弹从洞内反投了出来,落在距他只有一米多远的土坎上,他迅速用身体挡住班长。万幸,两人都没有伤着,敌人的疯狂,更激起了小杨的刻骨仇恨,他眼盯着敌洞喷射出的条条火舌,心里闪出一个念头,抓起一块小石头向敌洞投去,同时,又咬开第三个手榴弹的弹盖,紧接着投向敌洞,给敌人吃颗迷魂丸。果真,狡猾的敌人上当了,满以为先投进洞内的石头是手榴弹,正当他们惶恐地寻找的时候,万没想到真正的手榴弹又飞进了洞,敌人再也来不及反投出来了。“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再也不叫了,只剩下冲锋枪还在有气无力地怪叫着。这时,杨长群转身看看班长,可是班长已经闭上了眼睛,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忍着悲痛,压住怒火,又向前爬了几步,拉开导火索,稍顿了一下,又投向了敌洞,手榴弹爆炸了,敌人的枪声再也不响了,被压在下面的一班一跃而上,又歼灭了一名企图从左面逃跑的敌人。

战斗结束了,六名负隅顽抗的敌人被全部歼灭了。英雄杨长群拿着缴获的武器回到班长袁仁贵的遗体旁,默默地告慰班长:“我为你报了仇。”是的,他为班长报了仇,也为边疆人民雪了恨,为自卫还击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增添了光辉。

“亲爱的同志们,祖国南北,到处传颂着你们的英雄业绩,全中国都为有你们这样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战士感到自豪。”

                                                                              1979年7月


注:1、部队回防后,此稿曾刊登在《战斗报》上。

       2、此次战斗作者也亲身经历参加了,曾记得当时带着师防化连配属下来的一名火焰喷射器射手,他的名字大概叫周(邹)敏,就在该岩裂洞内的左侧一处竹排下,离敌3米左右,堵住了敌人从左侧逃跑的企图,作者当时被弹片划伤了左大腿,幸无大碍。





02


“假如我不是英雄”

---- 记战斗英雄杨长群的高尚情操

 

“哒哒哒……”,“嗖嗖嗖……”,子弹象刮风似地飞来——这是一九七九年三月十日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在朗曼山的一个“——”字形岩裂洞前,一场碎骨撕肉的战斗正在紧张进行。

洞内隐藏着敌人的一个小指挥部,敌一挺机枪、三支冲锋枪夹带着手榴弹的猛烈火力,将某部九连一班压在一道土坎下,配属在一班的火箭筒手杨长群,被压趴在距敌洞仅四米多远的一个小洼地里,火箭班长袁仁贵为掩护他们已牺牲在他身旁,杨长群和他身后十多名一班的战士都有被敌人火力杀伤的危险。

怎么办?距敌最近的杨长群在心里叫骂着:“狼心狗肺的东西,我要你们偿还血债。”可是不能乱动,也不好使用火箭筒。只见他迅速取手榴弹,投进敌洞,不料投在了洞内的石缝里,敌人反抗得更凶了。

“尻你娘!”杨长群在牙缝里骂了一句,又掏出了第三枚手榴弹,他没有马上投出去,拉火后停了一下才掷向敌人,“轰隆”一声,机枪哑叭了,只听一支冲锋枪还在有气无力地嚎叫着,杨长群又用同样的方法向敌洞投去了最后一枚手榴弹,敌人的枪声再也不叫了……。

这次战斗杨长群用手榴弹炸死了敌人大尉、上尉和士兵共五人,掩护一班全歼了敌人,杨长群在火线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战后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

去年十月,杨长群又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大红奖状挂在九连荣誉室的中间……。光荣啊!英雄!


“党并不欠我的”


歌声、赞语、鲜花,刚打完仗回来的英雄,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

部队回防后,杨长群被邀请到地方作报告,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人们对他的赞誉。然而,杨长群深深懂得:作为一个战士,我只不过做了我自己应该作的事,可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我要对得起党才行。

一天,有几个战士在一起讨论说:打完仗回来,该是要求解决组织问题的时候了。一个老战士笑着说:“要说入党的事,我看咱连首先得数杨英雄先解决。”“是啊,英雄嘛,要入党还不容易!”刚好杨长群走过听到了,这激起了他心中的波涛。

杨长群是个文盲战士,虽然他懂得的东西不很多,但他对党还是有认识的,他觉得当一个共产党员是十分光荣的。还是一九七八年春刚当新兵时,他就向新兵连的指导员提出过要入党,这未免有点象董存瑞要入党的情景,但也可以看出,他对党是怀着多么浓厚的感情。

后来,杨长群被分到了火箭班,班长袁仁贵是一九七三年入伍的老战士、老党员,曾经四次调动工作,无论是种菜、烧火做饭,还是步兵班,他干一行爱一行,处处干得出色,处处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被干部战士评为“雷锋式的战士”。杨长群亲眼看到,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在一班受到敌人的威胁将要受到伤亡的情况下,是袁仁贵发现敌人企图后,用自己的身体迫使敌人过早开枪,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多数战友的生存,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无名英雄。从老班长身上,他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杨长群在心里思考着:“真正的英雄不是我,应该是牺牲了的老班长,是他的鲜血换来了我和一班全体同志的生命,和他比起来,我能入党吗?我的条件是多么的不够。”因此,他觉得自己还不是入党的时候,还不能向党组织提出这样的申请。

今年初,杨长群所在的火箭十班班长柏慧明到军里参加党代会,许多熟知杨长群的代表问他:“杨长群怎么还没有入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照他的荣誉来看,他早该是一个党员了。”为杨长群没有资格参加党代会感到惋惜。

柏慧明回来后,把这件事给连队作了汇报,也告诉了杨长群。杨长群听了,憨厚地对班长说:“从思想上来讲,俺想成为党的一个战士,但我的条件不够。”有些战士听了,觉得他的思想很好。但也有好心的战友对他说:“你是英雄,只要你给组织和领导提提,条件不条件,党票也可到手。”杨长群心想:如果我给组织和领导提出来,兴许能照顾我是个英雄,解决组织问题,假如我不是英雄呢?我能这样入党吗?想到这里,他便对那些战友说:“入党不入党,主要在思想,思想上不过硬,将来入党了还会犯错误,党并不欠我的,已经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了,我怎么能拿英雄奖章去换党票呢?”

“党并不欠我的,”我怎么能拿英雄奖章去换党票呢?虽然杨长群是个文盲,可他这话说得多么巴实、生动!在一些人看来,入党是块金字“招牌”,入党是向上爬的“阶梯”,可我们的英雄,对入党的态度却是这样的鲜明。

九连党支部加强了对杨长群的培养帮助,杨长群在成长进步,直到最近,杨长群才不好意思地向连队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根据他的思想表现,支部同意发展他,可是直到给表他填时,他还在问:“我现在可以入党了吗?如果我不够条件入党,不是对党的荣誉有损失吗?”他既在问别人,也在问自己。是啊,在党的面前,他是一个忠诚老实的战士,他在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的支部大会上,杨长群被全体党员一致通过了。


“别人比我更合适”


入党、提干,多少战士羡慕它,多少战士在期望着,这是政治上的光荣,这是个人进步的象征。在提干问题上,英雄杨长群又是怎样处理和对待的呢?

去年班师回防后,有一批优秀战士提干了,人们想,英雄肯定会提起来,可是杨长群依然是个普通战士,有人觉得,当了英雄没提干,未免太遗憾。然而杨长群想得通:“自己入伍时间短,没有一点组织指挥能力,也没有文化,咋能当干部。”

去年八月,杨长群参加了团轮训队骨干集训。杨长群对火箭筒技术掌握得是很好的,入伍以来,多次训练考核,他没有“跑”过一发弹。由于火箭筒训练没有干部负责,杨长群被指定为代理排长负责全团火箭筒骨干集训。他虽然没有文化,不会讲话,缺乏领导艺术,但敢于大胆管理,四个月二十天的集训,他领导的火箭排圆满完成了集训任务。

杨长群集训回来后,正碰上连队调整骨干,有些调皮战士风趣地说:“人家当了英雄往上升,杨英雄当排长回来往下降,当个班长还是副的。”就这样,杨长群当上了火箭十班的副班长。

这天,指导员陈云华问他:“你对当副班长有什么想法?”杨长群咧开嘴憨厚地回答:“叫俺干俺就干,干不好你就让俺当战士,中不?”他就是这样一个耿直的人。

今年初,部队要选送一批骨干到军教导队学习,谁都知道,现在提干必须经过学校和教导队培养,上级准备让杨长群去学习,这无不是一件好事。杨长群却找连长郑千林说,他不想去,怕跟不上,今后给部队建设造成影响。连长鼓励他:“去就是学习的,你去多学习一点东西,多锻炼锻炼不好吗?”杨长群听了,“对,都是为了部队建设,叫我去我就去,”他心里根本没有往提干上联。第二天,便高高兴兴地到团检查了身体。

根据上级通知,杨长群开始作到教导队去的准备了,他分别找班里每个战友谈话,告诉他们:“我走了,你们要支持班长的工作,不要给班长找麻烦,更不能给我们班抹灰。”他特别对两个新战友说:“我们班是荣立了二等功的班,你们要珍惜我们班的历史荣誉,多给我们班添一点光彩才行,”末了,他又笑着叮咛:“你们干不好,我回来可不饶你们!”

正当杨长群把行装都收拾好了,准备和其他学员一起走的时候,上级却通知他不进教导队,原来,杨长群没有文化,被刷了下来了。

这消息使连队感到突然,无疑也使杨长群感到突然,他不是怀着当官往上爬的心里准备进教导队的,他是怀着多学一点军事技术,更好地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心理去准备学习的,他心情沉闷地来找指导员问原因,当指导员给他讲明情况后,这个朴实的战士心里明白了。为了部队建设的需要,领导看得远。原来他那点不满的情绪也顿时消了。他真诚地对指导员说:“俺没有文化,部队要搞现代化建设,没有相应的文化水平可不中,从部队建设的长远利益着想,到教导队去学习,别人比我更合适,领导这样做是对的。”

可是有些战士为他不服气,说:“当了英雄,按理提个干部也是应该的,连个教导队也不让进,太有点遗憾了。”杨长群听了对他们说:“英雄也是党的战士,战士应该服从部队建设的需要,假如我不是英雄,不也同样不够进军教导队的条件吗?”听了他的话,许多战士打心眼里说:“我服了他。”这不就是对他的高尚革命情操的赞语吗?


“找个农村姑娘也不坏”


恋爱、婚姻,是摆在青年人面前的一件大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们且看英雄杨长群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恋爱婚姻的。

杨长群家住河南省尉氏县寨黄大队,入伍前,经别人介绍,他认识了邻近新生大队的农村姑娘娄松珍,两人都有一番情意,憨厚的农村小伙子,有了爱情的萌芽,但没有说破,两家老人也不知道这件事。

时间过得快,转眼就是一年,虽然杨长群与娄松珍未曾通过一封信,但身在军营的杨长群还是常常记起远在家乡的娄松珍。想不到去年杨长群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位普通的农村姑娘娄松珍,也不知为什么对远方的边防战士,总是那么牵肠挂肚。

自卫还击战胜利结束了,英雄们凯旋归来了,战斗英雄杨长群的英雄事迹,也分别在他本省的电台和报纸上广播、发表了,立功喜报也寄回了他的家乡,他全家甭说有多高兴,乡亲们也为他高兴,邻村的姑娘娄松珍,心里也荡起了幸福的波涛,可是,在心灵深处,她又增添了一分忧愁:“他当了英雄是有出息的人哪,还看得起俺农村人吗?何况俺们还未正式定亲,纵然我对他有心,恐怕他也对俺无意了?”姑娘就是怀着这样焦愁的心情在等待着……

英雄杨长群回防后,开始哪顾得上恋爱、婚姻,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到处都在邀请他作报告,可是爱情却找上门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便收到好多年轻姑娘和女学生的来信,不少人悄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心。是啊,“美女爱英雄”嘛,这也难怪。怎么办,杨长群一个也不理会。但这却使他记起了家乡,记起了农村姑娘娄松珍。

这天,杨长群找到要好的战友,请他帮忙写两封信,一封给父母,一封给小娄,准备和娄松珍正式确定关系,有人感到不可理解,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傻,你现在是英雄了,哪儿不能找,不说到大城市找,就是到县城找一个也比在农村找强,你干吗非找农村姑娘,难道你还想回农村去吃苦吗?”

听了这话,杨长群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为什么当了英雄就不能找农村姑娘呢?难道农村姑娘就低人一等吗?我是个农村人,假如我没有当兵,假如我不是英雄,会不找农村姑娘吗?为什么有的人离开了农村,有了点本事,就看不起农村了呢?他本能地感到,不愿找农村姑娘,这就是轻视农村的思想。因此,他对劝告他的人说:“俺个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俺是农村人,找个农村姑娘也不坏,今后俺回农村和她一齐生产,为农业出把力不也很好?”看,这就是他的情操!

书信沟通了感情的脉络,杨长群的母亲从家里带来了娄松珍的照片,也带来了农村姑娘贤慧、温柔的心,过不了多久,小娄便给杨长群捎来了毛衣、毛裤和布鞋,姑娘关心他的冷暖啊!杨长群不持英雄择佳偶,赢得美妙幸福情,他们正式定亲了!


“正因为我是英雄”


这天在火箭筒打运动坦克靶的实弹射击考核中,轮到杨长群上场考核了,军、师首长在后面“观战”,只见杨长群不慌不忙地将弹装好,指挥员“射击”的口令刚一下达,就听“轰隆”一声,火箭弹从杨长群的筒里飞到了才运动四米多的靶上。“这小子打得真快”,“还打得真准咧!”军、师首长赞扬着,杨长群的军事技术就是这么过硬,只要是打火箭筒,他都“没跑”。

可是,人们知道,杨长群在军事训练中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心血。今年初,严冬犹在,在练习打坦克训练中,杨长群觉得自己对火箭筒击发动作掌握得还不够好,为了练好这个动作,趴在冰冻的地上,他毅然取下手套,光着双手一枪一枪地体会,一动一动地练,手冻肿了,他也全然不顾。在打运动坦克训练中,跪姿训练是个难点,很多人都感到跪不住,跪一会就双腿麻木,头昏眼花,为了使自己和大家都能跪得稳,跪得住,他建议和大家开展跪姿比赛,看谁在地上跪得时间长。第一次比赛开始了,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双腿麻木了,他坚持着,头昏了,他坚持着,一个一个战士陆续起来了,他还坚持着,直到他成了最后一个人,他才起来,可是脱掉鞋子一看,双脚早已跪得乌紫发黑。同志们佩服地说:“到底是英雄,有股英雄劲。”杨长群心想:“是啊,正因为我是个英雄,所以我要比同志们干得更好。”他没有忘记枪林弹雨中的战友,下决心把军事技术练得更精。除了他自己刻苦训练外,他还热心帮助班里的新战友尽快掌握好火箭筒打坦克的硬本领。今年入伍的新战士支保民,就是在他耐心细致的帮助下,成了打固定坦克和运动坦克的“神筒手”。

在军事训练中,杨长群不以英雄自居,用英雄的高标准苦练杀敌本领,在平凡的工作中,杨长群也处处体现了一个英雄的高尚精神品质。

九连住地,离团部机关有二十几里地,自卫还击回防后,杨长群经常到各处去作报告,团里要经常派车接他、送他,开始他不觉得,后来他想,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在战场上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现在回来哪能这么特殊呢?我是人民的英雄,是多少战友的鲜血共同换来的英雄,没有权力去接受特殊的待遇和享受。因此,后来凡是时间不紧的报告,他都不要派车,坚持自己走到机关,回来时,也要求不派专车送,坚持走路回连队。

人民授予了他英雄的光荣称号,杨长群也时刻不忘这个英雄的称号,他常常想,“正因为我是个英雄,所以我应该比旁人干得更好,为部队建设作更多的工作。”连队需要在墙上抹一块水泥黑板,大热的天气,他中午午睡不睡,负责抹好了;连队训练的靶子坏了,数九寒天,杨长群一连修了十八个;战士们的鞋破了,他用自己的钱买来皮子、针线,星期天给大家补……

九连的同志看得清楚,每次杨长群担任厨房值班员,伙房卫生总是搞得最好,饭堂总是打扫的最干净,炊事员们也要称赞他干得事最多。杨长群虽然是个英雄,但他乐于吃苦,勇于吃苦,他觉得这才是英雄的本色。一次,连队派公差到车站买煤,这是个苦差事,一锹一锹地上、下几吨煤,累得腰疼手软不说,弄得一身煤灰,这个脏劲也是够人受的了,可是,杨长群却主动争着去了。一天,他连续三次把厕所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看到这些,有谁不被他这种高尚的革命情操所感动,有谁又不从内心里佩服他这个英雄呢?

他无愧于“英雄”的光荣称号,他无愧于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部队建设需要更多这样的战斗英雄。

祖国四化建设需要更多这样的“突击手”。

我们的时代更需要有更多这样高尚情操的战士。                                      1980年


老一代战斗英雄李广正(左1)与新一代战斗英雄杨长群(左2).胡绪清(右1)等在一起。



03


弹无虚发的火箭筒手

 

无情的北风不停的刮着,吹在人的身上,冷在人的心里啊。某部九连火箭筒打运动坦克靶的射击考核偏遇上了这样的鬼天气,加上有副军长在场参观考核,靶场上的气氛甭说有多紧张了。这时,只见一个黑脸战士提着火箭筒,神情严肃在走上射击位置,指挥员“射击”的口令刚下完,一秒、二秒、三秒,这位射手便击发了,接着便传来了报靶员喜悦的叫声:“中靶!”人们纷纷赞叹:“打得好快!”“打得真准!”那位副军长也高兴地走上前去,夸奖他说:“你打得好,打得好!”这位受到称赞的射手,就是被人们称为弹无虚发的火箭筒手,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战斗英雄杨长群。

杨长群1978年入伍后,便被分配在火箭班,四年来,他在连队、轮训队、教导队参加的多次正式考核中,共发射火箭弹27发,无论是卧姿还是跪姿射,无论是打固定靶还是打运动靶,他没有一次跑过靶,发发都命中目标,杨长群这一手硬功夫是怎么得来的呢?每当人们问他这个问题时,他总是笑着说:“练呗!”一个“练”字,就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

杨长群没有文化,这给训练添了不少困难,每当上军事理论课,他只能在下面干着急,什么射击学原理、弹道、射线,他竟至不知道教员在讲些啥。上完课,别人还可以看看教材,复习复习,而他,望着教材干瞪眼。但并没有难倒他,他恳切地对班长和同班的战友说:“你们教我吧!”于是,他把每天中午晚饭后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向同志们请教,他本来很爱玩的,但星期天却见不到他上街,会老乡吹牛皮的情景了,他利用这个时间不是在摆弄火箭筒就是拿着教材在向人请教。一项内容又一项内容,一个零件又一个零件,他一样样钻,懂得了火箭筒主要机件的名称、性能、用途,而且对理论性较强的射击学理论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九七九年初,杨长群和战友们一起奔赴前线,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一次战斗中,班长袁仁贵带着他冲锋在前,为了掩护他和战友们,班长英勇地牺牲了。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杨长群当了英雄。从那时,班长的光辉形象就树立在他的面前,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为班长报仇,他曾对连队干部战士发誓说:“我若军事训练上不去,就对不起牺牲的袁班长!”就拿跪姿无依托训练来说,装上教练弹的火箭筒举起来比步枪重多了,跪在地上的右膝不一会就麻木了,这个训练对杨长群来说,还是个重点。他想,要打起仗来,跪姿射击用的是比较多的,我应该很好的掌握才行。为了练好跪姿射击,他下了不少功夫。在进行这个练习训练时,正值数九寒天,在外训练,不一会脚手就冻麻了,但他不在乎,为了练在地上跪得时间长,他提议和战友们比赛,看谁坚持到最后起来。一分、二分、三分……十分钟,腿跪麻木了,大家忍不住都站起来了。不行,还要继续比,一分、二分、三分……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先后起来了,但杨长群咬着牙还在坚持。一次又一次,他的脚跪肿了,膝部磨破流出血钻心的疼,但他想起英勇牺牲的老班长,没有屈服,继续跪下去,练下去,每次他都坚持到最后,时间也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30分钟了,这使他举筒的稳定性也大为增强了,终于较好地掌握了跪姿射击的本领。

俗话说,“业精于勤”,勤学勤练就可以向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杨长群为了掌握打火箭筒的过硬本领,善于勤学苦钻。杨长群钻得最深的莫过于对瞄准点的修正量和提前量两个问题了。那是一次在训练考核中,他对正面坦克靶虽然瞄得很准,但却打在了左边上,差一点跑靶,原来当天有风,是从右边往左边刮的横风。好在当时风还不怎么大,所以打在了左边边上。虽然上了靶,但杨长群心里很不平静,他想,平时总以为自己瞄得准,谁知,自己对修正量却一点也没掌握,看来自己训练得还很不够。于是,他便拜内行的同志为师,认真的学起来。每天上午、中午、下午,他都要抽时间找内行的人们判断一下风力、风向,请教瞄准时应该怎么修正,营的首长他请教过,连队干部他请教过,同行的老班长们他更是常找,他虽然没有文化,但靠多问勤钻,他终于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他都能合理地掌握火箭筒瞄准点的修正量了,打靶再不跑边了。但这还不够,他又加强了对打运动目标的瞄准点提前量的研究,经过苦学苦练,他不仅掌握了提前量的取法,而且还深入掌握了在气候条件影响下,提前量与修正量相结合的瞄准本事。因此,他打火箭筒成了从不放空炮的“神筒手”,每次火箭筒考核,轮到他,干部战士没有一个不放心的。

现在,经过军教导队集训的杨长群,军事技术很精了,他已当了一年多的副班长,正在为连队训练发挥骨干作用。 

                                                                  1982年

 

         老连长金钟亮到河南尉氏县看望杨长群。


(资料提供:周顺义)




(上两幅图片提供:陈晓成)



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注:


以上文章作者是原54军160师478团干事李圣祥



04



英雄杨长群

洧水文学创作传媒  制作发布


        原著:睢建民 

         整理:宋廷珍

            

  

      2017年11月27日夜,冬天的寒风横扫着寂静的原野。在尉氏县大营镇北部一个名叫杨庄的村落,一位名叫杨长群的五十九岁老人突发性脑干出血去世了。


       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一个普通人的病逝,他像一片树叶飘落在大地的怀抱。然而,我们不能忘记,他曾经是一位英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为了共和国的尊严,洒下满腔热血。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战功,同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杨长群  ——  在那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是中原大地的骄傲,尉氏人民的自豪!



  

      1958年,杨长群出生在尉氏县大营公社寨黄大队杨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因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贫困,生下来没读过一天书,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韧性,是父母种田的好帮手。

       1978年3月,20岁的杨长群应征入伍,被编入54军160师478团9连服役。参军未满一年,祖国南疆烽烟突起,当国家的尊严遭受外邦侵犯时刻,杨长群随军赴广西前线,为捍卫祖国的和平投身战场。



  

       1979年3月10日上午,杨长群所在的9连,奉命于深山中搜索前进,他身为火箭班的副射手,跟随班长袁仁贵走在队伍的最前边,与身后连队的官兵拉开一段距离。亚热带的梅雨季节还没有过去,连日来持续不断的小雨刚刚停歇,山坳里一片泥泞。部队在缺乏向导的情况下,于深山密林中寻找不到路径,依靠指北针穿越一片开阔的水田,奔赴预定作战地域搜剿残敌。

        这时候,行走在前边的班长袁仁贵举目远望,发现对面山头上有一个敌军士兵冲山下行军的队伍探头探脑,就迅速操枪瞄准,击中其腿部。那个负伤的敌军士兵仓惶奔逃,班长袁仁贵追身又打一个点射,将其击毙。兴奋中的袁仁贵乘胜追击,纵身跃上一道石坎,立足未稳,突然遭到对面射来的集束枪弹,浑身血流如注,倒在石坎上壮烈牺牲。

        跟随在袁仁贵身后的杨长群未及登上石坎,刚一露面,飞蝗般的枪弹打得土石飞溅,猝不及防的烟尘扑了个满脸,让他睁不开眼睛,就顺势躲在石坎背侧的死角里不敢乱动。原来,在这道石坎对面几米处,有一个被敌军用树枝覆盖伪装的洞口,暗藏在山洞内的敌人误以为9连官兵发现了他们,就迅速推倒伪装的树枝,轻重武器一起开火,打了9连一个措手不及。




       杨长群身后的100多名官兵,被敌人强大的火力压制在开阔的水田里,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连长金钟亮指挥全连就地展开抵抗,集中火力交替掩护,试图冲出这段死亡地带,终因平坦的水田无遮拦,几经拼杀,却难以摆脱敌人的火力打击。情急中,金钟亮让班长石朝建冲杨长群高呼,看看他是否还活着,瞧见他在石坎下举手呼应,连长立马挥手示意,让他往上边扔手榴弹。对于刚入伍一年的新兵杨长群来说,哪见过这种血腥厮杀的场面啊,班长袁仁贵就像大哥哥一样呵护他,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一转眼就倒在血泊中阴阳相隔了,仰头瞅着石坎上班长的遗体,他心痛不已。

        残酷的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催熟剂,于枪炮的轰鸣中瞬间压缩了人生,将杨长群那颗稚嫩的心变得坚硬成熟起来。眼看身后的战友们在流血牺牲,他心急如焚,拔出随身携带的手榴弹,扬手往石坎上边连扔两枚,结果都被山洞里狡猾的敌人给甩了出来,弹体从石坎上崩落远处爆炸,所幸杨长群毫发无损。

此时,杨长群身上既无枪支,也没有了手榴弹,他急中生智,伸手将石坎上牺牲的班长拖下来,从班长身上取出一枚手雷。连长金钟亮目睹此情景,生怕缺少战斗经验的杨长群再性急扔出去,就在远处冲他高声呼喊道:“你慢点扔。”成败在此一举,战友们瞅见杨长群拉燃导火索,手握嗞嗞冒烟的手雷停顿片刻,一扬手撂进上边的山洞里。随着一声轰隆巨响,山洞内的枪声立时就哑了火。9连官兵如饿虎扑食,一个冲锋压上去,集中火力对山洞内实施打击,一举将残敌全歼。




  此战打掉敌人一个营指挥所,击毙7名指挥人员,其中1名大尉营长。杨长群首功一件,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战功,同时还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解放军报》和全国各大媒体相继报道杨长群的英雄事迹,他的照片和事迹被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收录《英雄赞》系列丛书,公开出版发行。


  

      英雄凯旋归来,部队组织英模报告团,杨长群作为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应邀下基层连队和地方巡回作报告,英名远扬。正值青春年华的杨长群意气风发,成为年轻女性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一时间,倾慕英雄的求婚者络绎不绝,一些在校女大学生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单身女工,纷纷给他写求爱信并随信寄来照片,让他应接不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掀起一阵崇拜英雄的热潮。

        杨长群没有被头顶的光环冲昏大脑,他深知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居家过日子不能靠一朝一夕的热情,当花前月下的浪漫变成了婚后的柴米油盐,彼此的心路历程是会有距离感的。因此,他这棵被人们看好的“梧桐树”不恋“金凤凰”,却在探家中对本乡本土的农家女陆松针一见倾心。与杨长群同龄的陆松针从广播里听到英雄的事迹,为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精神所感动,二人知根知底,遂结为终身伴侣。



  

       1983年,杨长群退役返乡。县政府拨专款将一条十几公里的“英雄路”直接修到家门口,还为世代农桑的老杨家修建一座高门楼,挂起“人民功臣”的大牌匾。县领导还特意在招待所设宴,为归乡的人民英雄接风洗尘。望着餐桌上丰盛的菜肴,农民出身的杨长群不忍心铺张浪费,一拍桌子横眉立目说:“这是弄啥哩?”就想拂袖而去,闹得场面极其尴尬。

        政府为杨长群安排工作时,县领导让他挑选单位,他既不去行政机关当公务员,也不进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直接点名说,要去全县人民集资兴建的化肥厂看大门。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小氮肥生产走入低谷,县化肥厂倒闭,继而转产变成私人控股的企业。杨长群既没文化,又缺技术,加之年龄偏大,英雄已“无用武之地”,下岗回归社会。为了生计,他蹬三轮卖过菜,在马路边摆地摊修鞋、修理自行车,还到建筑工地搬砖提泥打零工,从不以功臣的身份自居,为个人追逐名利。



  

       最终,农家子弟出身的杨长群,离不开故乡生养他的那方热土,归隐乡里承包10几亩耕地,加上自家8口人的承包田,总共20亩,踏踏实实当农民。他和妻子早出晚归,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用辛劳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果实。今年春季,他种植的一亩大蒜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收入8000多元。夏季小麦亩产达到400多公斤,收获5000多公斤粮食,同时赶茬播种了16亩玉米和4亩花生。

        杨长群乐滋滋地说,干农活虽然累一点,可眼瞅着满地自个亲手耕种的庄稼绿油油成长起来,心里自觉日子过的踏实,比起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已经很知足了。

       县政府为了褒扬英雄淡泊名利的精神,筹资为杨长群建起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新宅院,高门楼上方粘贴烫金瓷砖“英雄之家”,并计划重修“英雄路”,再次掀起崇尚英雄的热潮。



     

     如今,英雄已去,承望尉氏人民永记英雄伟绩,世代相传。

      杨老英雄,一路走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注:


作者睢建民原在54军161师通讯营,1979年对越作战期间在161师通讯科帮助工作。因病被评为一级伤残,与杨长群同在尉氏县。





谢谢阅读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铁血豪情:军人的使命是和平


慈母泪


麻栗坡,烈士陵园里那一首永恒的情歌 ——《吻你,我不惊醒你》


山是脊梁水是魂 ----《英雄礼赞》画册介绍


2020年前,优抚安置工作将发生五个转变----是承诺,更是担当!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