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史钩沉:有关54军军史中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进攻战斗战例的再探讨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军史钩沉:有关54军军史中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进攻战斗战例的再探讨


四战四平全程参战的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将士后代在三道林子战斗遗址


提要:

有关四平收复战中三道林子的战斗分别收录到1991年5月出版的《无敌的铁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和1990年8月出版的《步兵第一六〇师史》等军史中。对有关三道林子的战斗,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摄影:赵萌


   


1947年冬,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遭我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打击后,为挽回败局,蒋军东北“剿总”副司令罗卓英提出了所谓“固点、连线、扩面”的新战略,妄图大举反攻。为粉碎敌人的“新战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在当年冬季,利用河流道路封冻便于我军运动的有力条件,再次发动攻势,继续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发展胜利形式。

 

冬季攻势自1947年12月10日开始,至1948年3月底结束,历时三个多月。我七纵19师(既后来的44军130师、54军130师、160师、160旅)在先后参加了大孤家子、彰武、王道屯战斗后,与1948年3月初奉命进至四平,参加攻打四平。此役,史书继1946年3月一战四平称之为首战四平街、二战四平称之为四平保卫战、三战四平称之为四平攻坚战之后,称其为四战四平四平收复战。

 

当时,四平的守敌系遭我军打击后重新组织起来的88师和辽北保安团、骑兵纵队、新一军留守处等,总兵力一万五千余人。敌处于完全孤立的情况下,士气低落。

 

参加四平收复战的我军部队有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二纵、七纵。我19师遵七纵命令,首先以56团(既后来的44军130师389团、54军130师389团、160师479团)配属纵队野炮营、榴炮营各一部和师山炮营攻夺四平西边三道林子,为大部队攻城扫清障碍。


三道林子战场遗址遗存的碉堡。

 

三道林子为四平外围制高点,敌在该地构筑有七个现代化堡垒群,敌战斗力最强的长官部特务营防守,有“四平要塞”之称。一、二、三次四平之战,敌我双方曾反复争夺该地。

 

有关四战四平既四平收复战中三道林子的战斗,分别收录到1991年5月出版的《无敌的铁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以下简称“军史”)和1990年8月出版的《步兵第一六〇师史》(以下简称“师史”)中。将《军史》《师史》中有关三道林子的战斗记述对比来看,笔者存有疑问。

 

《军史》中有关三道林子的战斗记述较为简练,照录如下:

 

6时30分,攻击开始。56团先以5连连续两次攻击,未奏效,后改由7连突击。在炮火掩护下,该连迅速通过300米开阔地,炸毁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乘烟雾冲入敌阵,连续攻克3个大地堡群,打开了门户,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史》中有关三道林子的战斗记述较为详细,照录如下:(注:原文未分段。)

 

我56团于3月4日受领任务后,召开了会议,统一了思想,其部署是:步兵第二营担任主攻(5连为团突击连),在第一地堡群西北侧突破;步兵第一营担任助攻,在第七地堡群东北侧突破;步兵第三营为团预备队,在老兰家待命并随时准备在二营方向加入战斗;炮兵在老兰家、老谢家地区占领发射阵地;团指位于老兰家。

 

3月7日6时30分,攻击开始。担任突击任务的56团五连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敌发起了冲击,战斗中,由于该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

 

11时许,该团迅速调整了部署,以5连就地佯攻,以二营副营长(注:二营当时没有营长,下同,不另注。)率7连在原定突破位置主攻,该连在我强大火力掩护下迅速通过了300米开阔地,并乘爆炸烟雾勇猛冲入敌阵。二排长杨克礼(注:原文如此)奋勇从敌人手中夺过机枪对敌猛烈扫射,掩护该连连续爆破了第一、二号地堡群。近十五分钟就歼灭一个步兵连和二个机枪排。同时,5连胜利攻占了第四号地堡群。

 

8日6时,三营9连和二营、一营在我炮火掩护下,分别向第三、五、七地堡群之敌发起攻击。经过恶战,9连与9时30分攻占了第五地堡群,歼敌一个加强排。一、二营也分别攻占了第七、三地堡群,各歼敌一部。此时,敌主阵地已被我控制,被迫龟缩在第六地堡群内。团主力乘敌混乱之际,采取东西夹击,重点突破,多路攻击的方法,迅速攻占了第六地堡群。至8日10时30分结束战斗。

 

此战打开了四平守敌门户,为攻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是役我共毙俘敌副营长以下二百八十八名,缴获轻重机枪八挺,长短枪一百五十一支,各种火炮四门,电台两部及其它作战物资一部。


通往三道林子战场遗址遗存碉堡的小路。

 

笔者的疑问在于:

 

《军史》中记述:6时30分,攻击开始。56团先以5连连续两次攻击,未奏效,后改由7连突击。

 

《师史》中的记述为:3月7日6时30分,攻击开始。担任突击任务的56团5连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敌发起了冲击,战斗中,由于该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

 

疑问一,3月7日6时30分,攻击开始时,5连连续两次攻击是否有“炮火掩护”?

 

疑问二,《师史》中记述:担任突击任务的56团5连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敌发起了冲击,战斗中,由于该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

 

上述两个疑问在很大程度上有相关性。《军史》记述有遗漏吗?

 

如果说,6时30分攻击开始时,担任突击任务的56团5连有“猛烈炮火”的掩护,那么,在向敌发起了冲击时,“该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一说就存有质疑,因为我方的炮火不可能也“走错道路”,打到“指定突破位置”以外的目标。

 

《师史》中的记述最早见于1985年4月5日《步兵第一六〇师战史(初稿)》(以下简称“战史”)。



《战史》中写的:3月7日6时30分战斗打响。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五连在猛烈火掩护下,向敌发起了冲击。注意,《战史》中是“在猛烈火掩护下”,没有“炮”字!是疏忽吗?联系这部《战史》是修改版,此处仅供参考。


笔者手头有一份原56团老战士李绍文前辈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79团团史》回忆资料(以下简称“回忆”),其中,有关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战斗的描述照录如下:

 

四平攻坚战中,我团受领了夺取四平西北防守要害三道林子高低,为大部队攻城扫清障碍的战斗任务。该阵地是敌防守四平的要害,地势高,可控制四平城和外围,对于扼守四平具有头等重要军事价值。

 

3月7日,我团5连为第一队,从预定方向向敌阵地发起了攻击,因突破口正选择在敌火力网内,故此,连续两次冲击都失利。改变突击方向后,我二营7连,在赵福顺副营长指挥下,在炮火支援下,以防御较弱一侧发起了进攻,仅十五分钟就突破敌前沿,攻占了前沿阵地,在步兵1连和8、9连支援下,经激战,全歼三道林子国民党守敌88师特务营,占领了阵地,打响了解放四平的第一炮。

 

李绍文前辈1947年2月参军后就一直在389团(注:即后来的479团)。自389团团卫生队当卫生员起,后历任389团化学排长、二营参谋、4连连长、作训股长、一营长、团代理参谋长,一直到1973年因病离职休养。见证了该团的征战历程,是389团历史的见证者。

 

李绍文前辈是四战四平既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战斗的亲历者,在他写的《回忆》中,3月7日6时30分攻击开始时,5连的连续两次攻击也没有“在炮火掩护下”的记述,而恰恰是在“改变突击方向后”,才“在炮火支援下”攻占了敌前沿阵地。《军史》中的记述与李绍文的《回忆》是一致的。

 

《战史》《师史》中的记述与李绍文前辈的《回忆》还有不同的地方,《战史》《师史》中的记述:战斗中,由于5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

 

李绍文前辈的《回忆》中是这样讲述的:我团5连为第一队,从预定方向向敌阵地发起了攻击,因突破口正选择在敌火力网内,故此,连续两次冲击都失利。

 

《战史》《师史》中记述5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误入四号地堡群西侧冲沟,遭敌三面火力夹击,该连组织两次攻击均未突破”。李绍文前辈的《回忆》“从预定方向向敌阵地发起了攻击,因突破口正选择在敌火力网内,故此,连续两次冲击都失利”。

 

到底是“该连走错道路,并没有进到指定突破位置”,还是“从预定方向向敌阵地发起了攻击,因突破口正选择在敌火力网内,故此,连续两次冲击都失利”。

 

《军史》对此语焉不详。


在已经成为四平市党员红色教育基地的三道林子战场遗址前,重温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牢记初心。赓续基因。


我为什么对“攻击开始,担任突击任务的56团5连”是否是在“炮火”掩护下向敌发起了冲击提出疑问,主要是证实一个极为重要的军史史料,即:四平收复战中三道林子进攻战斗是不是54军军史上步炮协同作战初期成功的战例

 

《军史》记载:

 

 1947年2月28日,16师(第54集团军127师前身)奉命再次越松花江南下,进攻德惠城。24时,以四个连的兵力由独二师之突破口向城内敌人发起攻击,俘敌150团20余人。由于环城堡未能攻下,突破口又被敌火封锁,我伤亡较大,故于29日晚撤出战斗。

 

《军史》记载寥寥数语的德惠之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但此次战斗的意义却十分不寻常,因为这场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步、炮、坦协同对据守城镇坚固防御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实施的攻坚作战,也是东北战场上人民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炮兵的战斗。尽管这是一次失利的战斗,但对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发展的作用非同寻常,特别是战后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对东北民主联军攻坚作战能力的提高,对炮兵作战原则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童志强先生和军事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一室主任曲爱国先生在《军事历史(2009年05期)》上发表论文《德惠战斗和东北民主联军炮兵作战原则的形成》(以下简称“论文”),就此做了详尽的探讨,摘要如下:

 

德惠之战,炮兵的大量使用成为德惠战斗的一大亮点。在兵力分配上,为了增强各师的火力,使各师都有突破的机会,采取了将参战的炮兵平均配属各师的方法。第17师配属野炮、榴弹炮23门、坦克4辆,第16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第18师配属山炮、野炮21门,独2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各师又将配属的炮兵团或炮兵营以营或连为单位分别配属给各步兵团或步兵营。并规定:炮兵28日15时试射,16日进行效力射(火力准备)。这种分散使用炮兵的方法,严重制约了炮兵在战斗中发挥最大效力。最后以东北民主联军的失利告终,它暴露了东北民主联军在炮兵使用方而的重大缺陷:各级指挥员和机关不懂得在战斗中如何集中使用炮兵,更不懂得如何组织步炮协同作战。

 

三下江南作战结束后,东北民主联军从总部到部队都对德惠战斗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炮兵的使用和步炮协同作战是各级总结的重点。

 

1947年4月,东总在双城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同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在双城召开第一届炮兵会议。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总结三下江南作战的经验教训,德惠战斗成为重点研究的战例。

 

    深刻的分析所带来的是对炮兵使用从认识到方法的飞跃,形成了炮兵作战的四顶基本基则:

第一,集中火力。

第二,近迫作战。

第三,攻坚作战。

第四,协同作战。正确的协同“应是‘火力与运动’的配合”,即炮兵依步兵首长指定轰击目标,步兵充分利用轰击效果发起冲锋,占领守军阵地,并在炮兵的掩护下巩固阵地。

 

1947年6月的四平进攻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城市实施进攻,炮兵再次集中使用,并在主要进攻方向实现了真正的集中火力,掩护步兵实现了突破。在以后的历次攻坚作战中,炮兵部队均以7O%一8O%的火力,集中于主攻方向,形成火力“重点”,不但有效掩护步兵突破和发展,而且形成了“我炮一响敌炮哑然”的炮战态势。在任务区分上,由最初的短促猛轰一阵发展为依据攻坚作战的任务划分为破坏射击、制压射击和延伸射击3个阶段,进而提出了重点射击原则,并初步形成了纵深支援火力组织的原则;在火力组织上,由多炮集中打烂一点发展为更加周密的计划分配炮火,不同火炮各有专责,组织火力特别是组织突破火力有条不紊;在步炮协同上,每次作战都由首长亲自主持,步炮指挥员实地制定协同计划,每个攻坚步骤的各自任务都规定得简明清晰,战斗中火力、运动密切配合,步炮协同动作日趋熟练,步兵指挥员“将大炮当大枪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炮兵指挥员则开始由计划协同发展为主动协同。所有这一切,使得失利的德惠战斗,通过客观、认真的剖析总结,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炮兵部队攻坚作战战术使用和步炮协同作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实践到认识的一次真正飞跃。

 

通过军史资料和《论文》,我们可以看到,从1947年6月四平攻坚战(三打四平。此役,步兵第160师前身西满纵队独立1师1团1营1连8班副班长李广正荣获“特级爆破英雄”)以后,在我军攻坚战斗中,“连续爆破”的军事术语使用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则是“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在猛烈炮火支援下”等军事术语。


当年三道林子战场现在已经是农家院落。

 

军史记载,1948年3月7日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战斗中,56团配属纵队野炮营、榴炮营各一部和19师山炮营组成团炮群,发射阵地部署在老兰家、老谢家地区。在5连攻击受阻后,7连先是“在炮火掩护下”,“乘烟雾冲入敌阵”,然后利用“爆破筒”等炸毁“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打开了门户,为收复四平攻城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所有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战斗军史史料中,虽然对团炮群的描述仅有数语,但以微知著,从中仍能感到团炮群在“破坏射击、制压射击和延伸射击三个阶段”的作用,其“组织火力特别是组织突破火力有条不紊”,“步炮协同,战斗中火力、运动密切配合”,这无疑是54军军史上一场极为成功的步炮协同作战战例。以前受制于信息的缺失和军史资料收集的不足,《战史》《师史》《军史》以及《回忆》中都没能从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角度,对四平收复战三道林子战斗进行深入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战斗的硝烟已经散去,我们无法去还原历史。在我们父辈健在的时候,我们没有去了解和记录下他们的历史细节。如今,许多当年参战的老前辈也相继离开了我们,无数个历史的细节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我们能做些什么……

 

 

附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贺电


贺四平大捷


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诸同志及东北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

庆祝你们收复四平街及冬季攻势中歼敌八个整师,并争取一个整师起义的伟大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完全解放东北而战。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


 

附2:《师史》中《三道林子进攻战斗经过要图》




另:补述


《师史》中记载的二排长杨克礼应为羊克礼。


羊克礼,1926年出生在阜宁县羊寨街,1945年参军,1945年7月入党,被编入阜宁独立团,随新四军三师开赴东北战场。此次战役中一次立了三大功,被授予“毛泽东奖章”,这是东北战场上的最高荣誉之一。1953年羊克礼因伤回到家乡。从1955年到1978年,一直担任羊寨镇团结村的党支部书记。直到2009年一个偶然机会,家人才知道他是解放四平的功臣之一。


笔者在2014年5月采访羊克礼前辈时,老前辈讲到:三道林子是进入四平的咽喉,为四平外围制高点,敌最强的长官部特务营防守,构有7个现代化堡垒群,有“四平要塞”之称。1948年3月7日6时30分,东北民主联军七纵19师56团二营5连首次从正面进攻三道林子受挫,损失惨重。营长随即调羊克礼所在的第二梯队7连担任主攻。战士们打好行囊,写好遗书,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新鞋。大家宣誓一定要拿下三道林,哪怕最后只剩一个人,也要将红旗插上三道林子。


  12点整,总攻开始,羊克礼率领尖刀排在猛烈的炮火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在我军炮火还没延伸时及时发起冲锋,冒着炮火从而一举突破了敌人的前沿,将红旗插在了敌人的母堡上。仅用15分钟就歼灭敌人一个连和两个机抢排,成功地拿下了三道林子。


笔者问老前辈:您认为5连进攻三道林子受挫,主要原因是什么?


 老前辈讲:我们的炮火延伸后,敌人就快速从碉堡和掩体中冲了出来。5连吃了亏,让敌人“包了饺子”,伤亡大不说,还抓了5连几个人。我们7连吸取了5连的教训,在我方炮火还没延伸时,冒着自伤的危险就发起冲锋(以前对这句话没有予以足够重视,现在来看,当时的步炮协同如同《论文》中所言“步炮协同,战斗中火力、运动密切配合日趋熟练”可为不虚),攻到敌人的前沿把敌人堵在了碉堡和掩体中,趁势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军史》中印证了羊克礼老前辈有关三道林子战斗的讲述:5连连续两次攻击,未奏效,后改由7连突击。在炮火掩护下,该连迅速通过300米开阔地,炸毁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乘烟雾冲入敌阵,连续攻克3个大地堡群,打开了门户,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战,羊克礼一次立三大功,获得东北战场我军最高荣誉之一,授予“毛泽东奖章”。


羊克礼前辈于2018年8月16日去世。笔者在《铁军文化(公众号)》上写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 谨以此文追思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毛泽东奖章”获得者羊克礼前辈一文。


在先辈英勇战斗的三道林子战场遗址前留影。摄影:李雅军





谢谢阅读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 谨以此文追思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毛泽东奖章”获得者羊克礼前辈


军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大事记



本文图片、插图、音乐、歌曲、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