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史钩沉:1938年中日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信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军史钩沉:1938年中日武汉会战期间,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信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位于华中地区中心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1938年时的武汉街景 (原载1938年10月29日《伦敦新闻画报》)

 

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实施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认为“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因而积极准备进攻武汉。日军集中约25万人的大军,同时海军舰艇120艘、航空兵团300余架飞机配合陆军作战,沿长江南北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两路向武汉进攻。

 

从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大举进攻企图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的日军展开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会战。整个武汉会战大体可分为3条战线,即大别山东南麓和长江沿岸战线(其中又分大别山东南麓和长江北岸战线、长江南岸战线)、大别山北麓战线、长江以南战线。会战在武汉外围地带,以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为战场,硝烟炮火弥漫了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的广大地域。


武汉会战中,中国海军中山舰被日军击沉,舰长萨师俊及部分官兵壮烈殉国。(抗战名将网)


1938年,蒋介石亲自到中央广播电台发表极其悲壮的讲话:“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1938年准备走上战场的武汉少年兵。这张照片当年被美国《生活》杂志选作封面,题为《中国的保卫者》。

 

日本直接投入武汉会战的军队有12个师团,作战过程中先后补充兵力五六次,人数多达40余万,超过抗战中的任何一次战役使用的兵力。与此同时,日本全面调整兵力,配合作战,武汉会战告终时投入中国内地的兵力多达26.5个师团,国内仅剩下1个师团,并且随时准备必要时来华作战,几乎是倾巢出动了。

 

而中国投入会战的军队有14个集团军、10个军团,总计120多个师、110余万人,也是动用了全国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作战部队,可谓全力以赴了。


武汉会战要图

 

历时逾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兵力,大大小小数百次战役、战斗,陆水空三位一体作战,日军最终未能歼灭中国100多个师中的哪怕一个师,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整个会战据中方统计,日军死伤人数20多万(日方称战死3万人),病倒15万,中国军队损失倍之。

 

武汉会战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决战。大武汉,用自己的大气魄、大坚忍、大团结,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使命。


1938年6月28日,蒋介石在汉口最高军事会议上。


武汉会战中国军队作战序列表。(抗战名将网)


 

武汉会战的重大意义在于:

 

1.武汉会战是实施全程战略的重要环节

 

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为首的军事委员会设计了一个抗日战争的“全程战略指导”方针,企图将日军由北自南、直取武汉的战争路线改变为由东往西的不利路线。武汉保卫战,终于彻底改变了日军进攻的路线,使其在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纵横的多湖藻地域作战,成功地将抗日的战场推向了中国的腹地和长江的纵深处。


1938年武汉保卫战期间,苏联航空志愿队配合中国空军,多次袭击日军机场和军事设施。2月至6月,在武汉上空进行了3次空战,共击落日军飞机4 7架。图为参加武汉第一次空战的中国将士。(抗战名将网)


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奋勇杀敌。

 

2.武汉会战打破了敌之战略目的,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

 

3.武汉会战予敌以很大的消耗。

 

整个会战消耗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日军死伤20多万人,几乎占参战兵力的百分之八十。会战中,中国空军频频出动,昼夜配合,击落击伤敌机71架,炸毁16架,炸沉敌舰12艘,击伤29艘。

 

同时,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造成日本国力衰减,至武汉会战结束时,日军负内债140亿元,欠外债12亿元,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得日本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经济萧条、内阁动荡,政治暗杀、恐怖、流产政变象瘟疫一样四处横行,日本政府在国内大肆增加捐税,大量发行军事公债,压缩民用生产,扩大军工生产,使得日本百姓在贫困动荡的苦海中游戈挣扎,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人民厌战反战情绪高涨。广大的中国战场和威武不屈的中国军民已使侵华日军的战略攻势达到了顶峰,日军大本营不得不决定以武汉会战为其进攻的终点,转入战略保守。


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在武大视察参加会战的部队。


4.武汉会战从军事上保证了中国持久抗战的物力与人力的战略大转移。

 

武汉地区“除拆迁有关军输各厂外,更次第迁及民生有关之厂”,就连手工小型织布业也设法协助其迁移内地,以增加生产,实现了彻底搬迁政策。总计经过武汉起运的内迁厂矿共304家,物资51000多吨,技术员工达万余人,分别迁往川、湘、黔、桂、陕及其他省,大致完成了民族工业内迁的任务。


1938年民生公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的轮船。

 

5.武汉会战为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汉会战在正面战场上牵制了敌人大批兵力,延长了日军的战线。193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12日,国民党南京政府颁布改编命令。


   1938年,晋察冀军区炮兵营成立大会。肖像左起:彭德怀、朱德、蒋介石、毛泽东、聂荣臻。(沙飞/摄)



缴械投降的日军

 

1938年10月,粤汉线和平汉线相继被日军切断,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武汉战略地位已失且武汉作战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于10月24日下午从武汉撤迁,日军占领武汉及其外围,武汉会战结束。


广州医疗救助队旗手。

 

与淞沪会战后期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和作战胆识,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1938年10月下旬,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武汉地区大部分工业装备和人员也早已转移到西南。日军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在经历了一年的溃败后,中国军民用牺牲和胜利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写作《论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和朱德、贺龙在一起交谈。


 

1938年9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常委、军委主席的毛泽东(注)给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写下了以下信件:


1938年9月29日,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信件。(河南信阳鸡公山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馆藏复制件)

 

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越挫越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此次,敝党中央六次全会,一致认为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此阶段之特点,将是一方面更加困难;然又一方面必更加进步,而其任务在于团结全民,巩固舆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舆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全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唯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之下,严防舆击破敌人之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之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人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之目的。因武汉紧张,古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该托恩来面陈。此时此际,国共两党,休息与共,亦即长期战争舆长期团结之重要关节。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间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战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逐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致祝健康!并致

    民族团结之礼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前的政治局会议上,王稼祥从莫斯科回来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机关中要在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这才明确了毛泽东实际上的领袖地位,但职务并未明确。这时,毛泽东取得了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经过1941年发起的延安整风运动,1943年毛泽东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书记处主席。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


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共商抗日大计。图为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左1)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左2)、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  (左4)在武汉与郭沫若(左3)的合影。(抗战名将网)




《铁军文化(公众号)》注:

     文字原文刊登在新浪网“军歌伴我行”博客,此次经文字整理及配图后在《铁军文化(公众号)》上刊发。






谢谢阅读



《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抗日”中的四大战略作用


军史觅踪:“土八路”究竟有多土?泪奔!


艰难抗战:那些牺牲在白山黑水的抗联英烈


经典老照片:1943年,太行山区裹脚女自卫队员


此战过后,无人不知川军


历史的另一面:汉奸的真实嘴脸


二战时期,飞虎队员拍下的彩色中国


又逢8·15,今昔对比 抗战中的影像记忆(多图)


今天,9.18,让我们翻开历史一一《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


新视角:金钱与抗日战争--为钱而舞的军刀


军史钩沉:抗战时期宣传材料《抗日三字经》


日本侵华战争,到底对中国造成多大的伤害



本文图片、插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公众号)》。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