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和国立国之战 ----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大事记之一 (从三八线的划定到朝鲜内战爆发)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 铁军文化 加关注

共和国立国之战 ----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大事记之一

(从三八线的划定到朝鲜内战爆发

时间:1945年5月至1950年6月25日 


谨以此纪念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



图1.对峙前的朝鲜半岛局势,1950年5月。(图片来源:《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烈永垂不朽

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前辈们致敬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转发分享信息,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发文章、图片、插图、音乐、歌曲、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除向原作者表示谦意外,本微信公众号接到举报后,将删除涉及版权的相关内容。

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信息互享,但本微信号鼓励和支持原创作品。如若转发本微信号的原创文章,请在下方留言以开通白名单。

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首发。

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共和国立国之战 ----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大事记之一

(从三八线的划定到朝鲜内战爆发)

时间: 1945年2月4日至1950年6月25日 


作者:赵萌 

 

写在前面


写《共和国立国之战 ----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大事记》这篇文章,初衷是想把发生在共和国建国之初的抗美援朝大致过程理顺并记载下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沈志华先生说:“朝鲜战争作为一场国际性战争,就其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而言,实质上是中国(在苏联的援助和支持下)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尽管美国的军事干涉行动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而中国则与苏联和朝鲜结成了联盟,但是从作战双方对战争的指挥权、控制权,以及投入人力、物力的综合指数看,美国和中国都在战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之际,多视角的看待历史事件,对我来说,写作本文的同时,也是学习、提高和受教育的良机。在我接触到对此感兴趣的人中,对此过程了解的人不太多。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怀着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的先烈和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前辈们的崇高敬意,我按照时间顺序,大致排列了一条时间纵线。文中不涉及对战争的评论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考证和结论。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能力。 鉴于参考资料来源文中一些提法不尽一致和不尽人意,如:将中国称为中共、朝鲜称为北韩、韩国称为南朝鲜、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中共军队等,在不影响引用资料上下文歧义的情况下,文中通用中国现行的提法。但有一些地方为了上下文的叙述通顺,沿用了一些原资料中的提法,恕不一一注明,敬请读者原谅并自辨。 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在能收集涉及到资料中明确其身份的,都适当的予以注明。文中图片,尽可能的注明来源。但因资料有限不能注明历史人物身份和图片来源的,也敬请读者多多谅解。 文中引用的数据资料,均加以注明其来源。但限于种种原因未能予以考证,仅供读者参考,不详、不确、不实之处希在文后留言补纠。 由于作者本人才疏学浅,文中荒谬、错误、遗漏、不足之处甚多,期盼更多的人能完善、补充。文中引用资料中所涉及到的评论、观点、结论(本文写作时已尽可能的不加引用),无论是否历史定论,并不代表写作者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政治态度。 文后列举的引用资料来源,为有兴趣的读者详细延伸阅读提供参考。 在此,向引用的资料及书籍其作者、翻译者、军史专家、史学家、学者、出版界等人士及读者,表示我衷心的感激和敬意。


(赵萌)

 

1945


2月4日-11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英国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首脑会议,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史称“雅尔塔会议”。


2月11日,在雅尔塔举行的后续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宣告了他们建立“一个国际机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决心。


图2.雅尔塔会议三巨头。(网络图片)

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州因突发脑溢血去世。

同日,哈里·S·杜鲁门(Harry S.Truman)接任美国总统。


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家国际组织大会。代表们起草了有111个条款的《宪章》。


图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场面。(网络图片)


5月10日,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谈话备忘录中记载: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还表示,不能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同美国一样,莫斯科也希望看到一个在蒋介石统治下的民主和统一的中国。


5月底,美国总统杜鲁门根据雅尔塔会议关于战后朝鲜由美、苏、中、英四大国共同托管的协定,派特使霍普金斯去见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斯大林表示:“同意中国、英国、苏联和美国共同托管朝鲜。”


6月25日,《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

 

6月27日,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偕外交次长胡士泽以及沈鸿烈、钱昌照、张福运、卜道明、刘泽荣等人和蒋介石特派随员蒋经国,由重庆前往苏联首都莫斯科,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苏共领导人斯大林进行谈判。


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

 

8月9日,由于担心日本投降而苏联失去占领东北的机会,斯大林下令,苏联第一、第二远东方面军和后贝加尔方面军150万人马,8月9日凌晨从苏联远东地区和内蒙古分三个方向发动了对日本关东军的全线进攻。

同日,美国又在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同日,苏联驻日本大使雅可夫·马立克向日本国政府递交了苏联政府的声明: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10日,苏联红军第25集团军从中国东北攻入朝鲜,对驻朝的日本军队发起全歼之战。


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宋子文已辞去外交部长职务)和苏联政府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定》﹑《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等附件,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等。

同日,美国总统杜鲁批准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赞同的以“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临时分界线的建议


8月15日,同盟国宣布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

同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了已经由他批准的给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

 

8月16日,斯大林给杜鲁门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同意美国的受降方案。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但同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修正意见:(1)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交由苏联军队占领;(2)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斯大林还特别强调第二点对于苏联的重要性。显然,斯大林是试图以苏联对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部分领土的占领,来交换美国对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部分领土的占领。

 

8月18日,杜鲁门给斯大林的回电中同意了斯大林的第一点修改意见,即将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地区----这是雅尔塔协定已有明文规定的,但对斯大林的第二点修改意见----让苏军进入日本本土,则巧妙地加以拒绝。


图4.苏联军队登陆咸兴港。(网络图片)

 

8月20日,斯大林向苏联军队下达了命令,要求苏联陆、海军全力进驻日本北海道,理由是北海道位于三八线以北。

 

8月22日,斯大林给杜鲁门的复电中,对美国拒绝苏联的要求表示遗憾。同时,苏联驻日代表杰列维扬科中将拜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声称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都将进驻北海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当场以强硬的口气驳斥道:没有我的许可,哪怕是一兵一卒登上北海道,我就将立即逮捕包括你在内的苏联驻日代表团全体人员。


美国的强烈反应使苏联进驻北海道的计划中途搁浅,而此前斯大林已经同意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划界,覆水难收。于是,斯大林只得接受既成事实,把朝鲜南部让给美国。


图5.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日本投降签约仪式现场(网络图片)


8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

 

8月29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开始进行历史性会谈。

 

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三八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三八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


9月4日,美军登入朝鲜半岛。

 

9月6日,美军进入汉城。(现首尔市,下同,不另注)。


图6.美军进入汉城。(网络图片) 


9月9日,在中国的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向当时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委员长投降。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介石特派代表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受降。


9月30日,美海军陆战队2.5万人在中国天津塘沽登陆。

同日,(中国共产党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不管美国人的意图是什么,他们的登陆实际上会干涉中国的内政,并不可避免地协助国民党反对共产党和解放区一亿人民。


10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凯勒·E·罗基 (Keller E·Rockey)少将在天津法式市政大楼前面,主持了天津地区5万名日本军队的投降仪式。


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等。

 

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6


6月,中国全面爆发内战。有学者认为这是二战以后美苏之间进行全面冷战的一块奠基石。


6月,北朝鲜从从罗马尼亚进口300万吨石油,被认为是为战争做准备。


7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朝鲜是“一个意识形态战场,我们在亚洲的所有成功都决定于此”。


9月,美国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在全朝鲜举行选举,并任命了一个由九国组成的“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去监督选举。所有外国军队将在合法政府成立后撤出。但是,苏联不仅反对举行普选,而且拒绝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北朝鲜,反而提议所有外国军队在1948年之初撤出朝鲜。

 

12月,苏联军队开始主动撤离朝鲜。


1946年,美苏共同筹备成立的朝鲜问题联合委员会正式启动运转,到1947年,联合委员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没有达成一致,其原因来自朝鲜内部。



1947


1947年底,冷战爆发,美苏双方不再积极促成朝鲜半岛统一选举,相反,甚至鼓动各自支持的人打压对方。



1948


1月,在朝鲜半岛的丽水发生南朝鲜军队叛乱事件,接着,波及到浦项、大邱、春川等地。

 

2月,苏联开始撤军之前,北朝鲜公布已有了朝鲜人民军,即建立起4个师和5个边境警备队,并在秘密基地大力加强了空军、坦克、炮兵和游击队。实际上,1945年12月已暗地里在苏军的指导下,创建实质性的军官学校,同时在朝中边境附近建立起军事基地,在江界、中江、甲山设立空军、坦克、炮兵、游击队等训练所,培养出了一批中坚干部。苏联在撤军时,留下了3000人的顾问团,起初,在北朝鲜军队中直到连一级都设有顾问,一个步兵团的顾问多达30人。北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中有斯米诺夫少将(后为瓦里西科夫中将)以下数十名顾问,顾问团长为前占领军司令夏科夫上将。


北朝鲜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都是按苏联模式,条令是翻译的苏军条令,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
6月28日,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会议,在苏联共产党的操纵下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状况的决议》,谴责南共及其领袖铁托“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叛卖劳动人民国际事业的道路,采取民族主义立场”,使南斯拉夫蜕变成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8年,美苏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美国就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由联合国成立的朝鲜问题委员会着手组织朝鲜大选。

联合国决定,在联合国力所能及的地方举行选举,这就是说,选举工作只在南朝鲜进行。在选举结果的基础上,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布成立。北部反应迅速,9月9日,金日成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8月15日,李承晚集团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李承晚任总统。(以下有称南韩、南朝鲜,不另注。)


图7.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网络图片)

 

9月9日,朝鲜北半部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有称北朝鲜、北韩,不另注。)

 

南北朝鲜围绕着统一的斗争,从建议美苏两国撤军,或开始部分撤军时起,就开始表现在军事方面。


10月12日,斯大林给金日成的电报说:“苏联政府始终不渝地维护朝鲜人民建立自己统一独立国家的权利,欢迎朝鲜政府的成立。”“苏联政府表示愿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经济关系。”


图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网络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苏联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只有一个初步轮廓,即在那里建立起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保障。 战后初期,苏联与美国在远东地区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朝鲜半岛上三八线的确定就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大体来说,从战后到1949年初,苏联先是试图通过托管或其他方式,与美国合作在朝鲜建立一个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统一的朝鲜政府;与美国矛盾日渐加剧后,又转为加强朝鲜北方的政治、经济力量,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朝鲜民族的统一,从而保证通过全朝鲜普选建立的统一政府,实行对苏友好的政策。 在朝鲜南北双方先后于1948年夏季分别实行选举,并建立单独政府后,苏联立即提出美苏同时从朝鲜半岛撤军,而且首先进行了单方面撤军。莫斯科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表示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和平愿望,敦促美国撤军。
1948年底,朝鲜半岛最终分裂成两个国家。
 

1949


年初,苏联驻朝鲜使馆就不断向莫斯科发来有关南朝鲜可能发动进攻的告急电报。

 

1月30日,斯大林派米高扬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秘访中国共产党,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2月3日,毛泽东在与米高扬会谈,谈到亚洲各国共产党之间的联合行动时,毛泽东建议在中国局势稳定后,应该尽快成立像欧洲共产党情报局那样的共产党亚洲国家局。对此,米高扬当即提出,按照苏共中央的意见,中共不应参加现在的共产党情报局,而应建立以中共为首的共产党东亚国家局。最初可以由三个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组成,以后逐步吸收其他政党。毛泽东随后问到,是否可以就成立情报局的问题与日本和朝鲜共产党进行联系,米高扬表示同意。显然,斯大林此时已经考虑到要让中共成为亚洲革命的领导者,而毛泽东也有此意。


3月,金日成访问苏联,并签订了经济文化协议。(有关朝鲜“提出与苏联建立秘密同盟关系的要求,遭到莫斯科的婉言拒绝。”一说,至今未见资料证实。)


4月12日和22日,美国国务院听取时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建议,美国使馆不迁走而是留下来收集情报、保护侨民,并与中国共产党方面建立联系。

美国中央情报局则更明确地表示倾向性意见:观察几个月或一年后便承认中国新政府。

 

4月20日,(及以后5月2日,5月28日)苏联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分别报告和通报南朝鲜在三八线增兵和加强军事部署的情况。

 

4月28日,朝鲜军队政治部主任金一(他和金日成一起参加过中国东北的游击运动)从平壤启程前往中国。

 

4月3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会晤到达沈阳的朝鲜军队政治部主任金一,并为其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5月18日,苏联驻华代表科瓦廖夫致斯大林电,通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5月17日与朝鲜军队政治部主任金一会谈中,同意援助朝鲜军队干部和武器。

毛泽东劝朝鲜同志,即使在美国撤军而日本人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下,也“不要向南朝鲜进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势。”“因为在这个进攻过程中,麦克阿瑟能够迅速把日本部队和武器调到朝鲜来。而我们又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援,因为我们的全部主力已到长江以南去了。我们认为,类似北朝鲜进攻南方这样的行动,只有在1950年初国际形势有利于这一点时,才可以采取。当日军入侵朝鲜时,我们能迅速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消灭日军。”

 

5月19日,南韩外务部长林秉植和国防部长申性模,在为朝鲜和外国记者专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确认韩国总统李承晚已同意美军撤出,而且美军即将撤出。

 

5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对各野战军进军的部署》,规定: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尽可能于年底前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尔后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占领新疆,解放并经营陕、甘、宁、青、新5省,一路由贺龙率领,协同第二野战军解放贵州、四川、西康3省;第二野战军在协同第三野战军占领京、沪、杭等地后,主力集结于浙赣铁路沿线,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军事干涉,待此种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减小后,即向西南进军,在第一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解放并经营川、黔、康3省(7月16日又确定为川、黔、康、滇4省);第三野战军以主力一部向浙、闽进军,解放并经营鲁、苏、皖、浙、闽5省;第四野战军向中南进军,解放并经营豫、鄂、湘、赣、粤、桂6省。

 

5月2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军区成立特种兵司令部,下辖高射炮团、战车团、机动炮团和铁甲列车纵队。

 

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中共与苏联在“与苏联建交前不大规模宣传中苏友谊,加快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步伐,暂不成立东方共产党情报局”等许多问题上形成一致的看法。


6月11日,李承晚在发表正式声明时说:“正在制定将给共产党分子带来重大损失的突击计划。”

 

6月18日,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报告,南朝鲜领导人都主张“用军事办法解决国家统一问题”,“仅是在确定时间上有分歧意见”。

 

6、7月间,北南朝鲜军事对峙形势更加紧张。

 

6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 


6月30日,最后一批美军离开朝鲜,留下约有500名官兵的美军顾问团,其使命是完成对南朝鲜军队的训练。

 

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宣布中共中央的既定方针: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同日,美国国务卿迪安·戈德拉姆·艾奇逊电告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最高层指示司徒雷登不得访问北平。(此前,司徒雷登与中共代表黄华等多次以私人身份接触,探讨美国承认中国新政府等问题。)中共高层与美方的接触,至此告一段落。

同日,毛泽东正式批准,禁止美国新闻处在中国的活动。


7月13日,什特科夫致电维辛斯基说,根据在瓮津地区俘虏的南朝鲜军士兵供认,“他们的指挥官7月以来多次讲话,断言北朝鲜军企图进攻南方,因此南朝鲜军应先发制人,给北朝鲜军以突然打击,并在8月15日(朝鲜解放日)前占领北朝鲜。”什特科夫还通报了李承晚声称要“在7月对北方军队发起进攻”的情报。

 

面对如此局势,金日成一方面不断要求苏联增加武器装备援助,一方面派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问北平,与中共领导人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的朝鲜族部队转属人民军的问题,并表露了准备采取军事行动的意向。毛泽东答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中共军队中的两个朝鲜师转给北朝鲜,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中共“将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别是上述师的给养和武器”。但是,毛泽东“劝告朝鲜同志”,“等待更有利的形势”。(详见5月18日)
斯大林的态度与毛泽东不谋而合。莫斯科在保证北朝鲜不受侵犯的同时,批准了什特科夫提出的建议,即在美军撤出南朝鲜后,苏联也应设法撤除在咸兴的军事基地,以及苏联在平壤等地所设立的军用飞机场。因为这些设施有可能被朝鲜人民军所利用,从而使苏联在国际局势中处于被动地位。此外,苏联主张在北朝鲜建立祖国统一民主阵线,通过在全朝鲜进行普选实现和平统一。
尽管毛泽东和斯大林都表示不希望北朝鲜主动采取军事行动,但金日成对来自南方威胁的反应却十分强烈,他甚至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除了积极调动军队进行防御部署外,7月初平壤已经下令三八线地区的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并“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朝鲜师调回朝鲜:沈阳师配置在新义州,长春师配置在罗南”。
   图9. 青年时期的金日成。(图片来源:人民网)


7月25日,刘少奇访苏期间,毛泽东特意让刘少奇将解放台湾的计划转告斯大林,并要求苏联提供帮助。斯大林拒绝了中共的请求。

 

7月27日,刘少奇访苏期间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斯大林建议,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两国都应多承担些义务,而且应该有某些分工,希望中国今后多担负些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斯大林还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革命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而现在又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因此,中共“应当厉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



7月,中国中共领导下的两个师变成了北朝鲜的第5师、第6师。



图10. 刘少奇访问苏联期间在莫斯科宾馆的办公室。(图片来源:人民网)

 

9月3日,金日成的私人秘书文日向苏联使馆通报南朝鲜最近企图夺取瓮津半岛三八线以北的部分地区,金日成请求准许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如果国际局势允许,还准备继续向南方挺进。金日成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周,至多两个月内,占领南朝鲜。

 

9月11日,由于苏联驻朝鲜使馆代办顿金在报告中提到,北朝鲜提供的关于南方将进攻的情报并没有得到证实,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回电,责成顿金尽速与金日成会晤,进一步弄清:南朝鲜军队及其数量、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朝鲜南方游击运动的状况;如果北方首先发动进攻,舆论和人民将会怎样看待这个事实;南方群众会给北方军队何种实际帮助;金日成认为当北方发动进攻时美国会采取什么措施;北方如何估计自己的军事能力。同时要顿金做出自己对情况以及朝鲜领导人所提建议的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判断。

 

9月12日和13日,顿金在两次会晤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后,于9月14日向莫斯科报告了南北朝鲜军事力量的详细情况、金日成的考虑以及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报告结论认为,“要对南方进行胜利的速决战,北方军队还不够强大”,而“持久的内战,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对北方都是不利的”。因此,“发动金日成所预想的局部性战役是不适宜的”。

 

9月14日,对顿金的报告,什特科夫大使却有相反的看法。他在给斯大林的长电中表示赞同金日成的计划。什特科夫首先强调了朝鲜领导人的基本想法,即在朝鲜人民要求统一,而使用和平方法统一祖国已经不可能的形势下,“如果现在不用军事方式实行统一,那么统一的问题就会拖延许多年”。南朝鲜反动派则会利用这一时机“镇压南方的民主运动”,并会“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军队以进攻朝鲜北方”,“消灭北方这些年来所建立的一切”。

 

9月24日,苏联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朝鲜的局势,并做出决议,责成什特科夫严格按照决议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宪永声明:“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必不可少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图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网络图片)


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来电,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电复苏联葛罗米柯副外长:欢迎中苏两国立即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对苏联“成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友邦”,感到无限的欢欣。

 

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0月31日,南韩总统李承晚在美国“圣福尔号”巡洋舰上发表的演说中提到:“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


10月末,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在朝鲜设立军事观察小组的决议。


图12.李承晚。(网络图片)


12月6日,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前往苏联访问。

 

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同日下午6时,毛泽东到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会谈。

会谈中,毛泽东谈到中苏友好同盟和互助条约问题时,斯大林说: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讨论并作出决定。需要弄清楚,是应当宣布保留1945年缔结的苏中友好(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同盟条约,还是应当声明将对它进行修改,或者现在就对它作相应的修改。又说:这个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这就意味着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取得了美、英同意的。即使对某一条款的修改,也会在法律上给美、英以口实,他们会提出修改有关千岛群岛、南库页岛条款的问题。毛泽东表示:我们采取的行动,必须符合公众最大的利益。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惟中国社会舆论有一种感想,认为原条约是和国民党政府订的,国民党政府既然倒了,原条约就似乎失了存在的意义。会谈时,毛泽东婉转提出解放台湾要求苏联提供帮助,斯大林对此未予答复。(1949年7月25日刘少奇访苏期间,毛泽东特意让刘少奇将解放台湾的计划转告斯大林,并要求苏联提供帮助。斯大林拒绝了中共的请求。)

 

12月21日,毛泽东出席莫斯科大剧院举行为斯大林70寿辰举行的庆典,并代表中国第一个致词。

 

12月24日晚11时半,毛泽东在斯大林别墅同斯大林会谈。会谈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斯大林只字未提中苏条约。

 

12月30日,南韩总统李承晚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在新的一年中“必须统一‘南韩和北韩’”。

 

1949年春天起,北南朝鲜屡次发生边境纠纷,其规模从瓮津半岛的团级交战,发展到开城的师级交战。关于这一点,南朝鲜公开史料称:“包括6次交战在内共发生300余起”。北朝鲜史料称:“在1949年一年之内,南方即向北方越境达1836次之多。” 1949年底,目前掌握的俄国档案文件显示,至迟到1949年底,斯大林都没有改变在朝鲜半岛不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政策,以避免引起美苏在远东地区的直接军事对抗。

1950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席位由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窃据。苏联为抗议美国倒行逆施的行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安全理事会的合法席位,从1950年1月起,拒绝出席安全理事会会议,至8月苏联重新出席安全理事会会议。


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国家新闻俱乐部发表了关于远东政策的演说,阐明了美国的亚洲政策。他一方面表示要建立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到菲律宾的防线,另一方面又表示要向这些处于反攻前线的盟国提供援助,并宣布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

 

1月17日,朝鲜外务省欢送朝鲜大使李周渊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职举行的小范围午宴结束后,金日成对苏联大使馆参赞伊格钠季耶夫和佩利申科说:他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同志对他说,不必进攻南方,在李承晚的军队进攻北方的情况下,可以对南朝鲜进行反击。但是李承晚一直没有发动进攻,这就意味着祖国南部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正被拖延下来,他认为需要再次会见斯大林,并就人民军解放南朝鲜人民而采取进攻行动的问题得到指示和批准。伊格钠季耶夫和佩利申科迥避了这些问题。

同日,金日成又对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说希望“同斯大林同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对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金日成说,如果不能同斯大林会面,那么,他想去会见毛泽东。什特科夫将此电报斯大林。

 

1月22日晚上,毛泽东同斯大林进行第三次会谈,商谈中苏签订新约和两项协定问题。

会谈中,斯大林提出:现有协定,包括条约在内,都应修改,尽管我们曾经认为还是保留好。这些条约和协定之所以必须修改,是因为条约的基础是反对日本的战争。既然战争己经结束,日本已被打败,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这个条约也就过时了。毛泽东说:我们应当通过条约和协定来巩固我们两国现有的友好关系。友好同盟条约应当把保证我们两国繁荣昌盛的东西固定下来,而且还应当规定必须防止日本侵略的重演。这两点是我们的新条约同现有条约的根本区别。新的条约应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合作。毛泽东还提出,在新的条约中,应当规定就国际问题两国进行磋商的内容。斯大林说:签订友好合作条约时加进这一条是不言而喻的。


图13.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与斯大林在一起的照片。(网络图片)

 

1月30日,斯大林与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进行第三次会谈确定了中苏新条约的基本原则之后,亲自回电什特科夫:“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理解,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重大的举措,是需要充分准备的。此举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会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在迄今看到的档案文献中,这是斯大林第一次表明他改变了对朝鲜问题的态度。

同日,金日成听取什特科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作的转达后,立即表示:随时准备着斯大林的接见。

随后,金日成向苏联方面提出了军事方面的需求。包括组建军队,购买苏联装备等。莫斯科立即答复,完全满足金日成的要求。

 

2月14日,毛泽东同斯大林出席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的签字仪式。代表中国签字的是中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苏联签字的是苏联政府外交部长维辛斯基。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2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指出:苏方“已决定派空军保卫上海,并且不久可到,其数为一个空军旅。”

 

1950年初,毛泽东访苏和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结果,使苏联失去或即将失去其在远东以中国东北为基础的政治和经济权益,从而迫使斯大林为保证实现苏联在战后远东地区的战略目标而改变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即必须把整个半岛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而恰在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的关于南朝鲜不在美国防御范围的演说,为苏联实现对朝鲜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条件。

 

2月17日夜,毛泽东乘火车离开莫斯科回国。

 

3月4日晚10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行回到北京。

同日,联合国在朝鲜设立的军事观察小组由三名观察员构成,但是尚未到达南朝鲜。


3月13日,苏联空军由巴季斯基中将率领组成的混合航空兵团进驻上海、徐州等地机场,协助我军进行空防。(有资料说,随后不久,防空部队的规模达到由两个驱逐机团、一个混合航空兵团、一个探照灯团和一个雷达营组成,共有战机120架、雷达12部、探照灯72部组成。三个月后,这批装备全部移交中方,成为中国空军第4混成旅的基础。本资料作者无从核实,仅供参考。)

 

3月15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作美国对亚洲的政策的演说。这是美国国务卿发表的有关亚洲的第二篇演说。


3月20日,金日成要求于4月初对莫斯科进行秘密访问,并提出将与斯大林讨论“国家南北方统一的途径和方法”及“经济发展远景”等问题。

 

4月8日,金日成与朝鲜外相朴宪永在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陪同下到达莫斯科。

1966年8月9日,苏联外交部向勃列日涅夫等领导人提交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背景报告”承认,斯大林“对朝鲜人所拟方案的最终认可,是在1950年3月至4月金日成访问莫斯科期间。”因此,根据现有的资料完全可以断定,在1950年1月至4月间,斯大林决定改变对朝鲜半岛政策,即使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统一的问题。
4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开始受领苏联提供的军用物资。

4月末,南朝鲜以三八线的5个师编成2个军,并增强了炮兵和工兵。而且,把南面的3个师集中到汉城附近。(北朝鲜的资料)

 

5月3日,斯大林通知毛泽东:“朝鲜同志来过我们这里。同他们会谈的结果,将于日内专门向您通报。”

事实上,斯大林后来没有进行专门通报。 

5月10日,韩国国防部长申性模发表声明:“北朝鲜军队已把兵力集中在三八线。据判断,侵略的危险正在迫近。”同时,向联合国朝鲜委员会和美国军事顾问团发出了警告。(南朝鲜的资料)


5月上旬,北朝鲜查明了敌人的企图,在采取对策的同时,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案。(北朝鲜的资料)

 

5月11日,韩国总统李承晚会见内外记者团,警告说:“北边危机已经迫近。为预防不测事件,保障韩国的安全,除靠美国援助以外别无他法,但美国的援助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五六月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并再次要求美国提供援助。

同日,韩国海军部也发出警报,说有“国籍不明的舰船出没在近海”。(以上2条为南朝鲜的资料)


5月13日,金日成秘密访华。

当晚,毛泽东在金日成到达北京后立即会见了他。会谈中,朝鲜通知了菲利波夫的如下指示: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

当夜11时30分,周恩来造访苏联使馆,转达了毛泽东的要求,想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并请求迅速回电。

(菲利波夫是斯大林的代称)

 

5月14日,斯大林回电:“在与朝鲜同志会谈中,菲利波夫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后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愿重新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鉴于莫斯科已经明确表态,毛泽东只得同意在进行解放台湾的战役之前,首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并表示愿意支援朝鲜的行动。

同日,苏联的大型船舶在东海岸的朝鲜领海内航行,同南朝鲜海军发生了摩擦。(南朝鲜的资料)

 

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以作战专家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且与朝鲜军队制定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


从5月上旬开始,北朝鲜人民军突然改变了教育训练的内容。在政治教育中开始增加了正义的战争,并且广泛地研究南朝鲜军队的情况和地形,特别是详细研究了河流和桥梁。另外,从这时起,对出入民族保卫部长崔庸健、参谋长姜健办公室及作战局的人加以限制。而且,进攻师的先遣队开始向三八线南下。(北朝鲜的资料)

 

5月16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将军队员额压缩到400万的决定,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全军参谋会议,会议于31日结束。朱德总司令到会讲话,周恩来副主席作重要指示,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作总结报告。会后,各部队按照会议确定的编制及整编原则、要求,进行精简整编,并转业和复员近百万人。

 

5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军委作战部第三局为基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1954年3月,改称总参谋部通信部。)

 

5月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和苏联军事顾问团联合向莫斯科报告,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集结的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在金日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确定在1950年6月25日。


5月末,韩国陆军部作战处长姜文奉上校,把对敌我战斗力分析的情况向国会提出报告,说明了增强军事力量和做好防御准备的必要。(南朝鲜的资料)


5月30日,韩国举行了第二次大选,执政党大败,其议席减少到总数的1/4,相反,左翼的人物当选。(南朝鲜的资料)


6月8日,北朝鲜方面向南朝鲜国民发出了呼吁,建立实现“除李承晚匪帮以外的全朝鲜的和平统一”。南朝鲜政府不予理睬,联合国朝鲜委员会出面调停无果。

同日,美国军事顾问团长罗伯特少将,在回答记者团的提问时说:“韩国军队已达到世界水平。万一北朝鲜军队前来进攻,像以往的事例一样,韩国军队有力量将其击退”。(6月8日这2条为南朝鲜的资料)


6月9日,南朝鲜军队的师、团长级干部进行了较大的变动。

同日,联合国朝鲜军事观察小组的部分成员前往三八线视察。(6月9日这2条为南朝鲜的资料)


6月10日,北朝鲜建议交换软禁的“朝鲜独立运动的长老”曹晚植和被南朝鲜逮捕的两名地下工作队长。南朝鲜予以响应,双方进行了会谈,最后未达成协议。(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举行师长会议,下达了部队移动和展开的命令。完成展开日定为6月23日。这一天,编成第1军司令部,原训练局长金雄中将被任命为军长,柳新少将被任命为参谋长。

另外,这一天又向南朝鲜建议交换曹晚植和李舟河、金三龙。(北朝鲜的资料)


6月11日,南朝鲜边境守备部队开始处于紧急状态。(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下令实施“大机动演习”,并说明演习时间为两周多。(北朝鲜的资料)

同日,靠近边界的4个南朝鲜师中,仅有1个团进入防御阵地,这些师中有1/3的士兵在家帮助收获庄稼。其余团队在10—30英里外作为后卫预备队。(美方的资料)


6月12日联合国朝鲜委员会询问美国军事顾问团:“消息的真相如何?”问答说:“没有遭受进攻的现实性征候。万一受到侵略,韩国军队也能够将其击退”。(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编成第2军司令部。军长是原作战局长金光侠少将,文化副军长是林海,参谋长是崔鳞少将。(北朝鲜的资料)


6月15日至24日,北朝鲜军队的7个师基本在三八线展开完毕,准备进攻。(北朝鲜的资料)


6月17日,美国白宫顾问杜勒斯前往南朝鲜,指示开战。(北朝鲜的资料)


图14.6月18日,美国白宫顾问杜勒斯(左3)视察三八线。陪同者有南朝鲜军第7师师长刘载兴(左2),韩国国防部部长申性模(左4 持望远镜者)。(图片资料来源《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


6月18日,美国白宫顾问杜勒斯视察三八线。陪同者有南朝鲜军第7师师长刘载兴,韩国国防部部长申性模。视察未发现异常情况。(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军情报处长向进攻部队颁发了用俄语书写的侦察命令第1号。要求担任主攻的第4师查明议政府走廊地区南朝鲜军队的兵力和配备。而且,这一天再次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建议。(北朝鲜的资料)


6月19日,北朝鲜再次提出了“为建立统一政府而派遣协议团的建议。”

同日,美国顾问团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得到了关于北朝鲜准备进攻的重要情报,不过缺乏用以判断的资料。这个情报的出处虽未加说明,但似乎有决定性的意义。

同日,杜勒斯视察三八线后在南朝鲜国会上发表了旨在“美国将在物质上和道义上援助韩国”的演说。(以上这3条为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再次向南朝鲜国会提出了为实现和平统一而派遣协商团的建议。(北朝鲜的资料)

同日,中国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


6月21日,南朝鲜情报局长张都暎上校,指示第1师师长白善烨上校和第9团团长尹忠根中校(驻扎抱川),要特别注意警戒。(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李伪军下达战斗命令第29号,命令:“一、二、三地点的部队在6月25日5时一起发起进攻”。敌人把大批兵力和战斗技术器材集中在三八线沿线地区。主攻为开城→平壤。助攻为涟川→元山。敌人为了严守有关突然进攻和作战的军事秘密,特宣布从6月11日起在三八线一带实行戒严,并下令:“不管任何人,来往三八线者,一律逮捕,如不服从就加以射击”(李伪军“陆军部作战命令第78号 )。(北朝鲜的资料)


6月22日,杜勒斯在东京同麦克阿瑟将军会谈后,又表明了他的见解:“对于远东的形势,我是乐观的”。(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向各师下达进攻命令。(北朝鲜的资料)


6月23日,中央情报局局长希伦凯塔海军上将在国会外交委员会上作证时说:“据情报局所知,朝鲜是平稳的,现在和可以预料的将来,我认为不会发生问题”。

同日,联合国朝鲜军事观察小组的成员返回汉城。

同日,南朝鲜情报局长张都暎命令现地的谍报队潜入哨城里和梁文里正面。

(以上3条为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北朝鲜各部队完全进入进攻出发阵地。(北朝鲜的资料)


6月24日,返回汉城的联合国朝鲜军事观察小组向联合国提出了如下要点的报告。“北朝鲜军队在三八线南侧占据有利的突出据点。韩国军队进行了防御编成,因而不具有对北朝鲜军队实施大规模进攻的态势”。(南朝鲜的资料)

日,朝鲜完成战役全部准备措施并向朝鲜人民军各师师长发出命令。人民军各部队均宣读了民族保卫省的政治命令,其中指出:南朝鲜军队侵犯三八线,挑起军事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朝鲜人民军转入反攻的命令。

同日24时,各部队进入出发位置。军事行动于当地时间(25日)4时40分开始。

同日,南朝鲜情报局长张都暎命令本部谍报队长金炳李从哨城里正面潜入;但是,包括本次在内,以上谍报队的潜入都始终未能获得预见25日事变的资料。(南朝鲜的资料) 

同日,苏联军事顾问视察第2军的进攻准备情况。苏联军事顾问当初从未到过三八线以南。部队加紧进攻准备,军官告诉士兵:“这是演习”。据说,大多数士兵在23至24日的夜晚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象。北朝鲜军队的8万名战斗兵员,在南朝鲜方面未察觉的情况下,已完成了战斗部署。(北朝鲜的资料)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小资料之一:战争爆发前北、南朝鲜国力之概况

(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图15.开战时南北朝鲜国力之概况(军事力量除外)。(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小资料之二:战争爆发前北、南朝鲜的军事概况

(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北朝鲜军队

1949年末,北朝鲜只有4个师的兵力,到爆发战争的1950年6月,6个月的时间内兵力增加约2倍。开战时,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为:人员13.5万人,坦克150辆,火炮600门,飞机196架,齐装满员的步兵师8个,简编的步兵师2个,独立团2个,装甲旅和装甲团各1个。此外,还有5个警备旅和国内治安部队。


各部队概貌如下:


北朝鲜步兵师的编制,像是二战时苏军师的缩小。与苏军编制显著的不同点是缺少坦克、重炮和补给维修部队。这大概是考虑到朝鲜的地形和对付南朝鲜的军队。


图16. 北朝鲜步兵师编制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北朝鲜军队的特点是:发展壮大的速度快;新编的部队虽多,但素质很高。看来那是因为把参加中国军队的朝鲜人部队和兵员编入了北朝鲜的军队。例如:北朝鲜军队中担任进攻的7个师,有1/3的兵员是经历过抗日战争和中国解放战争的老兵。但由于各师中,原中国部队(兵)的数量不同,编成时间有早有晚,所以各师的素质也有差别。


  第1师 是最老的师之一,创建于1947年3月,大都是从苏联回国的军官。有1个步兵团是原中国团,其余的团里也编有相当数量的原中国兵。

第2师 是与第1师同时创建的师。军官和军士中的很多人是从中国回国的,但没有原中国部队。

第3师 创建于1948年2月,从最初就是齐装满员师。大部分军官是从苏联回国的,原中国的军官很少。据说,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进攻时同第4师一起使用于主攻正面。

第4师 这个师的军官也大都是从苏联回国的,称为精锐师,有1个团是原中国团。

第5师 是原中国第164师,1949年7月从中国东北调至清津,在那里征召3500人新兵补充到部队里,完成改编成北朝鲜军队的编制。

第6师 是原中国的第166师,是1942年从日本关东军逃亡的朝鲜人集中起来编成的师,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部队。

第7师 是把编入中国的第139、140、141、156师的朝鲜人集中起来,于1950年4月上旬在元山编成的。只有这个师是1.2万人,超过定员1000人。开战后不久即改称第12师。

第10、13师 这两个师都是以从中国东北回国的部队为基干编成的。第10师于1950年3月在肃川创建,第13师于同年6月在新义州创建,满员率都很低,开战时每个师只有6000人。

第15师 是以从苏联回国的军官和原中国部队的朝鲜军官为基干,于1950年3月在会宁编成的,训练很不充分。

2个独立团 是游击部队第766团和第12摩托车侦察团。游击团由在甲山训练过的3000名游击队员编成,第12团由2000人编成。

装甲旅 由120辆T-34坦克编成,与苏军的旧坦克旅一样,其主要任务是直接协同步兵行动,而不是独立运用。


图17. 北朝鲜第105装甲旅编制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独立装甲团 由30辆新型坦克编成,在即将开战的时候出现在中部战场上。据说,这个团是由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坦克学校训练的第二代朝鲜人编成的团。

北朝鲜军队中的大部分坦克兵都是从苏联回国的,这些朝鲜人大部分不会说朝语。他们被称为苏朝人。

坦克是1949-1950年制的T-34。这种坦克是称为莫斯科保护神、苏联军队引为自豪的坦克,重量35吨,主炮85毫米,装甲厚度40-45毫米,时速53公里,装备弹数55发,行程约300公里。

另外,还建立了独立炮兵团120毫米高射炮团通信工兵铁道兵团等。

除正规军以外,还有保安部队,定员5万人,由边境、正规、思想警备队组成。

边境警备队战斗力较强,实际上它是开战后建立的师的前身。由第1(5000人)、第2(2600人)、第3(4000人)、第5(3000人)、第7(4000人)各旅组成,满员率各不相同。每旅编制7个营。正规警备队负责国内治安,思想警备队是秘密警察,这些特殊部队是北朝鲜的国家附属机关,南朝鲜对北朝鲜的秘密工作做不通,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机关的活动有关。另外,北朝鲜进入南朝鲜以后,在占领区域内能够迅速地进行人力物力动员,据说也与这些机关的活动有很大关系。

图18. 北朝鲜警备旅编制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北朝鲜空军 总数有180架飞机。实用机为雅克型战斗机40架,战斗轰炸机70架,侦察机10架;全部是苏联制造的。

北朝鲜海军 有16架巡逻机和鱼雷艇等小艇,并没有什么威胁。


 

南朝鲜军队的建立与发展

南朝鲜军队的前身是1946年1月创建的朝鲜警察队,1947年1月的实力约为5000人。尔后,为了加强镇压不断发生的暴动、游行示威等,1947年4月增加到1万人,同年7月达到1.5万人,名称也改为国防警备队、海上警备队。1948年8月独立时,把以往的8个团改编成5个旅,其名称也改为“国防军”。以后在继续改编成师的过程中,发生了丽水的叛乱事件。为了镇压叛乱和讨伐游击队,以及受到多次发生的边境争端的刺激,到1949年5月便发展成为5个师又1个旅,同年8月又进一步增强为8个师。但是,这些都是在肃清部队内部的共产党分子、加强政训工作及讨伐游击队的过程中,一面对付边境争端一面进行的。1950年春,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已达到:人员9.8万人,装甲车27辆,火炮89门,飞机32架。

南朝鲜军队的领导人员构成极为复杂。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有出身日军志愿兵的,有些则是学员兵出身的。以上总称为日本派。其中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刘升烈、蔡秉德等七八个人是南朝鲜军队中的核心力量。此外,还有像白善烨等出身伪满洲国的将军等。


  师的编制 北朝鲜军队各师基本上按编制编成;而南朝鲜军队的师,其编成、装备、训练均各不相同。


图19. 南朝鲜军队的师编制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第1师 配置在最重要的正面开城方向,由第11团(2527人)、第12团(2728人)、第13团(2578人)组成,配属有炮兵、工兵营等,有9715人,师长是当时28岁的白善烨上校。

第2师 由第5团(1895人)、第16团(2408人)、第25团(2210人)组成,有炮兵、工兵营,有7910人,驻扎在大田周围,专门讨伐小白山脉的游击队。师长李亨根准将。

第3师 由第22团(2646人)和第23团(2587人)两个团编成,无炮兵和工兵,有7059人,驻扎在大邱--釜山附近,专门讨伐游击队。

第5师 由第15团(2119人)、第20团(2185人)和第1独立营(698人)组成,无炮兵和工兵,有7276人,驻扎在光州附近,专门负责维持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及智异山周边的治安。师长李应俊少将。

第6师 由第7团(2411人)、第8团(2288人)、第19团(2168人)组成,有炮兵和工兵营,有9112人,守备春川正面的中部山岳地带。师长全钟五上校。

第7师 由第1团(2514人)、第3团(2487人)、第9团(2419人)组成,有炮兵和工兵营,有9698人,守备据认为最重要的议政府正面。师长刘载兴准将。

第8师 由第10团(2476人)、第21团(2467人)两个团和炮兵、工兵营组成,有6866人,守备东海岸道正面。师长李翰林上校。

首都师 由第17团(2500人)、第2团(2615人),第18团(2778人)组成,有7061人。第17团由白仁烨上校指挥担任瓮津半岛的警备,师主力是仪仗队,驻扎在汉城市内的龙山,不可能有什么战斗能力。师长李钟赞上校。


装备 守备三八线的师有充足的步枪和卡宾枪,并配备有塔载37毫米加农炮的装甲车。但是,负责讨伐南部游击队的3个师装备很差,主要的步枪都是旧日军99式步枪。


补给品 由于边境纠纷和讨伐游击队,基本上已经消耗完了。据1950年6月末估计,15%的武器、35%的车辆已到报废的程度;缺乏备用件;弹药和油料只有战时所需的1-2日份。


训练 各部队有很大的差别。在部队创建时期,由于北朝鲜地下工作的干扰,发生了丽水叛乱及春川的逃亡事件等,又由于忙于讨伐游击队及对付边境纠纷,没有时间进行统一的现代化的训练,开战时刚结束连训练开始营训练。特别是反坦克战斗、陆空协同训练等尚未进行,据说,大部分军官还没有见过坦克。但是,有一部分选拔出来的青年军官,已派往驻日美军部队接受现代化的教育。


海、空军都在摇篮时期,作为战斗力还不能指望它们。

 

两军的战斗力对比 南朝鲜师和北朝鲜师的火力对比如下表所示:


图20. 北南朝鲜师的装备比较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小资料之三:两大阵营在远东的军事力量概况

( 资料来源:《抗美援朝战争敌军史料朝鲜战争》 )

 

美国军队的状况

当时的美军已迅速完成复员工作,根据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削减军事预算的要求,美国陆军的员额削减到63万,现有59.2万人。编为11个师和9个团战斗群(加强团);部署在西德2个师,地中海方面相当于1个师,日本4个师,本国4个师(1个装甲师、1个空降师、2个步兵师),冲绳、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各1个团战斗群。


远东美陆军主力是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沃克中将,司令部设在横滨,直接指挥东北、北海道的第7师、关东的第l骑兵师、关西的第25师、九州的第24师等4个师。


远东空军的主力是第5航空队,其主力是防空战斗机,为了防备苏联,主要部署在北日本。

远东海军以巡洋舰为旗舰,由1艘驱逐舰和若干艘运输舰组成。


远东的美军,都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之下。麦克阿瑟既作为联合部队指挥官,统一指挥美、英、澳军统治日本,又作为美国远东部队司令官指挥陆、海、空三军,负有确保远东特别是日本的责任,还作为远东陆军司令官,负责日本、琉球的安全。但是,麦克阿瑟对朝鲜的防务却不负任何责任。南朝鲜是由国务院管辖,以威廉·罗伯特少将为首的48名军事顾问团成员,都在美国驻南朝鲜大使莫西奥的指挥下工作。因此,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获得的军事情报,直接报告华盛顿,抄件送东京。

 

苏联军队和中国军队

远东苏军的装备是二流水平,拥有35个师的陆军和数千架飞机的空军。据认为,其登陆和空降作战能力不足,但是,它的庞大的陆军,对南朝鲜、对美国却都是不安的因素。


中国在1949年12月把国民党政府赶到了台湾,1950年4月解放了海南岛,完成了大陆的统一。其第三野战军集结在台湾正面,表现出要解放台湾的气势;第四野战军的主力正在返回华中和华北。 


图21.两大阵营在远东的军事力量配置表。(资料来源:《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 


敬请期待《共和国立国之战 ----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大事记之二(跨过鸭绿江)》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六卷 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1月北京第一版)

2. 《联合国官方(中文)网站(历史背景 联合国与朝鲜半岛 关注朝鲜半岛局势)》

3.《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沈志华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年)

4.《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沈志华、杨奎松主编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9年4月第1版)

5.《毛泽东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沈志华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年第三版)

6.《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8月)

7.《刘少奇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9月)

8.《周恩来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年2月)

9.《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年12月第一版)

10.《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年3月第一版)

11.《邓华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北京第一版)

12.《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高培 等译校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2版 )

13.《抗美援朝战争敌军史料 朝鲜战争(内部发行)》(南朝鲜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 固城 齐丰 龚黎 译编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87年)

14.《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大卫·哈伯斯塔姆)》(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一版)

15.《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韩)白善烨》(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2013年2月第一版)

16.《最寒冷的冬天:血战长津湖 何楚舞》(重庆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17.《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沈志华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18.《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美] 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Bernstein著 季大方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3月

19.《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修订版)》([美]约翰·托兰编著

孟庆龙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20.《百度百科》

21.《搜狗百科》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军史钩沉:1945年10月先机挺近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为什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

军史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大事记

碧海丹心耀千秋----解放海南岛战役大事简记



谢谢您的阅读

点击下方的“在看”或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若全文转发本原创文章的,敬请关注后在下方留言加白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