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凯歌声远思无尽:军旅作家凌行正《遥忆察隅》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铁军文化 加关注

凯歌声远思无尽:军旅作家凌行正《遥忆察隅》



1964年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时的凌行正


为保卫祖国领土而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向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前辈们致敬



“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向无私提供《遥忆察隅》书籍的凌行正前辈表示深深的敬意并献上我们浓浓的祝福,衷心祝愿所有健在的参战老前辈及家人幸福吉祥!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转发分享信息,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发文章、图片、插图、音乐、歌曲、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除向原作者表示谦意外,本微信公众号接到举报后,将删除涉及版权的相关内容。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信息互享,但本微信号鼓励和支持原创作品。如若转发本微信号的原创文章,请在下方留言以开通白名单。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它离我们越来越远,当年凯旋的军乐渐渐声弱,然而,一个老兵对那段特殊的经历,却越来越强烈。《遥忆察隅》,是原解放军文艺社社长兼总编辑凌行正前辈继他的《感念西藏》之后,又一部追记西藏行踪的长篇纪实散文。



《遥忆察隅》封面

 

一名军人,在他的一生中,不一定会遇上一次奔赴边疆、为国效命的机会,如果有一次他遇上了,对此,他能轻易忘怀吗?当一个迈入暮年的老兵,当他回首他的青春年华并未虚度,他的无愧无悔之情能不倾诉吗?还有,当他想起那些长眠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战友,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自那时起半个世纪的边境和平和安宁,他能不把他知道的一些情况写出来吗?或许,往后,你难得再读到这样的一些故事了……。



《遥忆察隅》部分目录

 

被誉为“赛江南”的西藏察隅,地处西藏东南部边陲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高山峡谷之中。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山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麓和谷底却是四季常青的田园风光。史称“瓦弄大捷”的那场在特殊的条件下进行的特殊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被誉为“赛江南”的西藏察隅 。
摄影:赵亚利

 

昨日的硝烟已经散去,昨日的战火消声灭迹,黎明时分的察隅是那样的美丽!层层的山峦丛林渐露出谈谈的黛绿,轻纱一般的云雾在大森林的腰际缭绕。山溪吟唱,空谷鸟鸣。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在察隅河湾的怀抱里,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里。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130师在西藏察隅英烈坡修建的烈士陵园(后称“红卫烈士陵园”)。

 

请行人下马停步

向烈士致哀致敬

 

英雄洒热血反击作战壮国威

战友承遗志奋勇前进保边疆

 

当年的追悼会由董占林师长主祭,赵福顺参谋长陪祭。在遥远的边陲,没有军乐演奏哀乐,也没有音响播放哀乐,只有那满山遍野的原始森林,在万里长空中送来了一阵又一阵松涛声,雄浑而又深远;那察隅河水的无尽波浪,拨动着千万条琴弦,送来了哀婉而幽远的旋律……。山河呼应,峡谷震响,那是任何规模的军乐队也难以演奏出来的安魂曲。



    西藏察隅“红卫烈士陵园”。2015年9月30日,这里安葬的168位54军130师烈士移葬到察隅县城“英雄坡纪念园”。 
摄影:赵亚利

 

   在这感天动地大自然演奏的不朽乐曲中,多年以后,人们似乎还隐隐的听到时任54军政治部主任兰亦农轻轻地吟诵:

 

落照苍茫大地浮,

横戈立马吊荒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

雨湿新茔泪暗流。

莫道边陲非乐土,

应知祖国是金瓯。

无声战友当安息,

碧血丹心耀九州。



   2015年9月30日,受邀参加西藏察隅“英雄坡纪念园开园暨革命烈士安葬仪式”的当年54军政治部主任兰亦农之子兰海,护送烈士英灵移葬英雄坡纪念园。
摄影:赵亚利



  2015年9月30日,西藏察隅“英雄坡纪念园开园暨革命烈士安葬仪式”。
摄影:张秋




            西藏察隅“英雄坡纪念园”全景。 
摄影:赵亚利




   2013年8月,四川成都电视台《不朽的勋章》摄制组采访现场,右3为《遥忆察隅》的作者凌行正。 
供稿:赵亚利


    2015年9月30日,凌行正委托受邀参加西藏察隅“英雄坡纪念园开园暨革命烈士安葬仪式”的冯守正武警少将,向边防某部捐赠《遥忆察隅》一书。 
摄影:赵亚利



      《遥忆察隅》作者精心保存的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后编辑的英模事迹汇编《瓦弄凯歌》。摄影:赵亚利



2012年6月,第54集团军重新翻印的《瓦弄凯歌》封面。
供稿:赵亚利


供稿:赵亚利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丁指”政治部人员合影。

左起:胡驼中、凌行正、江涛、魏锦卿、钟池、祁仁怀、宋世永、黄静危、李蓬舟、杨新、陈文。



《遥忆察隅》作者凌行正前辈近影。摄影:赵亚利      



《遥忆察隅》作者简介:

凌行正,1930年8月出生,河南省潢川县人。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54军文工团员、文化干事,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宣传部文化科长,总政解放军文艺社社长兼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荣誉章和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荣誉章。著有诗集《高原短歌》、《洛桑丹増颂》(以上与人合作),散文集《关山情》、《江河赋》、《神圣的珊瑚礁一一南沙纪行》、《岁月留痕》,长篇纪实散文“军旅青春三部曲“《初踏疆场》、《铁血记忆》、《感念西藏》,及长篇小说《九号干休所》,散文选集《戒行风景》。《感念西藏》获第十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初踏疆场》获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二等奖。《九号干休所》获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戎行风景》获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文学类一等奖。荣立小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本文图片未注明拍摄者的,著作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1.被周总理赞誉“有兵味”的军旅话剧:《边哨风云》创作记

2.清明祭•烈士精神永世存 ----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瓦弄战役胜利后祭奠英烈挽联挽诗




谢谢您的阅读


点击下方的“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若能分享给您的朋友,那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