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周总理赞誉“有兵味”的军旅话剧​:​《边哨风云》创作记

赵萌 铁军文化 2022-12-04

感谢您点击上方铁军文化 加关注

被周总理赞誉“有兵味”的军旅话剧:《边哨风云》创作记



《边哨风云》节目单


为保卫祖国领土而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向中印自卫反击作战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前辈们致敬



《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向提供本文资料的凌行正、黄颂民前辈致以衷心的感谢,祝福所有健在的参战老前辈及家人幸福吉祥!



【免责声明】本微信号转发分享信息,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发文章、图片、插图、音乐、歌曲、视频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若涉版权问题,除向原作者表示谦意外,本微信公众号接到举报后,将删除涉及版权的相关内容。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信息互享,但本微信号鼓励和支持原创作品。如若转发本微信号的原创文章,请在下方留言以开通白名单。转载请注明《铁军文化(微信公众号)》。扫描或长按下方铁军文化二维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边哨风云》是原成都部队战旗话剧团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部七场六幕军旅话剧。该剧以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为背景,真实反映了我边防部队和人民群众为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争取和平解决边境问题,对印度侵略军步步进逼,武装挑衅,一再克制忍让;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自卫反击,痛歼印度侵略军。随后,遵照党中央和我国政府的决定,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并将缴获的武器留交印方,展示了国威、军威,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取得了辉煌胜利。



《边哨风云》剧情介绍



《边哨风云》演职员表

 

   该剧编剧执笔凌行正、黄颂民两位都是这场边境作战的亲历者。剧中的一些主要人物,也是以这场边境反击作战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为原型。1964年夏季开始上演后,在受到广大指战员欢迎的同时,得到包括周恩来总理在内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




《边哨风云》剧照之一:入侵印军逼到2号桥头猖狂挑选,我桥头哨兵巍然屹立。

剧照摄影:张艺学



《边哨风云》剧照之二:我边防部队将制造流血事件的印军解除武装。

剧照摄影:张艺学


《边哨风云》剧照之三:二班长魏松柏爆破印军大地堡,为我军打开反击的道路。

剧照摄影:张艺学



《边哨风云》剧照之四:我军用缴获的美国炮弹箱,揭穿了印度反动派不结盟的外衣。

剧照摄影:张艺学


   经过不断地修改、提高,1966年2月,文化部通知《边哨风云》进京演出。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剧场,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赞誉参过战的凌行正、黄颂民写出的剧本“有兵味”,并上台接见了演职人员。周总理还特别指示外交部整理一些资料给编剧凌行正、黄颂民,作为改编电影剧本的参考依据。遗憾的是,随着以后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边哨风云》却未能改编成电影。



叶剑英元帅观看后与《边哨风云》演职员合影。
供稿:黄颂民

 

   今天,当我们回顾《边哨风云》的创作、演出的过程时,深深的为周恩来总理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对部队文艺工作的亲切关怀所感动。



《边哨风云》编剧凌行正、黄颂民前辈的部分外电资料供稿:黄颂民



《边哨风云》编剧之一黄颂民前辈写的回忆文章。供稿:黄颂民




《边哨风云》编剧凌行正(左)、黄颂民(右)前辈当年的合影供稿:黄颂民




《边哨风云》编剧凌行正前辈近影。摄影:赵亚利



《边哨风云》编剧黄颂民前辈近影。摄影:赵亚利


   “铁军文化”对边哨风云》相关资料原件进行了影印复制,受两位前辈委托分别移交原第54集团军军史馆和西藏察隅英雄坡纪念馆。






点击以下链接看《铁军文化(公众号)》以往文章

1.清明祭•烈士精神永世存 ----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瓦弄战役胜利后祭奠英烈挽联挽诗

2.历史印迹:中印边界上的战争与和平

3.老照片里的故事:印度拍摄的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照片

4.视频珍藏:中印边境战争(上、下集 )

5.成可:父亲和中印边境瓦弄之战



谢谢您的阅读


点击下方的“赞、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若能分享给您的朋友,那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