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芪,其貌不扬,却是补药之长
点击右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木棉草木集,一起交流分享植物故事
蒙古黄芪以前见的少,这两年在山西进行植物调查,有机会见到了它的花果和种子。
说到蒙古黄芪,要先说一下黄芪。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豆科黄芪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膜荚黄耆,是历史悠久、大众熟知的中药材,古书《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黄芪古时写作“黄耆”,《本草纲目》解释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黄耆都是指同一种植物,现在中国植物志统一为黄芪。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是黄芪的一个变种,也叫内蒙黄耆。区别在于蒙古黄芪比黄芪低矮、叶子小、荚果光滑。产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它的根与正种黄芪一样,同为药用。
蒙古黄芪有肥厚的木质主根,植株不高,茎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小叶较小,长5-10毫米,宽3-5毫米。
6-8月开花。总状花序,有10-20朵花,一串串淡黄色的花在夏日里开的低调含蓄。
花萼钟状,外面被黑色柔毛,萼齿的毛更密,以至于萼齿成为黑色。
花落后结出一串串绿色的小荚果。荚果薄膜质,膨胀,如同里面吹了气,半椭圆形,顶端有刺尖,果颈伸出萼筒外。
荚果光滑无毛。这是与黄芪的主要区别,而黄芪的荚果是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目前黄芪本种我还没有见过。
有意思的是,虽然黄芪是黄芪属的属长,植物志描述产东北、华北及西北,看似分布地很广,但野生的见过的人应该不多,中国植物图像库的黄芪图片也大部分是蒙古黄芪。
作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蒙古黄芪和黄芪不少地方种植栽培,如山西浑源就因大面积的黄芪栽培而被称为“中国黄芪之乡”。
抠开一个未成熟的荚果,透明的膜质果瓣1室,里面有6-8粒种子。
初秋,林缘山石处,一大丛蒙古黄芪挂着串串荚果即将成熟。
到了深秋,成熟的荚果变黄,果瓣在阳光下非常透明,里面的种子清晰可见,摇一摇会有清脆的哗啦声。
植物成熟的美好,看得清,听得见。
种子肾形,黑褐色,长约3毫米。
山野美好
跟着我的脚步
走进自然
走过四季
更多植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