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宁散文:款款道来家族史,嘉兴代有文人出

沈宁 北美文学家园 2019-10-30

        因为我已经在这里走过一圈,晓得在这排排灰白砖石火柴盒的后面,还可以寻找得到印满历史遗迹的故里老屋。在浮华的伪现代化表层后面,故里土地仍然没有丢失她深厚而卓绝的文化氛围。


万里寻根嘉兴行

  文/沈宁

                   

        去国二十几年,再回中国,恍如隔世。我是应邀去上海参加学术会议,但就个人而言,更要紧的是回老家看看。


        上海会议一完,便马上与匆匆从美国回国会合的妹妹,一同乘长途汽车去浙江嘉兴,寻访父亲家族的故乡。


        浙江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荟萃,非他处可比。就我浅薄所知,文学伟人鲁迅、徐志摩、朱自清,都是浙江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浙江杭州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浙江钱塘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科举不第,在浙江长兴做了九年县丞,写出《西游记》。《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西游补》作者董说,《水浒后传》作者陈忱,都是湖州人。《说岳全传》作者钱彩,《剪灯新话》作者瞿佑,是杭州人。还有李渔,金华兰溪人。王阳明、黄宗羲、章学诚、袁子才、龚自珍,都是浙江人。章太炎、俞曲园、周作人、蔡元培、郁达夫、许寿裳、范文澜、俞平伯、钱玄同、梁实秋、张元济、孙伏园、茅盾、夏衍、艾青,也全都是浙江人。


        嘉兴,自古与绍兴和杭州齐名,据考证已有七千年历史。古时称嘉兴府,管辖周围几个县。现在是行政大市,下管二区五县,海宁、海盐、桐乡、乌镇、平湖、盐官等地,都属嘉兴。这里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养出许多文化名家。有人总结:中国近现代文学史领衔人物,浙江籍占去一半。而浙江文学名人之中,嘉兴籍又占去一半。


        其中最大名鼎鼎的要数王国维,一代国学大师。他是嘉兴人,在嘉兴启蒙读书,也在嘉兴考中秀才。大翻译家朱生豪亦生于斯,去上海工作十年之后,又回故乡定居,专心翻译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直至生命完结。他译出莎翁全部悲戏、喜剧、杂剧作品,及另外四部英国戏剧,成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最大权威。


        此次去嘉兴,才知桐乡石门湾大画家丰子恺,也是嘉兴同乡。还有学贯中西的蒋百里将军,嘉兴海宁人。我到嘉兴才听说,蒋百里将军原来是儒将,多才多艺,书法有晋唐气韵,于文学史学都有很高造诣,早年文学研究会还是郑振铎、沈雁冰和蒋百里等几人发起,后来蒋百里又和胡适、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


        其他名人如民主革命先驱褚辅成,大书法家张宗祥,大画家米谷和张乐平,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张元济,大书画家钱君陶和陆维钊,大史学家唐笺,大教育家郑晓沧,余十眉,江雪滕等,还有早年与蔡元培陶成章在上海首创光复会的章太炎长婿龚宝铨,都是嘉兴的骄傲。


        怀着这样的期待,走进嘉兴城。原以为会看到一座古朴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城,绿树掩映,窄巷幽深,石板铺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庙宇碑林,瓦屋木窗,古色书香,那一派诗情画意的熏陶,才能走出王国维、徐志摩、朱生豪那样的巨匠来。


        可是刚一进城区,我就感到很大的失望。汽车走在发亮的柏油路上,两边都是现代房屋,方方正正,粉白颜色,线条简单,造型拙劣,毫无文化气息。这样的城镇景象,既不现代,又不历史,不伦不类,一点特色没有。我叹口气,对妹妹说,如果整个嘉兴都变成了这样,我们万里迢迢回故里,算是白来了。


        前两天在上海时,给嘉兴朋友打电话,说好今天到。这位朋友是几年前父亲应邀到嘉兴参与沈钧儒纪念馆筹备时结识的。到嘉兴汽车站,在门外小摊打投币电话,一拨就通,朋友在等我们电话。那天是星期日,朋友放下万般事务,专门等候,让我们十分过意不去。


        电话刚放下五分钟,朋友就到了,一见面便拉手说笑,这也教我们体会到故里人的亲切,不论从多么遥远的异国返回,一走入故里,便成兄弟姐妹,不分彼此,休戚与共。


        我们先到文华苑宾馆,上到六楼,从窗中望出,看到下面街上密集乌黑的瓦房屋顶,还是那种想像中的古朴风格,使我悬了一路的心稍稍落下,相信在嘉兴一定还能够寻找得到父亲故乡的旧貌,不虚此行。


        既然我们是沈钧儒先生的后辈,吃过饭首先参观二伯父沈钧儒纪念馆。我这一支沈家,南宋年间从河南迁至浙江,明代末年从慈溪移到嘉兴。


        二伯沈钧儒,字衡山,光绪三十年进士,应殿试,授刑部主事,时年三十一岁。后赴日本留学,专修法律。清廷宣布立宪,二伯回京参加。发现是骗局,重返日本。再归国任浙江省咨议局副议长,又至北京参加立宪无果。时并兼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聘鲁迅先生到校任教,结为终生好友。鲁迅先生逝世,二伯是治丧委员会成员,出殡时走在队伍前面,盖灵柩之「民族魂」三字,为二伯所书。自参加辛亥年杭州光复会起义,中经袁世凯称帝,黎元洪做总统,府院政争,张勋复辟,黎元洪复职,曹锟贿选,段祺瑞执政,北伐战争,二伯南北奔走数十年,争取中国民主宪政。抗日战争七君子被捕,二伯书还我河山巨幅,悬于狱中,以示其志。后来二伯在大陆建政后任第一届最高法院院长,又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沈钧儒纪念馆座于嘉兴沈家旧居地址,一排两层楼房,青色瓦顶,朱漆门窗,白色石墙,朴素清爽,严谨整齐。老辈人告诉过我,这个院落原是沈家的产业。是祖宗哪一代娶亲,新娘子带来的陪嫁。后来多少代沈家聚集而居,至大陆建政后收归国有。几进的庭院,挂满二伯遗迹遗物,墨宝题词,令人目不暇接。记得筹建时我们曾寻出一张与二伯合影,保存多年,放大送去。不过纪念馆里展品太多,地方有限,那张照片没有展出。


        看见玻璃橱内二伯生前穿过的灰布中山装和便帽,就彷佛又见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雪白的长须。小时候每年都会到北京东总布胡同二伯家去几次。铁门进去,是个砖地庭院,二伯每天早晨在此练拳。二伯那样小的个子,据说拳脚了得。二伯书房围满高大的玻璃柜,不放书,都是石头,各种样子,各种颜色。


        嘉兴南湖、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合称浙江三大名湖。南湖湖中有岛,称小瀛洲湖心岛,风光旖丽,古有「湖烟湖雨荡湖波」的佳句。虽已深秋,湖畔仍然柔柳如烟,可惜晚了几日,不见满湖绿菱。时间已晚,我们赶天黑前去湖心岛。


        湖心岛上的烟雨楼,建于五代后晋年间,轻烟拂渚,景色朦胧,闻名数百年。据说乾隆下江南,先后八上烟雨楼,留连忘返,题诗十五首之多。孙中山先生也曾由褚辅成陪同,游览过烟雨楼,楼后来许亭即为记念孙中山此行而建。园林之内,回廊环通,亭台林立,楼阁高耸,长芦高柳,假山重叠,两棵银杏,已有千年。庭院到处墨宝,乾隆爷、米芾、苏轼、吴昌硕、董其昌等真迹都留于此处。黄昏时分,凭栏远望,波雾纤绵,如雨似烟,水云迷漫,恍若仙境,让人感概万千,浮想连翩。


        下得山来,绕至岛侧,岸边停放一条画舫,雕龙描凤,金璧辉煌,中国共产党在这条画舫中成立。我们进去参观,里面空间极小,不知当年怎么容下那多人开会。


        嘉兴不仅土地美,人也美。沈钧儒纪念馆和南湖纪念馆的两个讲解员,都是很美的姑娘,年纪很轻,容貌清秀,穿蓝色制服裙,身材苗条,体态轻盈。而且她们学问相当丰富,讲起来条条有理,问起讲解内容外的历史,也都知道一些,当今年轻人中,难能可贵。


        回到宾馆,已经九点多钟,忙打电话给小娘舅,他是婶婶的弟弟,我们便随几个堂兄弟,用嘉兴话称他小娘舅。不想才几分钟,小娘舅便骑了车来到宾馆,一进门便放下几本影集画册,要我们看嘉兴美景。小娘舅是摄影家,在他的镜头里,嘉兴美景更富诗意。


        第二天早起,吃五芳斋粽子。传说民国初年,嘉兴有一帮笺溪人弹棉花,夏天生意淡,这些棉花匠就裹粽子,挑担叫卖,担子一头置炭炉,架铁锅,煮粽子。笺溪人的火腿肉粽,味道特别,很受嘉兴人喜爱。约于一九三九年间,嘉兴有人开了粽子店,称作五芳斋。虽然店门很小,可粽子质量极好,分咸甜两类,共七十多种,江浙沪一带,远近闻名。我去尝鲜,果然名不虚传,蛮大肉粽,一个足够,又美味又实惠,还不胖人,比美国的汉堡包好得多了。


        按照昨晚约定,妹妹一早独自去小娘舅家拜访,我于嘉兴学院讲学后再去那里会合。那是禾兴路上一座小住宅楼,六十年代时兴的简易样式。上到五楼,敲开房门,妹妹对我大叫:我坐三轮车过来的呢。屋子很小,方桌上摆了大闸蟹,小娘舅说那是太湖闸蟹,与上海吃的昆山阳澄湖闸蟹略有不同。还有南湖无角菱,小巧玲珑,雪白如玉。文虎酱鸭,紫红味美,是有名的嘉兴特产食品。才九点多钟,也不知是吃早饭还是午饭,反正舅甥四人围桌而坐,说笑吃喝,其乐融融。


        因当天下午我们就要离开,还有几处地方要去,饭毕匆匆下楼,走过两条街,到了当地有名的秀州书局,匾额是冰心老人的亲笔。


        我们一行,先至秀城桥。拱桥弯弯,石板平坦,小阶悠然,古色古香,十分秀美,水中倒影清晰,桥洞成圆。小娘舅说:嘉兴水乡,桥很多,也很有名,早些年沿河而行,桥桥相接,姿态各异,现在为造公路桥通汽车,大多小桥都被拆掉,这座秀城桥是嘉兴城里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古石拱桥了。我听了心里一阵难过,连忙前后左右拍了许多照片,也摄了录影,说不定再过若干年,这座秀城桥也见不到了。


        过秀城桥,进一条狭窄拥挤的小商业街,走不多远,就到一条小巷,巷口匾刻双魁巷三字。那是嘉兴城里有名的一条古巷,清末建造,但依明代风格,现在仍旧完全原样,近几年常有人来此拍电影电视。走进去,石板地,木楼房,横梁立柱雕花尚存,已经残破。木制窗户,开窗是用木棍支起,小娘舅说跟百年前一样。我和妹妹看了,觉得非常过瘾,真想把美国自己家也改造成这等模样。屋子里面都是木楼梯,八仙桌,甚至那门角放着的圆形木制马桶,许多年没见过,看了也觉格外亲切。


        穿过小巷,顶端横过一座过街骑楼,木格门窗,可惜不能上去看。从骑楼下走出,是一条石板小路,路边就是河岸,隔不多远就有一处下河石阶。河不宽,水不急,对面远处靠岸停一小木船,船头生个火炉,缕缕炊烟飘渺,一副水乡农家图。我们想多等一等,看看嘉兴人如何摇橹行船,可是没有时间,只好悻悻然离去。


        下一站是国学大师沈曾植故居。沈曾植,字子培,别字乙庵,晚号寐叟,还有别号如小长芦社人,姚埭老人,李乡农等,都取嘉兴故居之意。光绪六年进士,历官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宣统二年在署理安徽布政使任上,病退侨寓上海。


        我们到了这个大儒的故居紫阳街姚家埭,小巷极窄,长长的灰色砖墙,开个石库门。尺高门坎迈入,里面三进院落,青砖铺地,两层楼宅,红木建筑。


        走上木楼梯,绕着堂楼漫步,脚下咯吱咯吱作响,在空旷的屋里震荡回声。几间屋里,都有不少嘉兴旧时的家俱,木床木柜,方桌盆架,样式拙朴,色彩暗淡,目击手触,令人荡起一丝怀古幽思。特别一个无漆木躺椅,斜斜摆在屋中。我就想像,老先生躺在椅上,手握书卷,高声吟诵,其乐何极。


        站在后院,仰头可望故居背后高耸的的圣母大教堂,乳白颜色,高大伟岸,并列两个钟楼,上立拱形圆顶,依稀可辨密集的浮雕花纹,未断的一根尖柱,不屈不挠,直指青天。据说这是中国最大天主教堂,亚洲第三。一九〇三年嘉兴始建天主教会,一九一七年发起建造圣母教堂,由意大利神父督导,嘉兴人施工,一九三〇年完成。法国天主教会送来合金铁钟一口,悬于钟楼,高一米重六百五十七公斤,击之声闻数十里。当年日寇每次进犯嘉兴,此堂教徒不顾安危,登楼鸣钟,向嘉兴人民报警,听来很为悲壮。


        既回故里,时间再紧也不能不看看南门范蠡湖,西施恐怕是浙江历史上最为闻名的人物之一。传说范蠡帮助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反灭吴国之后,料知越王心胸狭窄,便激流勇退,辞官瘾居,领着西施,从此地发棹,泛舟五湖。园中水光榭色,假山小亭,荷叶残留,钓石横卧。湖畔筑有范少伯祠,西施妆台,还有携李亭,放生碑等古迹。传说西施在湖边梳妆,将脂粉倾于水中,遂使湖螺变为五色,后人曾在湖边拾得彩螺,五色莹润,极为罕见。


        嘉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小娘舅说该去附近乌镇、桐乡、海宁,和武原几个地方看看,我也真想到这些生育过文学大师的土地去仰拜。可是第二天中午约好要去北京,不能误期,又已买好上海夜发晨至的火车票,当晚无论如何要赶回上海,只好忍痛作别,依依而去。不过这也是旅行的招数,留下一些遗憾,下次就一定会再来。是的,我还要再回故里,再见故里人的。


        汽车走上归路,两旁还是那些丑陋的现代房屋,没有线条形状的美感,没有颜色风格的独特,千房一律,单调沉闷。可是我的心情与来时大不相同,因为我已经在这里走过一圈,晓得在这排排灰白砖石火柴盒的后面,还可以寻找得到印满历史遗迹的故里老屋。在浮华的伪现代化表层后面,故里土地仍然没有丢失她深厚而卓绝的文化氛围。我相信,下一代故里人正在长大,他们将会像王国维沈钧儒一样,给嘉兴增添更加灿烂的光辉。

【编者注】本文有删节。

以上文字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作者简介】华裔美国人,祖籍浙江嘉兴。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中文系一九七七级,分配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工作。一九八三年赴美自费留学,艾奥华大学东方文化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大学助教、中学教师、小学校长、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院教官、科罗拉多州雷科伍德市文化委员会委员、世界华文作协科州分会会长、北美华文作协理事、公司经理等职。业余写作,小说散文随笔常年发表于台港陆美华文报刊,出版书籍二十余部,包括《美国十五年》《战争地带》《商业眼》《美军教官笔记》《百世门风》《刀口上的家族》《家族记忆中的政要名流》《最后一次画展》《牢记》《别基小姐》《上海大律师》《麒麟坠》《沙底拾贝》等,尤以北京出版三册《我在美国三十年》和台湾出版三卷《唢呐烟尘三部曲》影响较大。作品多次获奖,小说《两份手抄的乐谱》入选201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散文《沉重的远行》入选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梦里故乡雨》入选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新移民笔会突出贡献奖,台湾武侠小说奖,美国纽约五大道文学奖等。

编辑:一楠

编发:雷克

【欢迎点击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活灵活现的约会场上众生相|瓶儿:网上相亲记

         季节在你的额头年年衰老 ,这个春天迟迟不来|应帆、阮克强诗歌

         凌岚小说:离岸流

        二湘短篇小说《转盘》|书写命运之轮的回旋

        财富复仇记|于艾香小说《遗嘱》

        美国纪实,买路买故事寻宝的背后 | 蔡维忠:美国故事三篇

        多年后依然温暖如初的那段缘|江岚散文:我有一辆自行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