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基础课:单石戒

Franz Bette 三声 饰品与文化略记薄 2022-11-25



| F is for Fundamental |


编 者 按:




1919 -1923


“ Translation (转译) ” 一词出现在包豪斯教员兼画家
康定斯基 (Kandinsky) 撰写的预科教材《点、线、面》中。
他视”绘制”为一种转译,用以维系图形、线性标记以及
一系列非图形体验(颜色、音乐、精神、知觉等)
之间的对应关系。

康氏利用抽象语言试图证明:
平面与立体、原色与空间之间的普遍关联。
彰显视觉基本元素透彻宇宙内核的不朽属性



九月,开学季。


「三声」借东风,尝试关注设计教育。相较于专业性研究,我们更注重,普世认知中常被忽略的设计基础教学。

一百年前,包豪斯建立之初,基础教学被冠以”预科” (preliminary course)之名。对预料教学的改革,学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是包豪斯奠基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创举,且是整个包豪斯团队,在整体课程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创新。


当时,“大多数教育改革者己经认知,教学大纲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性的预科课程,此课程中,学生的先天艺术才华將被培养,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媒介与技术体验,以便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真实能力的所在。” 仅从一张平面绘稿(见开篇图),康定斯基的探索已可见一斑。

“ Most of the reformers agreed that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yllabus would be a general preliminary course during which the innate artistic talent of the student would be brought out, and he would be given experience of as many media and techiniques as possible so that he would recognize where his true abilities lay.” (
见 Frank Whitford著“Bauhaus”,Thames and Hudson 1988年版 )

包罗万象的表达、前瞻尖端的思想、实用诗意的呈现,是包豪斯留给后人最显著的美学印象与文化遗产。创作背后,是怎样的基础性教学支撑了成果的谛造?以至于,百年后的今天,重提包豪斯,一种虽老套却无可质疑的述评,屡被提及:现代主义的开拓者,艺术教育的典范。

今天,「三声」希望分享一份当下的预科课题报告书。课题的始创人,有意避开玄虚、晦涩的用词,选择与“预科(或基础)”二字相对应的:洗练、精辟、清晰的语言,介绍课程主旨,直抵设计核心。一如一枚单石镶戒。传统中,“镶嵌”这一姿态,往往令主体困守,如何在困顿中纳入自由意志,同时,在发掘微小生命个体——“我”——之为一颗”单石”的诉求中,反照广义的时代格局,进而形构至简背后的复杂诗学。与微与广的两极跨度间,产生对话与张力。

至于,对包豪斯精神的承袭,以下的陈述,怕是己融入字里行间......





课 程 序 言



...By staying for a full academic year, I have the chance to teach projec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introducing jewellery design students to a more conceptual approach rather than the unrestrained, subjective approach, which has been the case until now.

...一个学年以来,我开设这门课,目的是为了让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采用一种更为观念的手法创作,而并非迄今为止,那种不受约束的、主观的方式。



The job of a designer is to think innovatively. This is to give students the key to developing the skills, so that they can sustain a career, at the forefront of his / her chosen field. For this reason, the most valuable intellectual tool a teacher can pass on to students in this field, i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explore and visualize an idea. 

设计师的职责在于思维创新。这一课程的设计,正提供学生开发此类技能的关键。以便让他们,在其所选择领域的从业前沿,达成职业承袭的理想。因此,作为导师,在该领域传递给学生最宝贵的智力工具是为:一种发展、探索和表达理念的能力。


Two projects, the first exploring connecting elements, the seco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2nd and 3rd dimension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practice-based approach.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methods of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interpreting or reproducing, written information, practice-based teaching allows the brain to register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working with the hands, in its entirety. Consequently, through direct experience, the students acquire real, first hand knowledge ( 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 about:

两个基础课题,皆以实践的方式展开。课题一:探索关联性元素;课题二:二维与三维认知初步(「三声」將在下集推出课题二,敬请期待。-编者注)。与直接阐述,或复制书面标准化信息教学法所不同的是,基于实践的教学,籍由动手体验,诠注人脑以信息。因此,通过经验累积,学生获取最真实的一手知识(隐性与显性知识),关于: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s,
-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use tools,
-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use our bodies.

- 材质的特性,
- 有效使用工具的方法,
- 有效利用身体的方式。


 Most importantly they can:

- see an abstract idea becoming concrete,
- make adjustments at any time, to ensure that the final result will be everything it should be, when completed.


最为重要,能够:

- 洞见:抽象思维的具象化,
- 领会:在任何时间,进行调节的必要,确保最终结果,展示无限可能。






| 课 程 简 介  |




Solitaire Ring  单 石 戒

Theme:  " I am " - Expression of Self Affirmation
主 题:“ 我 是 ” -  关 于 自 我 肯 定 的 表 达


For a designer, the theme "solitaire ring" offers much more than the classical ring of white gold, set with a brilliant-cut diamond.

对设计师来说,钻饰设计中的“单石戒”主题(也称单石镶 / Solitaire Setting,一种经典的欧式钻镶法-编者注)相比经典的白金戒,所赋予的创作可能,要多的多。



In this project "solitaire" means, singularity, in the most positive sense - one valuable element is highlighted, separate and strong. It can be made from a range of materials, precious or non-precious, geometric or free-form.


此课题中,”单,或孤立” 意味着积极、有正面意义的奇点—— 这是一种极富价值的元素,以强烈的疏离,被格外突显。课程关键,采用不同的材质对此进行演绎,比如:珍贵的、非珍贵的;几何的、自由形态的媒介。


( “在数学中,奇点或奇异点,是数学物件中无法处理的点。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这个点的值在数学上没有定义。例如,一个除以零的点。或者,在某方面来说,这个点破坏了该数学物件的整体一致性。这个点被称为病态的,是良态的反义。”  —— 摘自维基百科,编者注


It can also be just pure colour or even space - what is more precious than space and privacy to be your self?

它也可能是一种纯色,甚至,空间——因为,成就“自我”,有什么比空间与私密更为珍贵?



Task: Develop a solitaire ring with metal band, which is formally and conceptually integreted. Suggested other materials: metal, stone, ceramic, glass, plastic, pigment, space.


创作目标:发展一个由金属维系的,形式与观念相融合的“单石戒”。建议,尝试他材的探索:金属、石材、玻璃、陶瓷、塑料、颜料、空间等。



Developmental process: research , drawing /  sketches, models, concrete piece


发展路径:前期研究 > 工程图或草图 > 模型 > 成品。







| 课 程 图 例  |



  

几 款 “ 单 石 戒 ”

作 者:Franz Bette

材 质:图 像、纸、石 材、银

( 特 质:上 冠 与 银 托 皆 可 分 离;冠 部 可 移 动 ) 

( 私 人 收 藏 )


单 石 戒
作 者:Franz Bette
(现 藏:德 国 法 兰 克 福 应 用 艺 术 博 物 馆)
(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 Frankfurt )








| 部 分 成 果|



作 者: Chan Pui Leung







| 课 程 小 结  |


The making of a solitaire ring is one of the essentials of a jewellery design course.  



    制作单石戒,是首饰设计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solitaire in the classical, symbolic sense, th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think about how they see jewellery today and to devlope a new piece that was a reflection of their own identity. Emphasis was placed on alternative settings, examples from my own work as well as from other cultures, such as the tension ring from Niessing, which has become a contemporary icon.


与其专注于古典的、有象征意味的“单石戒”。这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沉思,在今时今日,如何看待首饰,并以此发展出反映个体身份(体认)的新样式。其中的重点,在于对"替代性镶法”的求索,例如我所提供的一系列作品实例,以及其他文化中的例子,如:德国 Niessing 品牌的“角力戒(tension ring)”—— 一件当代圣像。




Niessing  角 力 戒 
(与 Friedrich Becker 合 作 )


     

          

单 石 戒
作 者:Franz Bette
(现 藏:德 国 法 兰 克 福 应 用 艺 术 博 物 馆)
( 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 Frankfurt )



The parameters allowed a wide choice of possibilities concerning , metel / size / technique / expression.


其中,对参数(或媒介因素)的选择有着极广泛的可能性,从材料至尺寸,至技术,至表达。



The resulting pieces showed clearly that, once the students became acquainted with a wider range of interpretations, they enthusiastically applies themselves to the task. Some daring and adventurous rings were attemped. 


由此诞生的作品清晰表明,一旦学生开始掌握不同的诠释方法,他们会将创作热情付诸于行动。一些大胆、具有探索精神的作品由此诞生。







| 其 他 补 充 |

- 编 者 按 -


关于导师:

课程始创者、德藉艺术家 Franz Bette,目前长居位于德瑞法三国边境的勒拉赫(Lörrach)。早年毕业于杜塞尔多夫高等学院。作为前瑞士欧米茄腕表首席设计师;德国国立哈瑙金工艺术学院(Staatliche Zeichenakademie Hanau, Germany )大师班教授,学院灵魂人物;爱尔兰Kilkenny设计中心(Kilkenny Design Workshops / institution)客席教授,其艺术基因与思想养成,主要根植两方面因素:



其一,深受20世纪30年代,于欧洲兴起的抽象艺术运动(Concrete Art Movement)及该运动核心领袖,瑞士艺术家马克斯·比尔 (Max Bill )的影响 —— "努力用可感、可触的形式再现抽象思维"。这一艺术思潮,作为建构主义与荷兰风格派的演进,因脱离现实主题,反而拥有无限可能。马克斯·比尔本人,也为银匠出生,师从康定斯基和保罗·克里(Paul Klee),作为包豪斯精神最重要的沿袭人之一,先后开创德国乌尔姆艺术学院,任教美利坚。在建筑、字体设计、绘画、平面、工业设计诸方面,成就傲人。而Franz,自小目睹在战后墟中双手重建家园,便悉知手创的必要同时,因身处Concrete Art 发源地的瑞士德语区与德国边境,对前卫艺术思潮,有种天然的敏感与自然的亲近。



其二,年少师从德国金工巨匠 Friedrich Becker(Niessing"角力镶"合创者,英国皇家学院追认的荣誉博士)作为嫡传弟子,协助导师完成其大量的个人作品。因此,在高精尖、动能制作技艺训练上,获得极大的规训。只是,与 Friedrich Becker 技术至上的机械理念有所不同,Franz 在二十岁开外,已感知,对 “技术至上(mechanism)” ,需保持警戒。因此,一种自觉的,将技艺內化、更诗性、自由,更高灵活度、更多交互可能,甚至谋求非永恒性的艺术创作,经深度沉思,逐步诞生。如此一來,作品既有別于导师,同时,亦在师承与演化中,完成强烈的、个人特质的型塑。




诚然,因种因织而生与自,令Franz作品产生张力同时,亦呈现了多重视角下连接也反诘宙恒律复杂图景。无形中应了定斯基在包豪斯预科教材,试图印证的观点:利用视觉元素彻宇宙内核的不朽属性。而艺术观念与精神一旦生成,便成为”人”,终生的家园。



目前,年届80的艺术家,依旧思维清晰,体力充沛。最大心愿,将毕生所学,投入传承。在先后完成欧洲、澳洲各地的教学后,近十多年,屡赴亚洲开展课业,足迹涉及:曼谷、香港、上海、台北、台南、东京..... 以一己之力,身体力行,演绎包豪斯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的理念与真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单或孤立”,的确”意味着积极、有正面意义的奇点”。



课程始创:Franz Bette

英文执笔:Pamela Auburn

中文翻译:「三声」
下集预告: 设计基础课 - 前 / 后(Back / Front)

延伸阅读:




Ornament ohne Ornament 

 ( 英文:Ornament without Ornament )

( 中文:无 装 饰 的 装 饰 ) 语 言:德 语

德 国 法 兰 克 褔 应 用 艺 术 博 物 馆 2007 年 出 版

平 面 设 计:Vier5
 ( 第 14 届 卡 塞 尔 文 献 展 视 觉 设 计 团 队 )





內容声明:「三声」已获文本独家翻译授权及学术支持。为秉承Bette先生传承之念,「三声」在此将原文与译文,无偿分享于众,且不做任何商业考量。因此,任何形式的转载或他用,请接洽本号后台。中英文摘录、请务必注明出处。











三声|回顾   公开征募  |  “ 鸳鸯 ” 首饰










关 于 「三 声」

ABOUT 「THIRD VOICE」

          



「三声 | 饰品与文化略记簿」:一间独立媒体公众号。以笔记体方式纪录、解析、讨论与饰品相关的文化议题、文化观念及文化事件。除在线传播,线下实践拓展至: 设计、出版、实验室、展览等。为便于归档与查阅,「笔记薄」以英文 26 个字母为母题,逐一发声。始于2020,全球穴居期。

Third Voice |  Notes on Jewellery & Culture, is an indie blog/vlog/...where the jewellery-related issues, notions & events would be recorded and interpreted widely on. Apart from online podcasting, the offline approaches: design, publishing, laboratory and exhibition are also synthesized as one in practice. All notes, in that sense, serves in alphabetical order for archiving and checking to voice out. Starting from 2020 - a year of global homing.




「三 声」有 声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络




「三 声」会 客

THIRDVOICE2020@gmail.com




感 谢 浏 览

欢 迎 订 阅

诚 请 转 发



籍 论 饰  |  见 未 来

「三 声」有 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