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形勋章项目:思考首饰何为

秋山真树子 三声 饰品与文化略记薄 2022-11-25




|  M is for Medal |

编 者 按


2020年4月以来,一项以向抗疫医护表达敬意、关爱与谢忱,横跨几大洲的Hand Medal Project(手形勋章项目),吸引了全球为数不少的从业者的响应。但是「三声」从留意到该项目的第一刻起,即产生与下文原作者,长居东京的艺评人、翻译、撰稿人秋山真树子女士极为相似感受——莫名的不信任。这一直觉,并非针对项目动机,而是无法十二分的肯定这一举措的实际价值,换言之,对特殊时期“首饰究竟可以何为”的不确定。具体疑虑主要聚焦:于奉献在抗疫前线的医护来说,来自外界的点滴馈赠,能否产生足够的心理助力?于疫情期间超负荷运作的医院来说,艺术家的善举会否对正常运作造成些微干扰?或许尚有安全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秋山以真挚朴实的文字, 笔锋稳健的透视了自身,一名项目“旁观者”的心理变迁,籍由深入的自我剖析,恰到好处的回应了我们的疑惑。特别是那句“信任你所从事的领域,与一味的肯定该领域以至于失去对该领域的批判性思考,有着根本的不同”。

值此,我们不仅可以窥探个体在思维层面,由迟疑逐渐演变为辩证论述的立场转向;同时衍射出对更广泛的、集体意识可感的、一种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时空内核的凝视


特别感谢秋山,不仅授予「三声」对此文的独家中译权,且一直耐心的,以自设“编辑”的身份与我们的译作者(日译中)商讨翻译细节,力求将误读降为最低,且协助联络主办方,取得图片授权。由衷感谢三方的付出,「三声」虽无🎖️可加冕诸位,惟愿将大家的善念、体恤与深思,以交流的方式,心👋相传。东京奥运在即,希望这一迟到的聚会在这个夏日重归,这不仅表征全人类的抗疫成就,也可让更多、象征凝聚力汇蓄的奥运🎖️,荣归其主。





毫不夸张地说,2020年可谓“加冕”之年。疫情在眨眼间扩散至全球,虽然终于开始疫苗接种的工作,但这场战斗在2021年的最先两个月,仍在激烈进行。战斗在这场战役最前线的就是专业医护。在日本,已出台各种援助计划以表达对医护的谢忱与感佩,从呼吁捐款到提供各种免费餐饮服务。


而首饰界,2020年4月始,同样以向医务工作者表达致敬的艺术项目开始启动。此项目是由目前长居美国的艺术家Iris Eichenberg(艾瑞斯·艾森伯格)和阿根廷艺术家Jimena Rios (吉米娜·里奥斯) 共同发起,主题为:“手形勋章项目(Hand Medal Project)”。艾瑞斯·艾森伯格来自德国,在经过护理专业的专门性培训之后,她开启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首饰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她在荷兰接受到这一艺术门类的科班训练,在移居美国前她是位艺术家,同时也是该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目前,除了职业艺术家身份之外,她在美国也继续着她的大学教职,并开始着手首饰之外一些大体量艺术品的创作。吉米娜·里奧斯来自阿根廷。她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学习首饰设计,回到阿根廷后,她创办了名为Taller Eloi的个人工作室,在那里教授首饰制作相关技艺,并在国内外组织专业研讨会与讲座。



由两人共同发起的”手形勋章项目”是一个通过向医护界专门人士颁发手形勋章,以表彰并感念他们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初旨的公众性艺术项目。除了医护人员,事实上,此项目亦包含了其他三类人的助力:一为“首饰人”;二为保管勋章制成品的“护章人”;三为从“护章人”手中接过勋章,转而交付医护的“馈赠人”。


有志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需发送电子邮件表达参与意愿,之后即可开启制作。完成品纳入信封,并在2020年10月中旬前联系“护章人”(护手),护手在11月的某个指定的日期,将手制勋章交予医院內的“馈赠人”。勋章的造型相当简单,正如项目名称所示,它不过是只手形的奖章。制作者根据规定的手形模板切割下一片金属片,并给予它适当的表面处理,然后穿上一条丝带,扣上一件别针,随即完成。金属的类型、丝带的质地及颜色由制作者自行决定,別针作为配件可由市面购入,亦可自己制作。勋章的背面,有一个特定的编号,编号由主办方分配给每一位制作者,如果你访问手形勋章项目官网,可以查阅编号的归属与制作者的相关信息。


(上):手 形 勋 章 制 作 过 程
(下):手 形 勋 章 项 目 网 站 首 页


项目初始,主办方即强调此项目是为接受者即医护专门人士而设,并非为制作者。通过一个手掌大小的小物件,来纪念奉献与牺牲精神,这一想法是基于对Ex-Voto习俗的回应。Ex-Voto(拉丁语-译注)与基督文化有关,通常指信徒为还愿所用的“奉纳物”或“谢恩物”,详细些说,它是一种由银细工手工制作,充当上帝与信徒之间交流中介的小型金属物件,承载了信徒对上帝或圣人的感恩与祈福,集中收藏于教堂或礼拜堂内,作为信仰的见证
。它的形态多变,有圣人雕像,心形和眼形等。这一设计动机——在奉纳物的背面镌刻上帝或圣人创作的奇迹,是为了以符号化的刻迹向后人传达信息。


2019年,艾瑞斯和吉米娜曾联合策划过一个展览,探讨当代首饰如何解读“Ex-Voto”。虽然“Ex-Voto”本身并不是一件首饰,但它无论尺寸、材质和意涵都与首饰有着众多的共通。展览之后,新冠疫情接踵爆发。两人本能的开始思索以“Ex-Voto”精神回应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于是发起了该项目,并很快获得声援。目前,全球累计共有3000余名勋章制作者参与到该项目中来。


(上):手 “手 “ 相 传 的 见 证
(下):医 护 和 她 们 的 勋 章


很遗憾,我自己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老实说,我之所以没有参加,是因为我不太信任"首饰"在大灾期间存在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很后悔我没有参与其中。以下我将描述我的内心重获对首饰的“信任感”的心理转变。


我没有参加的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单方面设想新冠疫情对医务人员造成的身心危害。我深感他们需要更多的基础支援,比如:与他们的辛劳付出相匹配的必要的报酬以及后续高质量的休憩。在日本,每当发生重大灾难,民众都会向受害者提供一千只纸鹤**这是日本的传统习俗。有关详情,请访问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e_thousand_origami_cranes),以示感激、安慰与祈祷。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叠制大量的纸鹤是一件令人困扰的事,我认同他们的观点。(如果使用贵金属和宝石,可以增加货币价值,但那只是材料的价值,而不是首饰的价值)。对我来说,“手形勋章”行为大体类似千纸鹤的派送与馈赠。当然,这一认知,在我看来,无形中否定了我一直钟爱的首饰文化,同时也否定了我所尊敬的那些制作者——即该项目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就在我为此深感痛苦之时,手形勋章项目正在稳步开展,Instagram平台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张贴的各类设计与勋章样式。越多的浏览令我越发的兴奋,相对应的,内在的痛苦也就莫名的加剧。如果能像批评纸鹤的那些人一样,对此项目提出客观的评价是最好不过,但是首饰对我说太过亲切,以至于我不忍这样做,而且在那一刻,老实说,我由衷的反感自己对首饰之可为的不信任感(そのくせジュエリーが持つ力を信じきれない自分が嫌になった)


改变我迟疑思想的机缘出人意料。有一日,就在将手形勋章交付医护之后的一个月,我在浏览Twitter的过程中,读到一名来自美国急诊科医生的推文。这些推文由一系列推文组合而成,共17条。每一条都描述着疫情期间医护出勤时发生的事,以及他个人的感受与想法。以下是所述内容的摘要。


某日,当他正忙着与一名新冠病人打交道时,一名护理人员将一名呼吸困难的病人带了进来。当病人换上医院的长袍,他发现病人身上有很多的纹身,包括标示纳粹特质的Swastika
(即“卍”字饰-20世纪纳粹党徽-译注)字样。这不是他第一次经历这种状况,相反,他已惯于看见纹有Swastika字饰纹身及种族主义者病患出现在他的面前。每当此类事件发生,他的身体都会不由的颤抖,但他也总是对自己说:“这个病人需要医生,该死,我就是那个医生!”,因为默诵此咒有助改变此刻的怨念,以专注当下需要跟进的事。但是这一次,该咒语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他意识到自己已达极限。这便是这位医生的心声,推文中,他也特別提到医护在大疫期间感受到的恐惧和无助,同样的无助感与压力也源自那些称他们为骗子,并声称疫情只是神话的人。


这条推文暗示的是,一个具有极大负面意义的符号,可能是打破人最后的心理防线,令人心碎的最终推力(特别是“纹身”,作为一种行为,是要通过对身体的直接伤害予以完成,这表明,接受这一行为的个体,对该符号以及符号背后的意指所呈现的信仰之强烈程度,以至于要将此意指在身体中内化)。那么,容我们换个思维,既然此状况可以发生,那么与此状况截然相对的“善”是否也可能发生,后者这一情势下,“善”的象征之意是否可以防止临界的思想像堤坝般崩溃?我一直专注于对医护的基础安全支援,以至于缺乏对这一角度深入的细思。



自古以来,“手”已被赋予各种意涵。回顾历史,将“手”作为护身符或情感象征的实例不甚枚举。“手形勋章计划”中的手是善念的象征,这不仅可以解读为一种支持的手势、且是愈合不同人群之间关系的纽带,可以与创造的过程与手工的力量相联系。手的形状也使我们想起洗手作为预防感染,这一措施的重要性。


 

镌 刻 在 勋 章 背 面 的 数 字 标 记 



然而,即使善意的象征具备让人前瞻的力量,但是我依旧认为,它的作用力无法与纳粹标识所缔结的强大冲击与震撼相提并论。哪怕是须臾间的辐射力,足以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被伤害者极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方可治愈。我认为恶意符号和善意符号之间的关系,有些类似硬币的两面,在“手形勋章”项目中,数字是弥补这一权重劣势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要有大量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为防止个体制作者被庞大的参与人数所掩盖,以努力确认他们的身份,从而识别及具体化个体的存在价值。(如前所述,可通过网站查看镌刻在勋章上的数字编码,以获取制作人的相关信息。)


此外,收到勋章的医护人员通过查看勋章上的数字编码,也可了解项目前后究竟有多少参与者,已经或将要对医界表达致敬。而且,如果我们将“Ex-Voto”中创作者的角色,作为上帝与信徒之间的中介,应用于手形勋章项目,那么我们可以说,参与该项目的制作者(或创作者)是医护与公众之间的中介。换句话说,当我们认为每个创作者都是公众代言人时,每一件勋章的权重就变得愈加深重。


最后,我想特别提一下对首饰“固有观念”的思考。
(作者的大意是,对于首饰一般价值的认知与取态,具有广泛性,但这很可能会形成对这一文化认知的“刻板印象”或“固有观念”-译注)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勋章通常只颁发给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因此,当医护佩戴遵循典型勋章格式的“手形勋章”时,周围的人会迅速意识到他们完成了一件值得嘉许的事。这也与“Ex-Vote”的功能相匹配——传播承载关于圣神成就的相关信息。


即使首饰的功能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在面对诸如传染病传播等重大灾难时,它可提供的协助,仍排在优先事项的较低位置。的确,这就是首饰之为首饰的客观属性,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并希望将其功效惠及那些需要它的人。在充分利用手工的力量、象征的力量、小体量物件的力量,以及首饰独特性的同时,有时我们也不得不“明智的”利用一下珠宝首饰根植于普罗大众思维中的刻板印象。


我必须说,我的确花了较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在首饰领域可能会有人对其失去信心,也许有一天,我也可能再次对此失去信心。我决定仅以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希望铭记自己,在这段特殊时日,基本思路的转向。


佩 戴 “手 形 勋 章” 的 医 护 合 影 留 念




为了避免造成误解,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信任你所从事的领域,与一味的肯定该领域以至于失去对该领域的批判性思考,有着根本的不同。事实上,我认为如果没有批判性思考就无法建立信任。我要说的是,重要的是找出在既定的状况下,确认自己在该领域中可做的事,并专注于此。这正是“手形勋章项目”让我体会到的关键所在。

 



(全文完)



原作者:秋山真树子  Makiko Akiyama
译作者:王家而  Jade Wong
润稿:「三声」
编辑:「三声」

关于原作者:秋山真树子,197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2000年毕业于位于东京都的Hiko Mizuno珠宝学院,当代首饰专业。后留校任助理讲师。目前,她是一位全职艺评人、翻译及撰稿人。主要撰写与首饰文化相关的评论文章。她是《Spring/Summer 16_Green Gold》的合著者(由Schmuck2编撰,2017年出版),日本艺术家个人专辑:《Jiro Kamata: VOICES》的合著者 ( 德国Arnoldsche艺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同时也是“Art Jewelry Forum”日方首席代表。

关于译作者:王家而,先后受训于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及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首饰与金工设计系,后又留学日本东京,主修日本语。为2020“手形勋章项目”香港区主要联络者、参与者之一。曾就职位于香港中环的Obellery当代首饰艺廊,负责艺廊工作坊日常教学、营运与行销工作,侧重中日文转译及推广。目前是一位居港全职设计师。


日文原文:
https://makikoakiyama710.tumblr.com/post/644416929945305088/%E3%83%8F%E3%83%B3%E3%83%89%E3%83%A1%E3%83%80%E3%83%AB%E3%83%97%E3%83%AD%E3%82%B8%E3%82%A7%E3%82%AF%E3%83%88%E3%82%B8%E3%83%A5%E3%82%A8%E3%83%AA%E3%83%BC%E3%81%AE%E5%88%86%E9%9A%9B%E3%82%92%E8%80%83%E3%81%88%E3%82%8B?fbclid=IwAR1CD5ZduIkX4FhzN52jr4cX2CRgNZAJsoTEyyogeTZ4bCgYJner7uRrNWc


项目网站:

https://handmedalproject.com/ 


项目instagram信息:

https://www.instagram.com/handmedalproject/





        往昔聚焦   之【饰品与建筑】:

        三声|回顾   SCHMUCK:无装饰的裝饰

        三声|回顾   设计基础课:总结篇






关 于 「三 声」

ABOUT 「THIRD VOICE」

        

 



「三声 | 饰品与文化略记簿」:一间独立媒体公众号。以笔记体方式纪录、解析、讨论与饰品相关的文化议题、文化观念及文化事件。除在线传播,线下实践拓展至: 设计、出版、实验室、展览等。为便于归档与查阅,「笔记薄」以英文 26 个字母为母题,逐一发声。始于2020,全球穴居期。

Third Voice |  Notes on Jewellery & Culture, is an indie blog/vlog/...where the jewellery-related issues, notions & events would be recorded and interpreted widely on. Apart from online podcasting, the offline approaches: design, publishing, laboratory and exhibition are also synthesized as one in practice. All notes, in that sense, serves in alphabetical order for archiving and checking to voice out. Starting from 2020 - a year of global homing.




「三 声」有 声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络



「三 声」会 客

THIRDVOICE2020@gmail.com



 转 发 订 阅    |  友 爱 三 声

   艺 道 薪 传    |   普 惠 他 人 




籍 论 饰  |  见 未 来

「三 声」有 幸!




你 关 注,所 以 你 “在 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