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十八)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章节:绪论
作 者:孙淑艳
单 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1
课程介绍与课程目标
课程介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是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系统观念、工程观念、创新观念,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教师助学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教师严谨科学的教风,引领学生严肃认真的学风;通过课程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领域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建立科学规范意识。
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具有分析电子电路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识别复杂电子系统的功能,并根据需要选择设计相应的电子电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诚实、正直的人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2
案例介绍与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当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课程所涉及的电路千变万化,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加上课程概念多、模型多、方法多,而且对前续课程知识的要求高,所以入门比较难;另一方面,课程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如何从理论分析到系统设计、从图纸绘制到产品制作,从科学思维到工程思维,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基于课程这两个突出的特点,这门课被学生们戏称为“魔鬼电路”。
那么,怎么才能把这门课讲好,并让学生能够学好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很重要!
本案例介绍一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聚焦于学生“应该得到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得到了什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案例设计与教学过程
案例设计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由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入门难和工程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建立工程观念、系统观念,并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电子电路的问题,追求一种妥协之美和折中之美是非常难的。怎么帮助学生快速入门,并且顺利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这门课的学习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绪论中给大家介绍一种学习理论。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知道他们获取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基于自有的知识和自身的经验建构起来的,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对“魔鬼电路”的畏惧心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过程
(1)通过一个童话故事介绍一种学习理论,聚焦“学生中心”理念,阐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新生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助学功能;
(2)课程导入:通过几张年代感比较强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我们接触到的电子产品从物理层面到有线层面、再到云端层面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我们的生活愈发便捷,离不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探讨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里会获得哪些知识,会学会哪些技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哪些问题?
(3)展示课程图谱,并引用大连理工大学李志义教授总结的知识关联的6个维度,告诉学生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不是就事论事和非此即彼,是相互联系的,要把自己的学习置于更广博的学习情境之下,在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
(4)引入课程的“教学五步法”,包括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融会贯通五个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WWHD”的方式,比如:模拟电子技术要解决什么问题?What;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Why;如何解决这些问题?How;检验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即实践和应用,to Do。
4
案例特色与教学创新
案例特色
(1)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教学五步法”,将传统单向、开环的传授转变为有反馈、闭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关联,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从而建立系统的观念和工程的观念。
(2)构建了课程图谱。图谱中引出全部章节的知识点,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位置,并且关联相关的后续课程。有了课程图谱,大家就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置于更广博的学习情境之下,对所学知识的体系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当将来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地迭代达到量到质的变化。
教学创新
教学创新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
(1)教——展示认知逻辑,以知识讲授为载体,按照从全局到局部,再从局部到全局的逻辑,引导学生领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不单纯讲知识,在整体认知模型中讲知识,通过知识完善认知模型。
(2)学——输入式学习和输出式学习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助学,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环节,建立工程概念,将输入式学习和输出式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育人目标,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5
教学成效与教学反思
教学成效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得学生在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将自有的知识和自身的经验采取建构的方式产生知识的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工程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建立起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与科技进步同频共振的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截取部分学生课程总结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他们的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帮助,具体反馈如下:
贯通电1901王天龙 1201910709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是有帮助的,以前我是机械死板的学习,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学一堂课背一堂课,费时又费力,现在我学会归纳、总结,新旧知识相结合,发现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知识就像一个连环套,知一懂百,总结出自己的规律和经验,知识更牢固。
贯通电1901张琦悦 120191010323
之前我对“学习到的知识点究竟如何能够成为未来的职业内容,“学习”这回事又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很困惑,在模电课上听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感觉被指点迷津,在我看来,在老师的教导中,思想和知识建构才是真正引导她对知识进行“有指导的发现”的钥匙。
贯通电1901曾鸿卓12019101120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让我看清知识大山的轮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过程之间的变化都是思考的结果。在孙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总是能让我很好的认识到知识的主要框架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如“有一利必有一弊”这一分析思想让我们深入人心。
教学反思
本教学案例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从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度出发,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讲解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科学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通过本案例及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这一育人目标较好地得以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丰富和立体的,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我必须做一个不断学习和持续丰富个人内涵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
作者简介
孙淑艳,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主编“十五”、“十三五”以及出版社规划教材多部,主持多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和省部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多次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兼任北京高教学会电子线路研究分会北京市电子学会电子线路分会理事,华北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联席会委员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微信公众号
ncepubjjw
华电微教务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