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十九) | 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华电微教务 华电微教务 2023-01-05

案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程图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章节:第 5 章第 2 节

教      师:杜冬梅、李红、张志、杨志凌

单      位: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课程介绍与课程目标

#  课程介绍  #

《工程图学》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一线教师9名,实验员1名,承担着全校的图学类课程。此课程是工学类本科生的重要必修技术基础课程,是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能够拓宽学生思维方式和启迪工程师意识,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夯实必备基础,对构建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课程分为机械类、近机类和非机类,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必修,学生受益面大,影响深远。

#  课程目标  #

《工程图学》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投影原理和方法,制图基本知识和专业制图知识,绘图和读图方法,建立工程意识,积累工程知识,夯实工程基础;能力目标:培养熟练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空间分析和对空间几何问题的图示和图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程素养。素质目标:强化科学精神和工程素养教育;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有效融合,实现素质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目标。

案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案例介绍  #

读图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读组合体的三视图是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读图的要点和方法的讲授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研究方法、探索精神融入到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的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案例采用问题引入式、讲授式、启发式、举例式、讨论式、讲练结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合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从知识层面和思想层面都学有所获,有效起到育人育才作用。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掌握重联系和抓特征的读图要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两种读图方法;熟练应用读图的要点和方法读懂组合体的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并构想出相应的立体。

能力目标:培养读图、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政目标:

(1)提高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要有整体思维、主次意识、重联系深分析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小心求证的严谨科学态度,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案例设计与教学过程

#  案例设计  #

本案例为“读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知识点:读图的要点、读图的方法、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授课时长为90分钟。案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图1  案例设计思路图

设计时以教学知识点为主线,合理挖掘知识点中蕴涵的思政元素,采用问题引入式、讲授式、举例式、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讲解中。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和认识论中的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探索精神融入到理论知识的讲授中,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读图的作用与意义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第二阶段讲授读图的要点、方法、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第三阶段总结和布置课后任务。第二阶段知识讲授和思政融入的教学过程如下:

读图的要点

(1)知识讲授

采用问题引入式,引入两组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和讨论式讲解理论知识。由图2可知,两个视图不能唯一确定它们所对应的形体,需要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分析。分析图2和图3可知,抓住立体的特征视图能既快又准确的构想出相应的立体,读懂图样。

图2  用联系的方法读图  

图3  分析特征视图读图

(2)思政元素融入

由重联系和抓特征的读图要点拓展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分析问题时需要用联系的观点去全面地分析问题,看待事物要从整体、多角度看,这样才能还原事物的原貌。解决问题时应该分清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读图的方法

(1)知识讲授

采用讲授法讲解两种常用的读图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并举例。形体分析法适用于形状和结构清晰的组合体读图,线面分析法适用于切割式组合体读图和视图难点部分的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读图的方法

(2)思政元素融入

由根据不同视图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读图方法拓展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当需要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化繁为简,逐个解决。一些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深入剖析内部,才能对事物本身有深刻的认识。

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

(1)知识讲授

先采用讲授式讲解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的分析和绘图方法。然后采用问题引入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式,通过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采用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第三视图,构想出新颖的立体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

(2)思政元素融入

根据两视图画第三视图的过程,体现了“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式,通过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对实践结果进行验证,从“灵机一动”到“豁然开朗”再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意识、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小心求证的严谨态度。

案例特色与教学创新

#  案例特色 #

本案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与知识点的讲解过渡自然,融入度较好,每个思政点所用时间为2分钟左右,即能起到思想引领、价值塑造作用,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听课效果。

#  教学创新  #

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知识特点,恰当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将问题引入式、讲授式、举例式、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式有机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成效与教学反思

#  教学成效 #

直接成效:通过合理设计例题,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讨论和课间交流明显增加,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间接成效:通过思政元素地自然融入,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提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将来用所学知识报效国家。

#  教学反思  #

在《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育才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政元素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自然融入。本节思政元素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针对本课程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引入大国工匠事迹传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分组测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分析我国设计软件和制造业现状鼓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志向等。另外,授课教师敬业爱生、求真严谨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

致谢

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骆小平老师在《工程图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给予的指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