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二十一) | 全民抗疫,保险担当

华电微教务 华电微教务 2023-01-05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保险学》

课程类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作      者:韩宝庆

单      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01

课程介绍与课程目标

课程介绍

《保险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专选课。本课程在系统介绍保险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基础上,对保险实务也作了全面介绍,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目标

在学习保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保险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保险理念,深刻理解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保险学无处不体现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互助与诚信,完美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范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

案例介绍与教学目标

案例介绍

2020年春,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中国保险业当仁不让,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使命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根据《保险学》第二章“保险制度”中有关“保险的功能与作用”的教学内容,结合保险业在疫情中的感人事迹,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素材进行有机融合,设计了“全民抗疫,保险担当”的主题课堂。

教学目标

让学生深刻理解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辩以及与他人高效合作的能力。开展感恩教育、担当教育、反思教育与辩证思考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自觉担当青春使命,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

03

案例设计与教学过程

案例设计

(1)

设计理念

“全民抗疫,保险担当”主题课堂秉承我校“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谨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选取保险业“抗疫”相关素材,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讨论思辩,开展一场形式新颖、卓有成效的互动协作学习之旅。

(2)

设计思路

主题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观现象―读行业―省吾身”的逻辑思路进行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保险业“抗疫”素材与教学内容“保险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机融合。

(3)

教学内容

本主题课堂分为三个环节:

一是观现象。了解保险机构勇于担当的“抗疫”先进事迹。

二是读行业。分析保险行业经此一“疫”,所遭受的冲击与危机中蕴含的机会。

三是省吾身。基于前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一名保险从业人员,将如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本环节是主题课堂的升华,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及爱国情怀,养成诚信敬业、积极主动、终身学习的工作习惯。“自省”环节可以说是检验本次主题课堂成效的“试金石”。

(4)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保险机构勇于担当的“抗疫”先进事迹,深刻理解现代保险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科学引导学生反思作为当代保险职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疫情”下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教学过程

主题课堂包括三个环节(见表4-1):

(1)

观现象

教师在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授课主题、课件及安排,布置课前任务: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找2-3则各大保险公司参与“抗疫”的素材和资料。

课上,教师在介绍保险的功能与作用时,结合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适时引出保险业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体现行业价值与社会担当,做好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的话题。接着,让学生结合课前查到的资料,思考保险业在“抗疫”中可发挥哪些作用?同学们纷纷参与课堂讨论,气氛热烈。之后,教师利用第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点评同学们的发言,并总结保险业在抗疫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表4-1  “全民抗疫,保险担当”主题课堂教学环节一览

(2)

读行业

在“读行业”环节,教师首先指出,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多数行业受短期冲击影响明显,对全球产业链、商业模式及展业模式等均产生一定影响。随后话锋一转:疫情给保险业带来哪些冲击?又带来哪些机遇?中国保险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然后,教师把同学们分成5组进行讨论,并提醒大家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同学们利用课程平台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互动,畅所欲言。各组分别推选代表进行了总结发言(见表4-2)。最后,教师进行了点评。老师对同学们能够用辩证、理性的思维模式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肯定了同学们积极讨论、友好合作的学习模式。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种集体创作的体验真好!

表4-2疫情给保险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分组讨论情况汇总

(3)

省吾身

人在反思中成长。疫情是一本生动的“保险教科书”,不仅倒逼保险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让每一位保险从业人员深刻自省。

在第二环节临近结束时教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爱的保障,做有温度的保险经理人”,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准保险职业人”在疫情时刻,如何做好自己?并布置了课后任务:假设你是一名保险从业者,面对“疫情”你将如何应对?(请从如何提升自己的保险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以及在心怀祖国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课后,同学们以“积极主动”、“要事第一”、“以终为始”的习惯为指引,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并以文字形式提交。教师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了点评,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经过反观与自省,同学们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04

案例特色与教学创新


案例特色

本案例实现了课内知识和课外素材的有机融合、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渗透,向学生传授了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风险和保险知识。

教学创新

本案例以“互动式”教学为基调,启发为主,讲授为辅,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方法进行授课。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自我反思提升的能力。

05

教学成效与教学反思

教学成效

(1)

系统了解了保险业抗疫先进事迹

在抗疫斗争中,保险机构不仅积极捐款捐物,还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积极应对,比如在第一时间推出众多惠民举措,包括应急预案、24小时报案热线及无接触理赔绿色通道等。另外,很多保险机构免费向一线医务人员、部队官兵、媒体记者赠送保险;积极扩展保单责任范围;取消免赔额限制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业保险公司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

加深了疫情对保险业影响的认识

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主题课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疫情的影响,同时能更有意识地关注疫情下的保险业动态,学会用理性、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在“自省”中成长

学生们通过对保险业抗疫事迹学习,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保险的功能与作用”的内涵,思考作为一名现代保险职业人应如何更好地提升自我,回馈社会,抒发爱国情怀,更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的安危,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1)

选题恰当,确保思政元素自然融入

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生搬硬套。否则,不仅不会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使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大打折扣。所以,选题至关重要,一定要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找到契合点,精心构思(如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计、案例的嵌入、授课节奏和进度的把握等),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完美契合。

(2)

扬长避短,合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主题课堂综合运用“课堂派+腾讯会议+微信群”三个平台进行授课。运用课堂派,在课前发布课程学习资料与任务,学生提前预习,完成任务;运用“腾讯会议”实时同步授课,并通过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讨论;课后发布作业,及时追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平台会统计每一位学生具体的学习数据,可供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3)

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课程组秉持“互动”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导入、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授课,课堂互动频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均体会了一次愉快、高效的集体创作学习之旅。

06

作者介绍

韩宝庆,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教研室教师,教学分委会委员,法与经济学博士。

教学方面,主讲《保险学》、《国际商法》与《国际结算》。2019、2020年教学质量考核均为优秀。6次获“教学优秀奖”,4次获“优秀班主任”并入选“教学名师培育计划”。201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国际贸易竞赛获一等奖,被评为“最佳辅导教师”。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独立撰写的原创案例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主编教材《国际结算》被国内上百所院校作为指定教材,2019年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并于2021年列入“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目录。所著《国际商法》为国内首部以“图解”为特色的国际商法教材,2014年获当当网“人气好书”。

科研方面,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参与了16项科研项目。独立出版著作多部,所著《轻松8步学外贸》曾荣登2010年新华书店贸易经济类图书畅销榜前10名,并被中华考试网、世贸人才网、启文教育等多家网站作为为外销员考试指定用书,龙商外贸网推荐外贸书籍。专著《轻松应对出口法律风险》获当当网五星好评,好评率100%,被聘为中国海关出版社数字出版项目专家,并特邀为“乐贸”图书10周年撰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