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儿子从小创业还都是大学霸,她如何兼顾个性培养和规则教育

2017-10-28 孙红丹 少年商学院

在家上世界名校通识课

点击标题下方“少年”关注

口述|孙红丹

原文采写|张瑶

授权自公号:外滩教育(TBEducation)

编辑|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学院君说:本文的主人公是美籍华人孙红丹,她的大儿子被麻省理工大学提前录取,小儿子现在美国“小常青藤”高中——Philips Academy Andover高中就读。一家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多年,她采取的却是“中西融合”的教育方式,聆听她的故事,我们领悟到的是,家庭如何在不经意间培养孩子无法取代的软技能。

 

迁徙三国、转学11次

塑造孩子强大自学能力

 

1995年,我的先生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前往美国,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我们决定一家都迁往美国。当时,大儿子Tim才6岁,我们看到他在科学方面的天赋,但那时我们对美国教育还一无所知,只知道美国有一所学校叫麻省理工,我就有一个幻想,希望孩子能去那里读书,所以就把MIT三个字母倒过来取名了。

 

最初五年,由于身份、工作等原因,我们在美国、加拿大和瑞典三个国家之间来回折腾,自然就要不停地搬家。

 

大儿子Tim在入读Phillips Andover(被誉为美国“小常青藤”的Philips Academy Andover高中,下称“Andover”)前,已经转学了11次。


 

这段经历逼着他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有的知识,他在这个学校学过两遍,有的就完全没学过,所以他就自学不懂的课程。当时,他去Andover面试,面试官问他:“为什么要考我们学校?”他说:“我之前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都太简单了,老师一堂课50分钟的内容我10分钟就看会了。”

 

当然我们一直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尤其是我先生,他认为大学本科和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学生要有自学能力,你看研究生们都得自己做调查。所以,我们平时就给大儿子一本书,让他做题,要求他不会就问,一提问,很多知识就给串联起来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他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复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其次,我在孩子成长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应该就是陪他们做亲子阅读,每天45分钟,除了有时候我要出差工作,亲子阅读几乎没有间断过。各类型的书我们都读,比如科幻、历史、童话等等,有泛读和精读。

 

亲子阅读确实培养了孩子很多学习习惯、很强的学习能力,比如复述和记忆的能力。我经常是讲完一个章节,然后把书合起来,让他总结下刚才说了什么。有时候还培养他举一反三的能力,我编一个故事,他接着把故事编完。现在家长主要是“看着孩子”,让孩子自己读,我是有意识地和孩子互动。

 

这个亲子阅读其实特别有意思,孩子一到晚上,就撅着屁股说:“妈妈,读书了”。不读书,就拍床:“快点,快点”。有时候不读书,他们就不肯睡觉,这俩孩子说话识字都很早。当然,美国这方面的资源也很好,书都有分级、分主题、分年级,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也方便了很多。


(本文作者和她的两个儿子)

 

中式应试技巧

助孩子爱上数学、克服短板

 

Tim八年级的时候,我们搬去了美国的一个镇,这个镇的初中注册了美国初中数学竞赛,他一旦接触到这个机会,就非常珍惜,不遗余力地刷题。

 

当时放春假,马上就要参加州立的初中数学竞赛,Tim用两周的时间做了2000-3000道题目,做了一箱的纸。他参加考试并且成绩在不断提高,最后非常幸运地进入全麻州前四名。大家知道麻州的教育水平全美第一,Tim只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取得这个成绩,这对他来说,算是一个里程碑吧,是人生的一个转变。

 

Tim确实有一些数学上的天赋。当时参加数学竞赛,Andover高中的姊妹学校Exeter数学竞赛总教练说,大儿子可以在考试中学习。在我看来,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寻找规律,有数学学习技巧,这还是得益于在中国的数学学习方法。

 

要说数学对Tim的影响,我觉得主要还是毅力的提升。我们都知道美国很注重体育运动,崇尚“athlete(运动员)”,但还发明了一个词叫“Mathlete(数学运动员)”——他们认为,数学也体现了一种体育精神。一方面,当你遇到数学难题,要钻研琢磨;另一方面,数学比赛也会推动孩子往前发展,Tim后来参加全美高中数学竞赛决赛,就接触了全国的数学高手。

 

之后,Tim就经常去参加数学比赛,因为数学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一旦进入一个层次,它们会推着你不断上升、去参加更难的比赛。

 

在数学比赛中脱颖而出,也帮助Tim克服了性格短板。他曾经非常内向,别人打电话给他,他都有点脸红;孩子们之间交流,他也基本不吱声。但自从他参加数学竞赛后,就变得越来越自信。他经常代表学校或者地区去参加比赛,也经常领奖。

 

把美国人的“分享精神”植入体内

 

在那之后,我就对Tim说,你在数学这方面真的有能力,你就在暑假里做一些培训,去教别人。他觉得一个小孩十年级干这些事不太可能,我说没问题,我帮你做市场,你去准备一些课程。

 

然后,他就准备了2-12年级的数学大纲,之后招到30多个学生。他教得非常好,我们事先也都听过他的讲课,所以他的创业就从这儿开始了。这个班主要是招一些当地的中国孩子,儿子当老师来教他们数学。

 

有一次,有一个妈妈来送孩子上课,孩子特别不情愿,他妈妈就推着他往教室里走。Tim看见了就说,“阿姨,你走吧,没事”。结果,那孩子一进教室就趴在桌上睡觉。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他一上课就先解几个题,然后孩子们开始拍桌子抢答,气氛立马就活跃了,那孩子马上就精神了。

 

受美国精英教育的“分享”精神影响,我希望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帮助别人,让他办班,是因为觉得他有这方面的能力要分享,他可以帮助一些原来没有基础的孩子学好数学。从结果来看,这些孩子也确实从中受益。

 

再后来,Tim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提前录取,美国的一家报纸《世界日报》对他做了整版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说,“我原来就是学习型的人,后来教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我也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和沟通。”

 

通过办班,他觉得自己的价值、管理组织能力都提高了。这大概就是美国重视课外活动的原因——学生可以真正离开书本接触社会,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然后体验人生价值。


(Tim和弟弟Harvey)


从十年级开始办班,Tim共坚持了3年,后来他在MIT主攻计算机专业,没那么多时间给孩子面对面上课,但是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把这个数学教育项目搬到了线上,这是他第二次创业尝试。

 

受Tim创业的影响,小儿子Harvey也带着高中同学做了一个化学网站。Tim还主动教小儿子说,“创业就是解决痛点,把别人的问题解决,就有价值”。

 

当时, 小儿子面临的“痛点”是——学校九年级开始学化学,老师们都有三十多年的教龄,课程设置特别难,但是孩子上完课又没题做。所以,小儿子就组织同学做了一个大型的化学网站,这个网站有几千道题和150个视频,这些都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大纲做的。

 

做这个网站时,小儿子把他从小的那些本事,比如编程技能、录视频在YouTube上做讲解等都用上了,我们还觉得他挺厉害的。深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小儿子想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这跟他高中的校训有关系——Andevor高中的校训就是“不自私”,提倡社区服务和社区贡献。


(小儿子Harvey在录制自己的课程)


尊重天性与讲究规则从不矛盾

 

不过,在Tim小时候,他在“爱心”这块就不是做得很好,但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他。小孩儿都是自私的,并且越是学习好,越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比如说,家里有什么事要做,小儿子立马就下来了,但是Tim可能叫三遍才去做。

 

当时,我们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告诉Tim:“如果你以后想做一个领导者,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你现在这样就很没有吸引力。”

 

后来,Tim去听课,观察美国真正成功的精英有什么素质。他发现,精英都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他现在对身边的人以及自己的创业团队,都比较有爱心,用我先生的话来说,大儿子越来越像“CEO”了。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但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讲究规则,也就是“follow the rule”一样很重要。Tim小时候也有拖延症。我跟他说好11点去医院看病,结果我接近11点回来,他还没起床。我说你还去不去?他说去啊,我说你这样肯定是迟到的。他说,那就打电话跟医生说一下,我说,谁等你啊。

 

最后,这个预约就取消了。还有一次,他上学起来晚了,我们就没送他,那天他就没去上课,最后他都哭了。拖延就是不尊重别人,孩子都觉得自己最重要,别人无所谓,但其实别人也很重要。


 

总的来说,我会有意识地弥补孩子的劣势,Tim在早期是个典型的中国式成长的孩子,虽然成绩好,但是在体育方面完全不擅长,我让他学跆拳道,学游泳,他都是看热闹,不想去锻炼身体。我们告诉他这样不行,身体素质很重要。

 

当然,他最终改变也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关。他有一个小时候的朋友,比他大一届,后来这个朋友从加拿大飞到波士顿,Tim看到朋友变成一个又高又帅的小伙子,但他自己还是一个小胖子,就觉得自卑,所以他就开始游练习泳和跑步,他现在是个运动健将,每天坚持锻炼。

 

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商业模式和教育理念结合起来,用CEO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所以,家长就不再是打工的形式,只对孩子接送,做后勤工作,而是把孩子当作事业来培养,这就要求你很懂得孩子的优势、学习情况,包括培养人才的标准、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你在这个领域里具备怎样的资源。

 

换句话说,孩子是你的产品——你要了解你的产品,当然要读懂你的孩子,根据他的特点和特长,来挖掘他的亮点和潜力,然后加大培养。不是随波逐流,看别人的孩子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让他们学钢琴、小提琴、数学等等,而是要从细节上考虑孩子的前途。这正是作为一个家长的责任感。




作者与授权


本文首发于外滩教育(TBEducation),我们已获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少年商学院微信相关文章


别用眼界框住你的孩子

复旦附中全能学霸的学习法宝

藤校未来录取主要看这份档案

她家“承包”美国顶尖名校的奥秘

13岁女孩如何不靠天赋履历进入牛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