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不苛求孩子作业零失误,犹太人这样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Nana 少年商学院 2022-06-09

文 | Nana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线上教学开学快两周了,家长们的反应却不怎么乐观:


孩子上课睡着被抓包、走神跟不上课进度、一节课能喊十几次“妈妈来帮我”。可谓是,网课划水一时爽,开学考试做文盲。


把孩子送去学校还好,眼不见心不烦,可一旦在家里看到孩子过目就忘、上课划水的学习状态,家长就容易变得“易怒易暴躁”。


几节课下来,家长和孩子首次达成了共识什么时开学?


不得不承认,我们花大精力“威逼利诱”孩子多学一点,其实喂过就吐,根本没有吸收,过不了多久就把学到的知识都丢了。


这种「听完就背、背完考试、考完就忘光光」的学习状态,也正是教育学博士全声洙,在担任小学、中学和大学三十多年的教职生涯中,发现的问题所在。


辅导孩子学习和写作业,真的没有更好更高效的方法吗?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找到了犹太学习法。


在哈佛、耶鲁等名校大学,

每5个中就有1个犹太人

 

提到犹太人,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他们都很聪明,那里盛产“天才”。

 

福布斯杂志曾报道,世界上前四百万名的亿万富翁当中,犹太人占了60%,但今天犹太人总人口数还不到全世界的9.3%。

 

更有数据表明,在哈佛、耶鲁等顶尖名牌大学中,每3-5个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


 

实际上,他们不是天生聪明,而是自有一套培养孩子的做法。包括:对任何事都心存怀疑,具备针对凡事发问的能力;多方阅读,拓展知识;籍由赞美,培育自信;学习多种语言。

 

犹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提问与讨论。

 

世界上有30%的诺贝尔奖得主、常春藤联盟学生,都是用一种叫“哈柏露塔”(Havruta)的教育方法教出来的。


这套方法贯穿日常生活,教出了爱因斯坦、斯皮尔伯格、扎克伯格等各行各业的翘楚,也是犹太民族教育孩子的最高原则。

 

“哈柏露塔”的原意接近英文的fellowship,有伙伴关系、友谊的意思,是两人一组,透过提问、回答及反驳来进行讨论与辩论。



但重点不在于辩论输赢,而是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倾听与思考。它注重培养孩子“由内而外地学习”,可以不需要老师,引导学习自主高效学习。

 

这种方法,不强调师生关系,而是所有成员以平等的同学关系互相学习与教导。一个人扮演老师,另一个人扮演学生进行讨论,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身份的区别,而是在同等地位中,进行大量的互相讨论学习。

 

讨论的目的并非为了找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重点在于讨论的过程,也就是问题的设定、逻辑的整合性等。

 

相比预习,犹太学习法更注重复习

 

哈柏露塔学习方法,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度过许多思考与讨论的时间,所以彼此在心灵上可以有许多交流。

 

这也是犹太妈妈骄傲的地方:


你的孩子能找你聊天超过两个小时吗?


哈柏露塔学习法下的孩子,可以。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用问答讨论、而非指导纠正,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


 

比如扎克伯格的父母,总是鼓励他解释自己的想法,“真有意思,那么,解释给我听听看吧!”


扎克伯格的父母,在其成长的路上鼓励他提出疑问,而且以有逻辑的方式与他讨论,无论他提出多么匪夷所思的问题或答案,都不会感到不耐烦。

 

提出问题更是哈柏露塔的精髓。


想要与他人辩论,就得努力提出震撼对方逻辑的问题,看似再理所当然的事,也还是要提出疑问。久而久锻炼成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也具备了创意与创造力的第一步。


 

这也是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犹太人从小习惯彼此提问、对话、讨论,敢与众不同。

 

在这种“思、辩”的学习观念影响下,他们更看重孩子的复习,而非预习。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课前要预习”,但仔细对比一下“预习”和“复习”,到底哪个更有效率?到底哪个能花更少时间收获更多效果呢?

 

犹太人认为复习更重要。相同的内容,第一次学习和第二次学习时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会有极大的差异。


预习就是一种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每个阶段原本都有需要学习的内容,但不少父母就是享受让孩子早一两年学将来的知识,看到孩子比别人“快”就满满自豪。


但事实是怎样的呢?这些孩子,花大量课外时间学习将来的知识,但在学校上课时却提不起劲,因为课程都学过了,想要认真上课也无法专心。


“就算大门在眼前关上了,

也要从窗户闯进去”

 

犹太人口中最常出现的两个问题是:你的想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想呢?如果孩子从来不问为什么,犹太父母会感到很不安。

 

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雅隆‧戚凯,现任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当他的学生要毕业时,他都会告诉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将来可能有一半以上会过时,或被证实是错误的。正因如此,他才会教导他们如何去质疑、去提问、去探索并体验。

 


卓越的教育成就和突破性的发展,不是正规教育体系可以一手创造的,学习也不仅限于正式的教室,或是面对面的教学。


卓越和突破是提问这种文化的产物,也就是以色列常用的「Chutzpa」一词,表示充满胆量、不接受「不」这种答案,就算大门在眼前关上了,也要从窗户闯进去。


通过提问来和孩子沟通交流,更是一门艺术。犹太父母认为,当孩子答错或犯错时,是和孩子进行哈柏露塔的最佳时机。



假设孩子端着装了牛奶的杯子却不小心翻倒:

「为什么会翻倒牛奶呢?」让孩子镇定情绪后,妈妈只要问这句话,孩子便会自行思考,然后回答。


因为太重了/因为我用跑的,才会翻倒/因为我没抓好杯子。


妈妈听完孩子的回答后,只需要附和他的回答,然后继续对话。


「牛奶洒在地上了,该怎么办呢?」


「要擦干净。」


「那要用什么擦?是毛巾、畚箕,还是汤匙呢?」

 

如果孩子回答汤匙,妈妈可以拿汤匙实际擦擦看。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变成孩子的知识。


在孩子犯错时,要关注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孩子犯错的行为。不把焦点放在孩子的人格或错误上,透过错误制造机会,让孩子学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不是让孩子找正确答案

而是要学会思考

 

基本上我们从小学到高中这十二年岁月里,会进行好几百次考试,寻找标准答案的能力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即使完全不懂,也拥有卓越能力可以圈选出正确的答案。


然而,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可以秉持好奇和疑问的态度,自己解决问题。


这也是哈柏露塔最大的威力,在于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力。


 

犹太人最常问的问题是「你有什么想法」。他们的讨论可以结合「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创造出「我们的想法」

 

举个例子——妈妈倒了一杯柳橙汁给孩子,并问他:孩子,这是什么?


「水。」


这种时候,妈妈通常会有这样两种反应:


“这怎么会是水呢?这不是水,是柳橙汁啊。”当妈妈说出这种否定的话,孩子会感到挫败、丧失信心,自我评价也会跟着降低。



哈柏露塔学习法下的妈妈,在听到错误的答案后,把回应分成下面四个步骤:

1、继续引导提问。


“是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孩子:是黄色的水啊。


2、赞美孩子,这也是犹太教育中的四大重点之一。


“哇!你怎么会有这么棒的想法呢?”


3、把真正的水倒进玻璃杯,再次示范并提问。


“水是什么颜色呢?”


4、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孩子:水没有颜色。


“没错,水没有颜色,柳橙汁有颜色。水没有颜色,柳橙汁是黄色的水。”

 

这种讨论是逻辑训练的一个过程,能培养拥有健全思考习惯的人才。这样的讨论最后会成为一种重视他人性格的教育,使人变得尊重人性和人格。

 

哈柏露塔学习法,应该如何运用到我们辅导孩子作业和学习上?可以从生活周遭中寻找学习素材,比如:

1、 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让他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内容;


2、 过马路时,跟孩子一起讨论红绿灯的排列顺序,延伸思考「从危险到安全」的概念;


3、 学完一堂课后,互相讨论,彼此教导,很适合现在网课后的讨论;


4、 也可利用「读后讨论」的形式,让孩子阅读书籍后发表意见。

 

运用这些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从中培养逻辑论述能力、创意与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育理念,也跟“我不能输给对方”的哈佛文化,如出一辙。


一位目前从政的80后哈留学生分析,哈佛的讨论课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题目与结论,也不是教授的指引,而是大家都习惯去表达,会倾听,在辩论中形成“我不输给对方”的氛围。


我们培养孩子,是让孩子学会在辩论中不停的思考,在公平的已知条件中寻找论据,也是让孩子从小习惯提问、对话、讨论的氛围。


敢于思辨,敢于与众不同。




福利免费领取 | 少年商学院推出的《犹太式最强大脑》音频课,从思维方式到思辨习惯,从提问技巧到自主学习,对应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助家长充分释放孩子主动支配而不是被动接受自己人生的潜能。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支付象征性的一分钱即可订阅/收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订阅/收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