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大白菜」!出什么事了?
蔬菜有点吃不起了我知道,但当三个部委关心大白菜供应时,这事有点令人恍惚。
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已采取多项措施,指导各地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抓好生产恢复,及时改种补种,支持种植速生蔬菜等。同时,部署疫情城市做好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调运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
商务部表示,为应对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将适时投放政府储备,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增加重点时段备货数量。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亿亩左右,随着短期冲击性、季节性影响退去,前期受灾地区的蔬菜生产恢复,市场有效供应量将逐步增加。
在物资严重不足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的北京城里,市民要储存过冬的白菜,媒体上连篇累牍的保供应新闻。
这事不寻常!
“大白菜储存”又回来了!
商务部网站11月1日消息,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一条是:
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有人马上问,是不是要解放台湾了?
毕竟,储藏过冬大白菜,是城市老干部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提供的曹慧聪文章《一年一次的冬储大白菜——计划经济年代的北京蔬菜记忆(节选)》对此有精彩描述:
在计划经济年代,为了保证首都居民冬、春两季有菜吃,从1959年起,北京市就动员居民和机关工厂伙食单位,开展社会性大白菜储存活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白菜就是人们过冬的“当家菜”,只要冬储白菜一上市,人们都争先购买,少则几百斤,多则千八百斤,摆满了庭院窗台晾晒,天冷后又要码放整齐,盖上草帘子、破棉被,防止冻坏。那个年代北京的各家各户房前都有一堆堆码放整齐的过冬白菜,成了四合院冬天一道特殊的风景,有了“当家菜”人们心里就踏实了,不用为冬三月吃不上菜犯愁了。这倒提醒我了,现在的北京城,还允许居民挖窖储菜吗?
如果不准,那藏哪里?
“菜篮子工程”复归
商务部的通知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菜篮子工程,上了年纪的人也不陌生。1988年,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由市长亲自负责。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此后,“菜篮子工程”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与“大白菜储存”一起进入了历史。
看这个通知,几乎是当年菜篮子工程的原样呈现。
我党向来重视大白菜问题。早在1949年,毛主席亲自安排山东为斯大林同志七十大寿,送上5千斤山东产大白菜,各种蔬菜共2万斤,由飞机空运到苏联送礼。
电视剧《琅琊榜》中皇上寿诞,最终夺嫡的靖王,当时只是个失宠的单衔郡王,送上一张皇上根本拉不开、但靖王自己最心爱的弓,因为这已经是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最好的礼物了。但因绝对忠诚、毫无保留,反而成为皇上最看重的礼物,成功讨得了欢心。
同理,对于一个冬天只能吃土豆的陕北人来说,十二月份的时候奉上大白菜,那已经是他能够想象到的最好的礼物。
为表诚心,还特意在文末注明“请注意选择最好的”。
以粮为纲!
看来,菜和粮都有点紧张。
10月31日,《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印发,要求有效利用米糠、麸皮、胚芽、油料粕、薯渣薯液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食用产品、功能物质及工业制品。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
要知道,这些原料,原来都是做生物肥的原料,现在要改为食品了?
政治工作要看山东!据说,山东产粮区已经开了日常供应演练会,让各超市报送米面蔬菜储备数据,准备随时调度。
包括浙江义乌这样的非产粮区,一些地方已经要求农民铲掉经济作物,改种粮食。
这让人想起了“以粮为纲”的时代。为了解决温饱问题,1958年首次提出了“以粮为纲”的口号,农民被迫铲掉花生、豆子等经济作物,只种植水稻、麦子和高粱以糊口。
到六七十年代,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仍常年只有萝卜、土豆、大白菜的“老三样”,由于市价更高的经济作物长期依靠进口,农民的收入状况又得不到改善,导致粮食增产也受到了限制。
中国人告别短缺已经有30年了,现在是要考虑优秀传统的复归了。
立法也在进行,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粮食是用来吃的。
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我隐隐觉得,用李光满老师的话说,“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进行”!
我们还将见证更多的奇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