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岁识千字,昔日“神童”去世了

11月17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发布讣告称,38岁的魏永康于11月9日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定于11月18日上午在湖南隆回出殡下葬。


付碧写道:


“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与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3年后被劝退回家,曾引起国人对于教育的思辨。



第一次“神奇”表现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


1岁3个月时,母亲曾学梅就开始教他写字。


1984年12月,31岁的曾学梅把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带到自己的单位饮食公司。


“你会写字吗?”一个员工逗着还不怎么会走路的魏永康。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魏永康点了点头。


“你写字,每写一个字,就给你一粒花生米。”说着,他向魏永康晃了晃手中的一把花生米,顺便给了他一粒。魏永康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


这是魏永康人生中的第一次“神奇”表现。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神童”的称呼就此传开。


突然就不神了


4岁时,魏永康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年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当年,湖南省内媒体报道了这个小县城中的“神童”,“华容神童”进一步升级成了“湖南神童”、“天才少年”。


魏永康在学习方面的天分和智商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上中学后,获得了各类的奖状和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化学二等奖、三等奖”、“物理学竞赛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获奖等等,令他的“神童”之名更加响亮。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纪最小的少年大学生。


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可没有人想得到,魏永康的“神奇”戛然而止。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学梅说,她来到北京后,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      



“神童”是如何养成的?


“神童”魏永康一直由母亲曾学梅亲自培养。


曾学梅是湖南邵阳人。1978年恢复高考时,许多家乡的同学、老师都来信,让她回去报名参加高考,但那时,她已经结婚。


尽管放弃了高考,曾学梅还是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儿子。


曾学梅学习时,喜欢将需要记住的东西写在墙壁上。魏永康也沿用了这种方法。在他房间床边的墙面上,写着“睡觉之前看此墙”,字下面是些需要记住的公式。


从魏永康8岁上中学开始,曾学梅就开始了她的陪读人生。1991年,在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曾学梅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1994年,曾学梅从百货公司下岗,更加专注地将精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曾学梅都不让魏永康插手,她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连牙膏都要挤好。


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不允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


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13岁时,魏永康以60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从此,魏永康便成了县里家喻户晓的名人,神童、天才成了他的代名词,人人一提到他就赞不绝口,甚至有人说,大家可能不知县长是谁,但一定知道魏永康是谁。


母亲曾学梅也是扬眉吐气,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对她既羡慕又钦佩,觉得她很有本事,培养出一个天才。


确实,魏永康小小年纪就在学业上表现如此突出,除了他本身天赋异禀外,母亲曾学梅也功不可没,为了让魏永康一门心思只放在学习上,曾学梅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他喂饭穿衣、洗澡刷牙、穿鞋系带,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儿子的学业教育上,曾学梅无疑付出了全部心血。只是此时的她,未曾想过,自己的苦心同时也给儿子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重重危机。


从小学到大学,魏永康的生活都是曾学梅一手包办。“我心想,他将来长大离开我,人这么聪明,很快就能学会的,不晓得他已经形成习惯,改不过来了。”曾学梅说。 


      

没有母亲照顾,他失控了


1996年9月,魏永康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湘潭大学。曾学梅强烈要求陪读。考虑到魏永康年纪确实太小,生活尚不能自理,学校特地安排曾学梅做勤杂工补贴家用,还划拨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供他们母子无偿使用。


在母亲悉心照料下,魏永康全身心投入学习,学业成绩在学校也脱颖而出。只是,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魏永康除了学习好,其他方面都很怪,比如他很孤僻,没法跟同学正常交流,也不能跟人合作。


可惜的是,大学阶段的魏永康,由于有母亲在身边照顾着,加上学业成绩突出,他在其他方面的缺陷就暂时被掩盖了。


17岁时,他凭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顺利地获得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资格。


大学毕业,到了中科院,母亲无法照顾了,魏永康突然“失控”了。


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因为没写毕业论文,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不仅生活上无法自理,由于自幼基本跟别人零交流,他也完全没有社交沟通能力,无法融入班级,在团队科研项目中也不能跟同学正常沟通、协作,导致项目进度受阻。


虽然中科院很惜才,但对于魏永康这样一个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轨的“生活低能儿”也是爱莫能助了。



2003年7月,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曾学梅当时恨不得让他去死。


丈夫魏炳南指责她说:“孩子压力已经那么大了,你还这么骂他,是火上浇油!”


“他都这么不争气了,他去死!我还管他!”曾学梅说。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一旁的魏永康却麻木无神地站着不出声、不反驳,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除了会学习,其他方面都习惯受人操纵的木偶人了,自然也不懂反抗,不会辩解。


退学后的人生


从中科院退学后,魏永康之后的求职和求学一路坎坷。


自从儿子被劝退后,曾学梅的内心备受打击,她感觉身边的人看自己的眼神和态度都变了,从过往的艳羡目光和赞不绝口,变成了后来的嘲讽、冷漠和指责。


媒体也对魏永康被劝退的事件进行了沸沸扬扬的报道,把她的教育方法当成了揠苗助长的负面典型,这对于一向对此引以为傲的她而言,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起来。


更让她头痛的是,魏永康回家之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玩游戏,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肯踏出家门一步。


对此,曾学梅感到既无奈又愤怒,精神也处于崩溃边缘,她不停地辱骂他,嫌弃他,面对媒体采访,她更咬牙切齿地称恨不得这个儿子死了。



刚开始,魏永康对她的指责和咒骂毫无反应,久而久之,他终于开始有逆反心理了。


他学会了离开出走,经常背起书包一声招呼不打就走了,直到手上的钱花光了才回家。有一次,曾学梅看着无论自己怎么骂,魏永康都是一蹶不振的咸鱼样,气不打一处来地把儿子揍了一顿。


自尊心受损的魏永康又离家出走了,这一次他一走就是39天,身上只有500元的他,竟然横跨了16个省市,最后是在身无分文时,在警察协助下才得以返回家中。


在儿子离开期间,曾永梅吃不好睡不香,又担心又悔恨,她痛定思痛后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式上用力过猛,反而起了反作用,害了儿子的前途。


这一次,魏永康回到家中,面对着母亲瑟瑟缩缩,担心她劈头盖脸又给自己一顿臭骂,不过曾学梅这次没有再指责他,她决定接受儿子变成普通人的事实。


为了帮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开始教他一些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比如洗碗筷、洗衣服、叠被子、搞清洁等。


在曾学梅的耐心教导下,魏永康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还懂得每天帮残疾的父亲端茶倒水,甚至去菜市场买菜还懂得货比三家了。


过往,曾学梅从不让他结交朋友、出去玩,后来她不断鼓励儿子多出去结交朋友,有人来找儿子她也热情迎接,一改过往要将别人“扫地出门”的冷漠架势。


看着儿子渐渐成为一个正常人,曾学梅十分欣慰,她觉得儿子这样的状态,比之前当神童的时候好多了。


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亲朋好友提供了友善的帮助,其中一个就是魏永康的干妈张锦平,她原本是长沙教育学院招生办主任,后来自己开了家酒店。


张锦平得知魏永康整天待在家里不与外界交流后,决定帮助他锻炼社交能力,她把魏永康招呼到自己家里。


刚开始到干妈家,魏永康整天走到哪里手上都捧着一本书,见到人不会打招呼,也不肯跟别人交流,别人问他问题,他就短短的一句“不知道”。


为了帮助他,张锦平要求他学习煮饭、做家务,还要他到酒店去跟别人聊天。在张锦平的指导下,魏永康学会了煮菜,也懂得了一些基本的交际礼仪,会主动跟人打招呼,找人聊聊天了。


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后,魏永康的人生也迎来了更多新机会。


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邀请他去上班。由于生活的“不适应”,他辞去工作。


此后,魏永康曾在深圳、南京等地工作。在辗转求职的过程中,他还曾参加过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但最后没有成行。


魏永康一度离家出走,最长的一次,整整39天。他用了近500元钱,跑了16个省市,先后去了杭州、宁波、舟山、上海、郑州、茂名、湛江等地玩。


到玉林时,魏永康把剩下的钱弄丢了,落了个身无分文的境地。最后,还是警察将魏永康带回到了曾学梅的身边。


“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曾学梅说,魏永康的这次出走正是因为挨了母亲的打,“是我的错,真的全部是我的错,他后面的这一段错都在我,全部都是我的错。我真是太对不起他了。”


在此期间,他还邂逅了来上海游玩的深圳女大学生付碧,俩人对彼此都有好感。


这时的魏永康,已经摆脱了母亲讲的“美女是毒蛇”的阴影,懂得积极争取自己的幸福。他勇敢地追求付碧,甚至为了她,不惜追到深圳去。


魏永康的诚意最终打动了付碧,2008年俩人喜结连理,随后共同在深圳发展。


成家后的魏永康也变得更上进更有担当,随后他于2009年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魏永康在南京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在那之后的魏永康,开始有事业,有家庭,有儿女,有朋友。



他懂得了赚钱养家照顾妻儿,也会在闲暇时光指导孩子学习,带一家子出去逛公园,去外出旅行,工作上他也会主动跟同事沟通,帮同事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虽然他身上不再顶着天才的光环,但日子也算过得实在、幸福。对于魏永康这种从天才神坛跌落变回普通人的事例,很多人会觉得十分惋惜。


确实如此,如果当时他能够全面发展,也许他如今会大有成就,成为所在领域的知名专家,甚至是响当当的科学家了。


不过,这世上没有如果,人生道路千万条,最终也只能走适合自己的那一条。对于魏永康而言,至少当时走的路是合适他的路。


不允许拿孙子孙女的童年作对比


2010年,魏永康结婚生子。此后数年,他淡出了公众视野,以“普通江”等网名在互联网论坛留下过踪迹,被网络好友们称作“小普”。


生活中,魏永康与妻子付碧过着平凡的生活。在妻子眼中,他“从神童变成了懂得生活的丈夫”。


曾学梅曾说:“我现在最怕别人问我:‘你家永康怎么样了?’”


她说,每当听到别人这么问她,她都会避而不答,直接找理由离开。当下雨天碰到迎面而来的熟人时,她会将伞斜着挡住自己,只因怕人问起儿子魏永康的近况。


在孙子和孙女面前,曾学梅被禁止提及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在你这个岁数,已经……”将孙子、孙女的童年与儿子的童年作对比,是绝对不允许的。


△魏永康和孩子


她曾经与儿媳商议,她来教孙子文化知识,儿媳教他生活能力、做人做事。但“实验”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每次到儿子家,就看到孙子的玩具又多了,而之前教的东西已忘了一半。”曾学梅说,在儿媳“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强烈要求下,她只能将自己的教育穿插在孙子的“游戏”之间。


2000年魏永康到北京上学后,曾学梅还专门教过一个同事的孩子,教了一年多时间,那个孩子高分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但自己的儿子退学后,她开始反思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曾经写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还希望能够在永康毕业的时候发表,当时已经写了三四万字。”曾学梅说,在儿子退学后,她一气之下,把那本书全都撕了。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关注云边小买部”有你好"吃"


“不做爱不行吗?”我们采访了1000个女孩

北大博士猝死,年仅36岁

催眠(2021.惊悚.韩国)

10个哲学家的10个怪癖

脱掉黑面纱的伊朗女人有多美?

韩国催泪电影《国际市场》

张美玉,查寝舞

fa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