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二)

伊人频道 2021-10-25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二)

温馨提示:

1.仔细审题、细心答题。全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其中书写5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用黑色水笔答题,请勿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等。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3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zhàn      放,忍不住欢欣鼓舞,想尽情大喊几声。夏夜漫步海bīn      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被许多喜悦和惊yà      充满,竟然可以热泪yíng      眶。

2.古诗文名句默写。(13分)

(1) 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4)              ▲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5)蝉噪林逾静,              ▲              。(王籍《入若耶溪》)

(6)人生若只如初见,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7)一声画角谯门,              ▲              , 雪里山前水滨。(白朴《越调·天净沙·冬》

(8)李清照《武陵春》中独辟蹊径,抒发内心沉重的哀愁的句子是:     ▲      ,

              ▲             

(9)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              ,              ▲             。

(10)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              ▲              ,              ▲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利尽南海(   ▲   )                   (2)长跪而谢之曰(   ▲   )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4)会天大雨(   ▲   )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下是(   ▲   )(3分)

A.凡三往,乃见           乃丹书帛曰。

B.君谓计将安出           秦王谓唐雎曰

C.上使外將兵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信之

5.名著阅读。(8分)

1)以下《水浒传》中的人物与情节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林冲)把桌子只一脚(林冲)把桌子只一脚,踢在一边,抢起身来,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晁盖、刘唐便上亭子来,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

B.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鲁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C.他(杨志)那里应笞,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到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

D.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等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3分)   

以上是思想家   ▲   在《谈读书》中写的一句话,他被马克思称为“   ▲   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有句名言为千万个中国人所熟知,那就是:“          ▲          

3)一部《水浒》,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列举你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两个故事。(2分)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6~13题。

(一)目送(13分)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6.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

                                                                     

7.“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⑼段和第⒃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3分)  

                                                                      

8.请从划线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3分)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9.《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二)中国对联文化(11分)

【对联起源】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分类】

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美学价值】

(1)形式美

①对称之美

词性相对:“云”对“雨”,雪”对“风”,春夏秋冬,冬去春来。“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平仄对立: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第四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第二声)。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仄);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平)。

②色彩之美

喜庆的对联,都是用毛笔在红纸上写的。黑得深沉,红得热烈。特别考究的人家是用金粉写在红纸上,或者,先用毛笔写上黑字,然后再用金粉套黑字的边。

③书法之美

楷书如座,行书如走,草书如跑。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对联上的字,尽量请书法写得漂亮的人写,既光门楣,又表示对未来恭敬之意。

(2)内容美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

②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玄孙。

(3)艺术美

A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B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C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D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4)社会美

评价人物、镌刻历史……

【对话春联】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10.下列关于“对联”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对联的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上下联讲究对仗。              B.对联讲究色彩美,颜色为红黑二色。

C.【美学价值】中“内容美”所列举的两个对联,均为“春联”。D.对联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11.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在【对话春联】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   ▲   )3分)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12.请你从【美学价值】“艺术美”栏目中列举的ABCD四副对联中选择一幅,从语言艺术角度加以赏析。(2)

                                         ▲                            

13.结合上文,就下面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3分)

大学生小君听说舅舅在小镇上开了新店,买了红纸精心写了一副对联,兴冲冲送到舅舅店里,可是舅舅很随意地放在一边,说这会生意正忙,等忙好再贴。事实上,这副对联再也没有被贴出来,而小店对面的小摊上,各种烫金的春联和“福”字正在风中招揽着顾客。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20题。

(一)(4分)

夜上受降城 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于灵州受突厥一部之降,故灵州也称受降城。“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14.诗中从“      ▲     ”和“      ▲     ”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请用原诗中的语言作答)(2分)

15.本诗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武技(17分)

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托钵:拖着碗化缘。感荷:感动。③昂:高。低昂:即高低。④罔:无,没有。⑤适:到……去。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⑥骈:并拢。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子既尽吾能(   ▲   )                   2)但两相会意可耳(   ▲   )

3)尼笑谢曰:“幸勿罪!”(   ▲   )           4)不然,股已断矣(   ▲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命李试其技               一犬坐于前

B. 李乃解衣唾手             不知有汉

C. 李请之再四               或异二者之为

D. 幸先以我名告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2)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19.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0.请对李超的为人处世作简要评析。(3分)

                                                                       

四、语言运用(73分)

21.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要求:内容简明,信息完整,150字以内。(8分)

爸爸李明打算在嘉兴城区租门面开店,他从赶集网上看到了一家店铺的出租信息(见下图),与房东赵峰谈妥了租赁事宜:租用3年,预付押金50000元,每年租金在国庆节前付清;租用期间产生的水、电等费用由租用方承担。并约定在615日签字生效。爸爸让小华写一份租房协议。小华感到为难,请你帮助完成。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

请以“以      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写横线,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文体自定(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实感受;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