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文讲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伊人频道 2021-10-25

教学要求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抓住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的特点,想象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感受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语气词、称谓语,能够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难点是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 学”的可能性。这就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 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 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 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鲁肃、 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本文,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竞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 等等。

还可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 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

习题设计

第一题和第二题,都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仅理解课文说了什么事情,还要能够分析。

第三题,语气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口吻。

第四题,称谓语,既要求学生理解本课的,也希望学生能向课外扩展,积累常见的称谓语,理解一些文化常识。 

第五题,翻译,提示翻译的方法。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伊人频道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10.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创业史》复习要点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