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抒情》教学参考

人民教育出版社 伊人频道 2021-10-25



教学重点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课文研读


一、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真挚的情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虚情假意是无法真正打动读者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抒写从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真挚情感。

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到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情感的独特性常常源自于它的真挚———情感越真挚,也就越独特。《土地的誓言》中,作者所抒发的“挚痛的热爱”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其中既有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还包含因家园破碎而激起的哀伤和悲愤,情感本身还体现出一种粗犷强悍的特质。这些复杂的情感,是东北流亡作家在故土沦陷的时代背景下特有的心理体验,它是从一位具有独特气质并正在经历着特殊命运的作家心灵深处喷薄而出的情感,是真挚的,更是独特的,正是这种真挚而独特的情感使文章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细致揣摩是恰当抒发情感的关键

所谓“恰当抒发”,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关于抒情的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抒写到某地步,自己觉得所有的情感倾吐出来了,这就是最适当的限度。”(《作文论》)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很难做到的。对学生而言,只要做到不过分地矫饰情感,不使抒情流于泛滥和空洞即可。抒情的方法,主要分为强烈直白和含蓄委婉两类。一般而言,强烈的、紧张的情感适合选择前一类方法,而轻淡的、弛缓的情感则适合选择后者。

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只需引导学生学会回味情感和反思情感即可。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同时,通过回忆和沉思对情感进行的再度体验,因为远离了当时触发情感的实境,所以不容易陷入情感难以自拔。这种状态下既能入乎其中去感受,又能超脱其外去揣摩。感受深了、体会准了、揣摩透了,对情感的抒发才有可能是恰当的。

除了启发学生通过回忆再度体验和揣摩情感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反思一下情感的触发点是什么。把触发情感的东西写出来,会提高读者认同度,也就更容易打动他们。关于这一点,海明威在《同“音乐家”的一席独白》中有一段话可以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你如果在鱼跳的时候兴奋起来,你就回想一下,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动作是什么:是钓丝从水面上升起来?是它像琴弦似的绷紧,水开始滴下来?还是鱼跳的时候猛撞溅水的动作?回忆一下声响以及说了些什么话。找到产生感情的东西,找到使你激动的行动。然后写下来,要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能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

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光未然的《黄河颂》,全诗大量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令人读来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样,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也多次运用呼告、排比等手法,直接抒发心中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不仅诗歌和抒情散文可以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在叙事性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抒情方式。比如在《最后一课》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第一人称叙事者小弗郎士就多次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些抒情的文字不仅为文章增添了感人的力量,还起到了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应在真正需要和水到渠成时方可真情流露。比如《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所谓间接抒情,简单说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例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段文字凝练地概述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生涯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对人物治学状态概括性的描述和对事件的紧致罗列来凸显人物潜心治学的性格特征,从而传达出赞扬和崇敬之情。

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情于景”。教材中所提供的例子,能帮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一个重要原则:要选择与情感内涵具有一致性的事物来展开描写。课本上那段话中所提到的事物,无论是白桦林还是黑土地,无论是红布似的高粱还是金黄的豆粒,全都是带有关东地区显著地域特征的东西。作者想起家乡的时候,自然会想起这些最具家乡特色的事物。只需将这些事物一件件铺陈开来,对于故乡的炽热爱恋就随之倾泻而出了。

为了使抒情效果更显著,不但要依循情感特征来选择描写的对象,有时抒情者还要用情感去改造事物的特征,使之与情感的特征变得更为接近。比如《土地的誓言》中有一句话:“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土壤怎么可能是香的?显然是作者心中强烈的情感令他的感觉发生变异———因为作者对故土怀有炽烈的爱恋,在他的感受中故乡的土壤都散发着清香的气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产生更为强大的感染力。在这方面,《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都是很好的例子。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10.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创业史》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红岩》复习要点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