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让你开窍的8首古诗,涵盖了诗歌鉴赏技巧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一首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技巧分析】


1.拟人(春未老)

2.通感、化无形为有形(风细)

3.以乐景写哀情(上阙写乐景、下阙写思乡哀情)

4.色彩对比鲜明(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借景抒情

 

【以练代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答案】

A、C(A.有拟人,无比喻;C.“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错,主要抒发的是“思归而不得的忧愁”。)


2.本词的标题为超然台作,请具体分析全词是如何围绕这一标题来展开的。

【答案】

①着力描写登超然台所见景色:暮春时节,柳条轻拂,站在超然台上远望,春水荡漾,春花满城,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②抒发登上超然台后产生的情感:寒食节前后,应当是返乡扫墓之时,但作者却欲归而不能,表达了思亲而不可得的无奈和怅惘之情;同时,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诗人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于是决定暂且抓紧时机,借吟诗饮酒以自娱。


3.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

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

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

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


4.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表现的是无奈、苦涩但又尽力超脱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美景,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嗟叹”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自寻超脱吧!


5.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①因为寒食后,马上就是清明节,是为亲人扫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远在密州,无法回乡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2分)

②感情:思乡之情和超然达观之情,(2分)诗人思归不得,姑且试煎新采的春茶,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


6.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来源:中学生读写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2018中考语文知识汇总(3.17.整理)

部编语文七八年级下册教学参考(3.6.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3.6.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10.整理)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10.整理)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创业史》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红岩》复习要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