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下)语文半期考试(答案卷)

伊人频道 2021-10-25


七(下)语文半期考试

教师试卷  (答案卷)

说明:全卷分为A卷和B,A卷满分100,B卷满分50;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痛(zhì)     殷红(yīn)      小楷(kǎi)      热泪盈眶(kuàng)

B.起(dié)     吩咐(fù)        哺育(bǔ)      万丈狂澜(lán)

C.气氛(fèn)    丰饶(ráo)      召唤(zhào)    大庭广众(tíng)

D.问(jí)      荒僻(pì)      粗拙(zhuō)    潜心贯注(qián)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A.署名    深宵    屏嶂    至死不懈

B.踱步    怪诞    默契    一泻万丈 

C.碾压    污秽    震竦    情有可原

D.憋住    塌败    惧惮    历尽心血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兵法著作。

B. 王班长虽然其貌不扬,举止拘谨,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王潇洒”,但是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C.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21cnjy.com

C.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2·1·c·n·j·y

D.《朗读者》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嘉宾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21·世纪*教育网

5.下面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见往事   见:了解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但当涉猎  但:但是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的是(   A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B.结友而别          睨之久而不去

C.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8.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 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21·cn·jy·com

B. 本文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的译文是: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这件)事情太晚了啊!21*cnjy*com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的译文是: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版权所有:21教育】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  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③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请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与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共10分)

老王(节选)

杨绛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出处:21教育名师】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0.请概括选文所写内容。(3分)

老王在临终的前一天(1分)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1分),“我”给他钱,总觉得心上不安(或深感愧疚)(1分)。 

11.结合语境,说说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本义指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这里指老王像嵌进门框里(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直僵僵的状态(1分);也写出我见到老王时的诧异与同情(1分)。 

12.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作者为什么“愧怍”?(4分)

①虽然“我”一家当时受到冲击,处境不好,但与身患残疾、生活贫困的老王相比,自感还是幸运的(2分);

②“我”愧怍的原因之一是: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谢意,而“我”却没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没与老王做更多的交流,深感对不住老王的情义。(2分)原因之二是:“我”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老王临终送礼时,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他,懊悔自己“侮辱”了老王,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2分)(原因二选一)               


五、作文。(60分)

行走在浮浮沉沉的人生岁月中,有些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她)或许是你的父母、亲人,或许是你的师长、朋友……他(她)给予你生命的温暖,或赐予你前行的力量……他们是上天恩赐于我们生命的一份贵重厚礼。

请以“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俗称蟋蟀

1、赏析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分)

     ①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0.5分)②深夜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挑弄蟋蟀,这欢快有趣的举动反衬诗人的凄苦之感(形成鲜明对比)。(0.5分)③表现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1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21*cnjy*com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顾:回头看

B. 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数:多次

C. 又以告母,母亦贤之。        贤:贤德(认为……有贤德)

D. 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拒:抗击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试题中每句各一分)

1)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却像这样苦自己呢?    

2)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

   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       

5、从骆统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

①年少懂事 关爱他人(为别人着想)③较高的军事才能   32,各2分)    


【翻译】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2-1-c-n-j-y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濡须督。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来源:21cnj*y.co*m】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根据小说《骆驼祥子》填空。(2分)

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拥一辆自己的车____。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 小福子        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

7、阅读小说《骆驼祥子》的语段,回答问题。(2分)

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肃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这些都不算什么,为了让自己活得更体面些,更舒服些,祥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去做事。

从“和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和“在地上找烟头儿”以及毫不顾及别人对他的谩骂,你感受到祥子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造成祥子变化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祥子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根本原因是黑暗的社会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21教育网

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④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A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www-2-1-cnjy-com

B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

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11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12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13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14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

15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8、谈谈对题目“父亲的隔年花”的含义的理解。(5分)

①指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的花;(1分)②比喻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重新振作的经历;(2分)③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1分)④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隔年花”包含着父子间的深情。(1分) 



9、文中画线的AB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和心理?(4分)

 

1A: 父亲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对自己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感到内疚。                                                             

2B:父亲联想到自己在妻子去世后的消沉颓废,感到惭愧,并带有些许的自嘲。      

 

10、第(10)段“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文章情节的展开中有什么作用?(4分)www.21-cn-jy.com

  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他”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买花种补种的情节做铺垫; (4分,每点2)                                                                                  

 

11、文章第③段写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老师这种行为的看法。(5分)

  ①智慧的老师(或富有教育方法的老师)(2分)②举例 (1分)③看法(2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每条不超过18字)(4分)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当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就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似的。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0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 (2)      

全国03岁婴幼儿人数多达8000万。(或“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  (2)                                                                       

13、如今,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成都“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请为你熟悉的农家乐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80字左右)(4分)

推荐地点:                            

推荐语:  

①   推荐内容突出农家乐的特点     语言生动     ③有推荐的语气      


14、班级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给巾帼英雄花木兰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简洁流畅;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试卷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

公众号:沈剑峰摄影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2018中考语文知识汇总(3.17.整理)

部编语文七八年级下册教学参考(3.6.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3.6.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5.整理)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10.整理)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10.整理)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创业史》复习要点

名著阅读:《红岩》复习要点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