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名人传》导读

伊人频道 2021-10-25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主要内容】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练就了他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的激烈动荡。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很快又把他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的亲戚家。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到了地方上各种艰巨的工作中。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放弃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保尔因伤寒再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做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

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之后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因为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主要人物】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

保尔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冬妮娅——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她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她是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柯察金的,由于他的倔强和热情,她不自觉地喜欢他,爱他。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他是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理解记忆】

1.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冬妮娅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保尔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良师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12.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自杀未遂,他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2)主人公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3)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4)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19.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题目的含义吗?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自主阅读

路遥《平凡的世界》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并完成了这部小说。

【内容简介】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的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叶青梅竹马。少安和润叶互有爱慕之心,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父亲介绍的一直对她有爱慕之情的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又遇上了旱灾,田福堂为了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竟出了人命。为了“农业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经改变。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感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从学生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却没想到,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表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人物介绍】

 

孙玉厚

一家 

老祖母,多年卧病在床;孙玉厚夫妻;长女孙兰花嫁到临村罐子村,女婿王满银不务农事,土地承包后,长年在外闲逛;长子孙少安,小学毕业,一队队长,“文革”结束后改行为砖窑老板,妻贺秀莲,山西人,孙少安与父母分家后,迁至金家湾;次子孙少平(小说主人公),高中毕业;小女孙兰香,1981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

田福堂

一家

田福堂,双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女儿田润叶,与孙少安青梅竹马,高中毕业后在原西县城教书,后调至黄原地区团委工作;儿子田润生,高中毕业,后与孙少平同学郝红梅成婚。

孙玉亭

一家 

孙玉亭,孙玉厚之弟,双水村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妻贺凤英,大队妇女主任;三个女儿,长女孙卫红,后与金强结婚。

田海民

一家 

田海民,大队会计、党支部委员;妻银花。靠近哭咽河另一面,是金家湾,除了少数几家杂姓,大都住着金姓人家。

金俊武

一家 

老大金俊文,妻张桂兰,儿子金富、金强,老母亲金老太;老二金俊武,大队党支部委员、二队长,妻李玉玲;老三金俊斌,妻王彩娥(金俊斌“牺牲”后在母亲撮合下改嫁)。

金光亮

一家 

带有地主成分的一家,老大金光亮,妻,三子大锤、二锤、三锤;老二金光明,在原西县供销社工作,妻姚淑芬为双水村小学教师;老三金光辉,妻马来花。

金俊山

一家 

金俊山,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子金成,双水村小学教师、负责人。

金俊海

一家 

金俊海,黄原地区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妻在家务农;子金波,孙少平之同学、好友;女金秀,孙兰香之同学、好友。

王世才

一家 

王世才是孙少平在煤窑工作时的师傅,妻子惠英。儿子王明明,活泼可爱,王世才为了挽救徒弟安锁子的性命而献出生命。

 

 

 

罗曼·罗兰《名人传》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人托尔斯泰。让我们走近名人,品味苦难。

1感受名人人格的伟大汲取名人坚忍不拔之志。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不仅要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且更应该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我们将从伟大的心魂中获得某种力量。

同样的混乱再度出现必须再次停下来。很显然,不可能在贝多芬的指挥下继续演出了;但又怎么同他讲呢?没有谁忍心对他说:退下吧,可怜的家伙,你无法指挥了。贝多芬焦急,烦躁,左顾右盼,努力地想从不同的表情中看出点原因来;但大家全都默然无声。突然,他厉声唤我。当我走近他的身边时,他把他的笔记本递给我,示意我写。我写下了下面这句话:我恳求您别继续指挥了,回去后我将向您说明理由。他猛地一下跳到下面,冲我嚷叫道:咱们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来,进得门来,他瘫痪地跌坐在沙发上,双手掩面:他就这样一直待到吃饭。饭桌上,没法让他说一句话:一副痛苦不堪,颓丧无力的样子。(选自《贝多芬传》)

赏析:作为一个音乐家耳朵失聪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呀!疾病导致他的指挥彻底失败他为自己的失败而痛苦万分。然而所有的磨难都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奉献给全世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1824《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演奏其激动人心的场面是空前的:当贝多芬出场时,群众五次鼓掌,许多听众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贝多芬也在结束后感动得昏了过去。

《名人传》告诉我们:悲惨命运不只降临于普通人头上,它同样也降临在伟人身上。当苦难与灾害降临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

2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激情澎湃的文笔。

我几乎没有用餐的时间……我没有时间吃东西……十二年以来我的肉体被疲倦毁坏了我缺乏一切必需品……我没有一个铜子衣不蔽体我感受到无数的痛苦……我在悲惨与痛苦中生活……我和苦难争斗……

这苦难其实是虚幻的。米开朗琪罗是富有的;他拼命使自己富有,十分富有。但富有对他有何用处?他如一个穷人一样生活,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轴子系住一般。没有人会懂得他如此自虐的原因。

一切都使他不安,他的家族也嘲笑这永远的不安。他正像他自己所说的一般,在一种悲哀的或竟是癫狂的状态中生活。(选自《米开朗琪罗传》)

赏析:选文第一段的语言描写细腻地刻画出米开朗琪罗感到自己很痛苦的心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后让人顿生同情之心;第二段是作者进行的一段抒情性的评论,点明米开朗琪罗在物质上并不贫乏,解释了他自虐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他自身的需求。文中这样的评论和赞美很多,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帮助读者更深刻地去了解名人。第三段,作者使用散文化的手笔,使这部传记作品充满了激情。

【关于三位名人

1惟其痛苦才能欢乐!——贝多芬

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

2愈受苦愈使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琪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地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地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的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琪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琪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双眉异常浓密,那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

3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年9月出生在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后来当了一名志愿兵。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不忍,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在一起生活劳动,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理解记忆】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地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其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曲》。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传》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这一主题选材。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艺术观。

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里?

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来源:网络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5.9.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5.9.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5.9.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5.10.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5.10.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5.11.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5.11.整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5.11.整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