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伊人频道 2021-10-2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重点字词

1.: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3.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来源:Z*xx*k.Com]

4.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5.烂柯(kē)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6.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7.(zhǎng):增长,振作。


二、考题欣赏

1.首联交代了什么?体会“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表达痛苦、孤寂、愤激之情。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意在传达什么心情?
  用典。“闻笛赋”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的悼念;“烂柯人”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3.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用这些具体的景物形象地表达对现实的愤懑,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在客观上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但又充满哲理——新生的事物必然要代替没落的事物。
  
4.结尾有什么用意?
  是点睛之笔。“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和乐观的精神。

 

 

自我检测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3、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 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6. 这首诗的作者      ,字       题目中 的“乐天”指           

7.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弃置身  ②怀旧  ③翻似

8.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这一联的意思是:

9.诗的颈联历来受到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蕴含了什么哲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

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

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附答案

参考答案:

1.凄凉地,弃置身

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答案:3、这两句意思是写作 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答案:4、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答案:5、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答案:6.刘禹锡  梦得

答案:7.①指遭受贬谪的诗 人自身,②怀念老朋友,③反倒象

答案: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 ,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人物大批出现

答案:9. 这两句诗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总比现在好。

答案:10.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表达了因贬居而产生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答案:1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答案:12.B

答案:13.(1)思想情感: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2)哲理: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来源:学科网]

 

来源:网络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