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七上语文同步练习:15课《诫子书》

伊人频道 2021-10-25


15 诫子书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切忌怠惰险躁。阅读时,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等文言语法知识;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仔细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bó )        淫慢( yín )

lì( 励 )精  险zào( 躁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B.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多或过甚)

C.年与时驰(迅速逝去)

D.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解析】B项,淫:放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B.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C.才须学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

D.意与日去(连词,却)

【解析】D项,与:动词,随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君子之行    日月之行

B.年与时驰  江春入旧年

C.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

D.遂成枯落  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D项,枯:枯萎;A项,行:举止行动/运行;B项,年:年纪/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C项,时:时光/当时。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B.夫君子/之行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将复/何及

【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是:夫/君子之行。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选自__《诸葛亮集》__,是诸葛亮__54__岁时写给他__8__岁儿子__诸葛瞻__的一封书信。

(2)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两句话是“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用原文填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静以修身__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__

(2)非学无以广才__增长。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懈怠。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修养。__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__如果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如果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9.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__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0.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答案】__文中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联想到的诗句:①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

【注】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②恻然:忧伤、悲痛。③淹留:滞留,停留,引申为境遇不佳。④窜:躲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志当存高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B.去细碎

意与日去

C.若志不强毅

非淡泊无以明志

D.广咨问

非学无以广才

【解析】C项,志:志向;A项,远:远大/远大目标;B项,去:去除/消失;D项,广:广泛/增长。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使庶几之志

A.夫君子之行

B.下车引之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学而时习之

【解析】A项和例句,之:结构助词,的;B项,之:代词,代“元方”;C项,之:代词,代学问;D项,之:代词,指前面所学的知识。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答案】__志向应该高尚、远大,要追慕古代圣贤,断绝贪欲,摒弃郁结在胸中的俗念。

14.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志向高远之人?(用原文回答)

【答案】__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15.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会怎样?(用原文回答)

【答案】__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不免于下流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明确、坚定。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__轻薄。__

(3)又相天子__辅佐。__

(4)博闻强记__见闻广博,记忆力强。__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答案】__(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悲凉地守着简陋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答案】__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18.【甲】文中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险躁则不能治性__。

19.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要立德、修身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__。



古代书信的别称

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别称,如:

(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


2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慈是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B.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C.诗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盛况。

D.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即家信。

【解析】C项,“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描写的是元宵节的盛况。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11.4.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11.4.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11.4.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1.5.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1.5.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11.3.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11.3.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11.3.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9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教材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10.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10.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10.6.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10.7.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10.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10.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10.8.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10.8.整理)

学生习作(10.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9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教材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