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
部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三)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C
A.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莹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荧
B.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涨
C.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D.各个站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锭放出胜利的笑容。绽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春天的人民公园,花红柳绿,满眼的珠光宝气,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
B.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C.读书的确是个不折不挠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地狱舨的历练,你才能脱胎换骨,取得一片新天地。
D.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蜀绣又名“川绣”,具有精美细腻、色彩明快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
B.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
C.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
D.我们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完成5-8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方七百里 方:地方 (纵横,指面积)
B.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一厝朔东 厝:安放,放置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以君之力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告之于帝 闻之于宋君(被)
C.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D.操蛇之神闻之 河阳之北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A.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B.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C.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D.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②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王维《使至塞上》的颔联颈联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0.本文首段有何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分)
答: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 __ _
12.宋代朱熹写的《偶成》中有这样的诗句:“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请你根据上文知识就其原因进行科学分析。(3分)
答:
10.(3分):借用流行语“时间都去哪儿了”巧妙引出说明对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 口语“哎妈呀”亲切生动,用语生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分),将年轻人和老年人对1分钟有多长的感觉进行对比,(1分)突出说明了“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明效果(1分)。
12.朱熹作为成年人,首先是人体内的生物钟逐渐变慢,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时间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最后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所以,作者说“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五、作文(60分)
13.“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2013年春晚,那英一曲《春暖花开》温暖了亿万观众的心。
请以“那一刻,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书写工整,否则将扣分。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1-2题。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
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 、 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2分)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分)
答:
答案:1.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
C.弃疾为掌书记 为:做
D.迁司农主簿 迁:升职或调动官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译: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译:
5.文中哪些句中表现了辛弃疾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请用原文回答)(4分)
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阅读下面《昆虫记》选段,填上相应的昆虫。(2分)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罗曼罗兰把法布尔(作者姓名)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7.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这一边。”文中的“军事政变”(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主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③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8.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4分)
,沮丧焦虑→回村喊人, → ,愧疚感激→再次前行, 。
9.从划线句A、B中任选一句,分析描写夕阳的作用。(4分)
选句 ,作用:
10.请依据提示,品析画线句子(6分)
(1)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
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从修辞的角度)(3分)
(2)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眼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3分)
11.“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请在下面三篇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言行品质说说他(她)是怎样如“微尘”又如“山花”的。(4分)
《老王》 《背影》 《台阶》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4分)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23日讯 昨日,一天雨后,彭州一老人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在一路口不慎摔倒。而后,一名骑着自行车路过的学生停车,热心的问候伤情。该学生却遭到老人的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公安调取监控画面,为学生证明了清白。
据彭州警方介绍,当日接到群众报警,在该市西北市街路口,一老人摔倒,老人坚称是一名骑车学生将其撞到。警方将老人带回警局就“被撞”一事做了进一步调查。
在彭州公安官方微博公布的监控画面中,老人在西北市街路口,过马路途中摔倒在地。一身穿红色短袖的男生(学生)经过,停车问候并试图扶起老人。不料,这名老人拉着该学生不让其走,周围聚着不少围观群众。
经警方调取监控查明,整个过程中,老人系自己摔倒,学生并未与其碰撞。最后,警方还以学生清白,并对老人进行了的教育。
请概括以上新闻的内容。要求:要点突出,语言简明连贯,字数不超过25个字。
26字 |
(2)(4分)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四川二中某班的同学们针对近段时间社会热门话题:“老人跌倒了,扶还是不扶”开展主题班会,小崔和强强负责策划。两位同学首先在学校附近的社区作了相关调查,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了调查结果:
老人跌倒了,扶还是不扶(被调查人:106)
应该扶 | 不会扶 | 不好说,看情况 | |
人数 | 3 | 86 | 17 |
做完表后,两人私下议论到:
小崔:不出我所料, 。(1分)
强强:我想,这部分人应该是被近来层出不穷的“碰瓷”、讹诈的新闻吓到了,所以只好硬起心肠,视而不见。
小崔:不过, 。听我爷爷奶奶说,这种人在三、四十年前反而是人群中的大多数(1分)
强强:是的,那时的人在路上看见谁有个啥困难,都会伸手相助,没那么多心思。看来社会进步了,人反而变坏了。我以后见谁摔地上也还是绕着走,免得惹麻烦。
小崔:话可不能这样说,设想 。(2分)
强强:是啊,那样的情况下,我一定希望大家都伸手相助。
小崔:对啦,你希望别人帮助你的爷爷奶奶,那么你面对一位跌倒的老人,也应该想想:也许他(她)也有儿孙,这些人一定希望你帮助他们的爷爷奶奶。
(3)第二天,两人给老师交流了调查结果,并建议将“ ”这句话作为这次班会的题目。老师想了想,说:“我再加一句:‘保护自我,保护社会的良心’,这样和你俩的那句形成了对仗,而且还强调同学们在做好事时也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请你据此推测,小崔和强强先前所建议的那句话是怎样写的?(4分)
8.①遭遇塌方 ②怀疑煎熬(沉默失望) ③合力铲平 ④不舍赞美(每空1分,大意相同即可。因强调了“依据提示”,所以若学生所答非四字短语,教师可酌情选择是否扣分。)
9.A划线句交代了时间(1分),也用暮色降临渲染(1分)了我们久等老人不至(1分)的煎熬心理。(1分)
B划线句用“灰色面纱被揭开了”暗喻悬念被揭开(1分),渲染了温暖和谐的气氛(1分),也表现出“我”在看到人们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时(1分)由失望变为喜悦的心情。(1分)
10.(1)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将村民挥舞告别的手臂比作平安路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民夹道而立、挥手告别时醒目的形象(1分),体现了村民无私帮助路人平安前行的赞美,也为发现社会的真、善、美指明了方向(1分)。
(2)运用一连串动作描写(1分),刻画了刘师傅在道路遭遇塌方汽车无法通行时急于寻找帮助的样子(1分),体现了刘师傅的真诚、热心。(1分)
11.结合课文,分析其如微尘一般渺小体现在何处2分;结合课文,分析其如山花一般的美好品质体现在何处2分。(不写出文章和人物名字扣1分,只写文章和人物名字而无分析不得分。)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 (游:交往)
C.弃疾为掌书记 为:做
D.迁司农主簿 迁:升职或调动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答: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答:(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
5.文中哪些句中表现了辛弃疾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请用原文回答) (4分)
答:①弃疾曰:“与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②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③即众中缚之以归 ④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⑤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凭蓍草(占卜)决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问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12、
(1)学生帮助老人被讹,警察还其清白。
【评分注意】新闻主要写了“被讹”(被诬陷)所以该点1分;“被讹”的原因(“帮助老人”、“关心老人”、“扶老人”)应是第二个重点,此点1分;该类新闻的结果向来为社会所关注,所以“证明清白”、“批评老人”之类的语言应表达出来,此处1分。语言完整、通顺、表意清楚1分。
(2)第一句: 大部分人是不会去扶起一个跌倒在路上的陌生人的。
第二句:还是有极少数人选择了要去扶。
第三句: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跌倒了,你没有在一旁,你一定希望大家都能帮他们一把。
【评分注意】此题的前两句话既体现表格信息,又要注意结合上下语句。第一句,根据紧接其后强强的话可见小崔是在说“不会扶”的这类人,再结合表格,应落实到“不扶者甚众”。第二句也以此类推,落实到“扶者寡”。第一、二句只要意思分别和答案相近即可。
第三句通过前半句话“话可不能这样说,设想……”和之后强强的接话,说明1、小崔是在说“我们应该扶”;2、小崔在以“自己的亲人”引导强强换位思考;3、小崔假设的亲人通过后文看应该是“爷爷奶奶”而非其他。所以:体现换位思考1分,“爷爷奶奶”1分。
(3)扶起老人,扶起失落的道德
【评分注意】注意老师话中的“对仗”二字(根据上句对仗下句也属于“仿写”一种),此题建议在对仗工整的程度上设2分(好2分、中1分,差无此分)。同时还要注意老师的这两个分句有程度上的递进(保护自我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不让好人吃亏而寒了社会的心),所以,学生的答案也应体现前后分句的递进(1分)。围绕“扶老人”1分。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