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寒假预学案:9课《阿长与<山海经>》

点击关注☛ 伊人频道 2021-10-25


《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破(hài)      掳去(lǚ)     颈上(jǐnɡ)

B.惧惮(dàn)         陆玑(jī)            孤孀(shuānɡ)

C.震悚(sǒnɡ)        规矩(ju)            憎恶(zènɡ)

D.针灸(jiǔ)         诘问(jí)            疮疤(chuānɡ)

【解析】BA项中“掳”应读lǔC项中“憎”应读zēnɡD项中“诘”应读ji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守寡        粗犷        切切察察

C.菩萨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烦琐      保姆        磨难        念念不忘

【解析】C。“豪”应为“毫”。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______地看着我。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______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答案:A

4.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当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都觉得老李之所以那么做是情有可原的。

B.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曾救过他的医生。

C.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D.他极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你的入党申请已得到批准了。”

【解析】D。“郑重其事”和“极其”语意重复。

5.(2017·六盘水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我们是十四、五岁的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解析】DA项“想想以下这种可能”后面的逗号应用冒号;B项中的顿号删去;C项中的逗号应在引号外。


6.(2017·泰州中考)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方法指导】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特 征

要 求

字数相等

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词性相对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

结构一致

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意义相关

上下联要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拟对联遣词技巧

 

方 法

阐 释

举 例

比喻法

运用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

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

夸张法

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借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声驱千骑疾

气卷万山来

对比法

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写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衬托法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比拟法

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或以一物拟另一物

水因风皱面

山为雪白头

7.(2017·衢州中考)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8.【写法借鉴】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后半部分

着重写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富有层次、跌宕起伏,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答案(示例)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长满了“青春美丽”痘,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教我们语文。

他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担任咱们八年级(1)班的班主——任。”“主”字拉得特别长。我们捂着嘴在偷偷地笑,长得如此“困难”还帅呢,我这样想着,等他把最后一个字说完,我们的笑声像开了闸一样。“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瞧,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大家和我交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老师。

吴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和他在一起我们一点儿也不紧张,我们都喜欢吴老师——我们的帅老师。

  

                                 


能力训练·一课一法

考点:标题

考查角度:标题含义;标题作用。

【方法点拨】

1.标题含义分析法

(1)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①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在文中的含义。②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抓住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有的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

(2)关注文章的点题句。文中的点题句往往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思考是概括内容还是概括主题。

2.标题作用分析法

(1)点明写作对象;

(2)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串全文,是本文的线索;

(5)概括主要人物或事件;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7)表明主旨的观点,寄托作者的情感;

(8)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2017·龙岩质检)

背着幸福上楼

徐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一样感觉,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我背着你在这小花园里转一圈,试试我的力气。母亲说我胡闹,累趴下不是玩的。我说没事的,小时候都是你背我,现在儿子背你一回,就当还账。也是想叫你看看,儿子膘肥体壮,你就是回老家住了不是也放心?

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听话地果然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央求说:“放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选自《中学生》2017年第3期)

【对点训练】1.作者背着母亲上楼,为什么文章标题为“背着幸福上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第一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在作者看来,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是莫大的幸福,所以说是“背着幸福上楼”。第二步:从修辞的角度理解。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步:结合文章主旨理解。此标题揭示了感恩母亲的主旨。

答案:(1)标题为“背着幸福上楼”,将母亲比作幸福,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题目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背着幸福上楼”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出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即可。

答案: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决定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不肯。母亲终于被儿子背自己上楼的举动所感动,同意在儿子家住下了。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1)母亲听话地果然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央求说:“放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2)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判断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1)运用动作描写,“蹿”字,表现出了我动作的迅捷,反映出我要背母亲上楼的决心。“揪”字,体现了母亲对我的行为的无奈和不知所措,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儿子被母亲对自己的爱和理解深深地感动了。

4.第三段运用了哪种写作顺序?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顺序及作用。写作顺序有顺叙、插叙、倒叙等,插叙往往起交代、补充作用。

答案:插叙。交代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和我执意接母亲来城里小住以及背母亲上楼的原因,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5.请概括母亲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根据文中的事件和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

答案:善良,为孩子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不求回报;

善解人意,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撒谎说自己怕高。(爱儿子,体谅儿子。)

6.读完这篇文章,孟郊的两句诗就会浮现于脑海,它们是什么?同时,你也一定会为这对母子的真情所感动。那么,你今天准备为自己的父母做点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联想的应该是孟郊的关于母爱的诗句,选出相应诗句正确地写出来,然后联系中学生的实际来回答如何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示例:我要好好努力学习,体谅父母,不乱花父母的钱。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1.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1.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1.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2.2.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2.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2.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2.3.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2.3.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2.3.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