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的手机藏在哪里?游戏这个“妖孽”怎么治?
面对手机和游戏,家长和孩子该怎么沟通?
网络游戏低龄化、普遍化现状下,“网络成瘾”“沉迷网络”等成为不少家长担忧的问题,但是其监管和控制的手段并不高效,甚至适得其反,出现孩子瞒着家长藏手机、偷玩游戏的现象。
今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中小学生网络游戏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七成父母规定孩子玩游戏时间,仅一成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父母对孩子的规定、监督、限制等干预行为,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中小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和游戏,另一方面也给父母与子女之间带来一些争执,报告显示,近四成学生曾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
两会建议:立法禁止带智能手机进学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丁明提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制定法规,并以人大立法的方式规定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带入学校。“孩子应该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人与人的互动活动中全面健康的成长,而不应该过早的接触智能电子设备。”丁明在《关于禁止中小学生把智能手机带进学校的建议》中表示。
类似的建议还有很多。比如还有这些参会代表,他们对“游戏成瘾”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在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长领域,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连续两年专门提案,今年建议普及智能设备的儿童模式,减少孩子对智能设备的过度沉迷,他还提出为儿童户外活动提供更多场地,增强儿童户外活动意识。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连续三年提交相关建议,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在今年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建议》中,马化腾建议从触网管理、家长介入、企业技术措施、大众观念培养等角度多措并举,更系统有效地实现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马化腾建议,由国家牵头,在各企业既有的防控措施和家长守护平台基础上,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管理平台,既能控制未成年人的全网在线时长,也便于监护人更深层介入,对孩子上网进行个性化管理。
据去年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被列入其中。由于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把游戏障碍列为一种成瘾性疾病,这意味着游戏成瘾或将正式成为一种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症状的判断如下:无法控制地打电玩(强度、频率、时长等都要考虑在内),越来越经常地将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不断增加打电玩的时长。
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可以看出判定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要长期、要反复、造成重大损害、还要不后悔。
另一条“有害的游戏行为”指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玩游戏的模式,对本人或周边其他人造成了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与“缺乏运动”放在同一栏,不算病,但是属于有害的生活方式。范围比较宽广,你因为打游戏得了腱鞘炎也属于这一类。
但是如果你打游戏打到腱鞘炎还不停,打到腱鞘钙化还接着用脚打,那就属于上面的游戏障碍了。
超七成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网络游戏
研究发现,超七成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网络游戏,成绩好的学生接触网络游戏时间更早。可见,初中之前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的学生已经比较普遍。
网络游戏利弊相当
研究发现,超半数学生认为通过网络游戏可以交到更多朋友,提升反应力、锻炼观察力、学到更多知识。同样,超半数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影响作息时间和学习。在中小学生对网络游戏影响的评价调查中,超六成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利弊相当。
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
调查发现,同学或者朋友是中小学生获悉网络游戏相关信息的最重要渠道。针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游戏就是同龄人在“确认眼神”,这是他们交流的话题,交友的方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通过网络游戏让青少年儿童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交流和沟通,值得思考。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网游认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将游戏类型划分为: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类的游戏、射击类游戏、竞技类的游戏、教育型游戏、纸牌、拼图、连连看等休闲游戏、运动/赛车游戏。中小学生最喜欢竞技类游戏,比例为55.8%,其次是运动/赛车游戏和模拟现实生活的游戏,比例为52.4%和51.7%,这三类游戏均超过了半数。
有55.8%中小学生喜欢竞技类游戏,充分说明了人们追求快乐的天性。竞技类游戏刺激、好玩,其中包含着一些竞争、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人们在紧张的游戏对抗中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等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获得快乐,释放压力。
众所周知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从10岁买了第一台电脑开始,就接触游戏。但拥有强烈求知欲的他,并不满足于在游戏过程中的打怪升级,而是很快对如何创作一款好玩的游戏产生了兴趣。
而正是那次游戏编程的探索经历,让他获得了成就感,他开始爱上编程,最终创办了风靡世界的Facebook……
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情超过了“度”都会有质的变化,沉迷游戏不可自拔的人,最终误入歧途。
作为家长的您和孩子在手机使用上发生过矛盾吗?您家孩子是手机重度使用患者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对孩子控制欲较强或呈冷漠疏离态度的家长易让孩子认可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进而愈演愈烈,家长可通过丰富多彩的网下活动,培养线下人际关系,增强孩子自信心等方式取代部分网络游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父母们对于传统游戏较为放心,而对于未知的网络游戏充满恐惧。其实并不是因为有了网络游戏,孩子才会出“问题”,学业压力过大,缺乏体育运动等青少年“反正常”的生活状态和错位的亲子关系才是关键。父母与其单纯地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倒不如把网络游戏作为增进亲子关系的纽带。
这些建议或许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大家思考。
你的家庭是怎么处理手机和游戏这两个问题的?
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经验~
来 源: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央视少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来网等
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