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一练|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

点击关注 👉 伊人频道 2021-10-25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氢弹之父” (马亚宁)

阅读字数:约1 050字   建议用时:15分钟  分值:15分  考查题型:第2题

人物点击: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在中国核武器专业领域,鲜为人知的于敏和邓稼先齐名,堪称中国“氢弹之父”,只是为了保密,于敏的名字直到他1988年退休后才被大家知道。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于敏赫然在列。2015年1月9日,对众多国人来说依然陌生的于敏,被授予“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②大多数人了解的“中国氢弹”的故事是这样开的头: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仅用了2年零2个月。人们却无法真正知晓,人迹罕至的大西北是多么寂寞,飞沙走石的荒滩戈壁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零下30℃,道路冻得像搓板,吉普车开上去颠得像“打摆子”,人坐在里面不停撞头……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于敏和他的战友们开始一遍遍演算,一次次奔波,一日日辛劳。

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改为研究核物理,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涉足深奥的核理论研究之初,国内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是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和于敏等物理学家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于敏没有出过国,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站到世界科技的高峰。彭桓武院士曾评价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是开创性的。”

④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于敏如饥似渴地了解和掌握着国外的相关信息,在当时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探索理论。从原子弹到氢弹,各国突破原理试验用时多年,主要原因是计算繁复,我国当时仅有一台每秒运算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95%的时间分配给原子弹计算。于敏领导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几年间,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被攻克,一篇又一篇的论文被完成并提交,工作组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深刻认识。

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二年,38岁的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赶往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他总结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又计算了一批模型,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

⑥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研究中提出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解决了热核武器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并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⑦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我国西部地区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研究过程用时之短,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1)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氢弹之父’”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题技法详见P81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飞沙走石的荒滩戈壁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零下30℃,道路冻得像搓板,吉普车开上去颠得像“打摆子”,人坐在里面不停撞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④~⑦段,概括于敏研究的过程。(2分)

废寝忘食地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从氢弹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核心素养:写作素养】请根据文章内容为于敏写一段颁奖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字典:【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形容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积妙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美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侠者黄大年 (陈振凯)

阅读字数:约1 050字   建议用时:15分钟  分值:15分  考查题型:第2题

人物点击: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一)

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说,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正在太平洋演习。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

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因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是潜艇攻防和穿透侦查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朋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二)

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召唤,从头开始,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他以最短的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他肯定会回来。”熟悉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他说,“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三)

黄大年是一个“被仰望、被追赶的传奇人物”。

作为侠者,与高手过招,他从未败过。他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时,手下管着300号“高配”人马,包括他国院士。大家服他。在英国,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回国不久,他出任“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深探项目。

作为侠者,他志存高远,不愿做花匠。英国的生活很好。但在他看来,“在这里,我就是个花匠,过得再舒服,也不是主人。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他回国后,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得以填补多项空白。因为他,中国深部探测能力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侠者,他拼命“疯魔”,将生死看淡。他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他身体不好,常年大把吞速效救心丸。但他却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去年底,他晕倒在万米高空,被送医院,人未醒,双手却紧抱电脑,掰不开。醒后第一句话是:“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作为侠者,他不图名利,却名动朝野。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领军人物,但这个上亿元项目却一分钱也分不到他头上,他二话不说,披挂上阵。学校屡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大年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

“千人计划”联谊会,大家公选黄大年任副会长。

高风懿行,自成楷式。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21日)

1.文章称黄大年为“侠者”,从文中看,你认为“侠者”应具有怎样的品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侠者黄大年”为题有何妙处?(3分)[答题技法详见P81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核心素养:写作素养】 2018年3月1日,黄大年被推选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4分)

[链接材料]黄大年留学英国时,就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工作状态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氢弹之父”

1.①意定神足;②随性自然;③悠闲惬意。

2.[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徐又芳有自尊心”的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①用捡来的线头缠出最好看的丝线粽子,超过所有人;②虽然家贫,但不愿接受别人的怜悯施舍。

3.[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寻找文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①对往事的难忘;②对曾经不经意伤人自尊的愧疚;③对没有机会澄清误会和表达歉意的遗憾。


考点解读

考点——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考点解读】

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都具有深刻的含义。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我们快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也就成了历年中考考查的一个热门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考查的角度包括:拟写标题;分析标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等等。

【技巧点拨】

1.理解标题的含义。

①联系文章内容,从表层含义(本义)和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中心)两方面去考虑;②从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内容,挖掘作者隐含的情感,梳理出标题的含义;③从全文内容入手,通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或梳理文章线索,整体感知内容,并做到准确概括,从而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④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分析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标明文章的行文线索;吸引读者关注。

答题模式:①标题的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是……,深层含义(引申义)是……。

②写人的记叙文: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显了人物……的品质,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③记事的记叙文:提示了……线索,表现了……情节,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

 

3.[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涉及的考点是修辞手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于敏和他的战友们工作环境的艰苦。

4.研究氢弹理论 氢弹爆炸成功

5.示例: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就是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

侠者黄大年

1.[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分析。解答时,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言行、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以及第三部分的每段开头的句子等分析。如从第三部分每段的开头句,就能获得“身怀绝技”“志存高远”“将生死看淡”“不图名利”等品质。

[答案]①志存高远,为国为民;②面对选择,义无反顾;③身怀绝技,统率千军;④不为名利,忘我工作;⑤看淡生死,赤胆忠心。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然后体会其深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这句话写黄大年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的“黄大年之问”,通过发问,揭示出黄大年要以邓稼先为榜样的内心世界。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大年要以邓稼先为榜样,学成之后,报效祖国。

3.[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句段作用,一般涉及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内容上的作用,主要从句段本身入手,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题,句段在结尾,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因而在内容上是对黄大年的赞扬,在结构上则收束总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在结构上,收束全文,突出形象;在内容上,是对黄大年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说明他是我们的光辉榜样。

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妙处。解答时,可以先思考标题有哪些作用,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来印证。本文标题是“侠者黄大年”,“侠者”是对黄大年的称赞,同时又是文章的行文线索,“黄大年”点明写作对象,解答时依照答题模式来写即可。

[答案]“侠者”点明黄大年的高贵品质,同时又是文章行文的线索,“黄大年”点明写作对象。以此为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对黄大年的赞扬,同时也便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中心。

5.[解析]本题考查为人物写颁奖词的能力。颁奖词的基本结构是:“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一般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言简意丰,自然流畅。本题可抓住黄大年毅然回国及其卓越成就来写。

[答案]示例: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2.26.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2.27.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2.27.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2.2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2.28.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2.28.整理)

初中作文指导 (2.28.整理)

学生习作(11.5.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寒假预习 | 部编版七下、八下、九下电子课本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更多学习资料,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