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
生别死离① (周恩来)
链接第2课《回延安》
考点训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阅读字数:约260字 建议用时:10分钟 分值:11分 考查题型:第3题 人物简介: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被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
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
死了,毫无轻重,
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那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
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
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
永别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
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②,努力为生,
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1922年3月
[注] ①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黄爱被湖南军阀赵恒惕逮捕,惨死在长沙浏阳门外。周恩来在德国听闻噩耗,无比悲愤,提笔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②生死参透了:指彻底地领悟了生与死的意义。参透,佛家语。
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着从文中找出一例,并体会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题技法详见P57考点解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壮志撼山岳、豪气贯长虹的伟大诗篇,像这样笑谈生死、催人奋进的诗篇还有很多,请试着写出其中的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字典:【难堪】 难以忍受。
【贪生怕死】 贪恋生命,畏惧死亡。
【牵肠挂肚】 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积妙词:___________________
积美句:___________________
积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与答案详析
1.[解析]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在分析其作用时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比如本文开头两句,就有批判,有歌颂,对比效果十分明显。
[答案] 作者将“壮烈的死”和“苟且的生”加以对比,有力地批判了剥削阶级的生存哲学,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生死观。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解题时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切不可主观臆断。
[答案] 这几句是说一个革命者必须参透生与死的意义,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考点解读 考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诗歌是作者思想感情与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的人、事、物的态度的分析。人们在阅读诗歌时,总会感受到作者对所描绘、记叙或论说的事物的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欢喜还是悲伤,是肯定还是否定。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才算是真正地读懂了诗歌。 【技巧点拨】 1.通过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性词语,特别是一些能够体现作者的好恶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主题思想。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分析题目就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由此,就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还要注意作者创作诗歌时的背景;梳理诗歌的写作思路,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
3.[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归纳时要善于抓住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子,然后分析作答。
[答案] 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而且表达了作者相信革命必将胜利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坚定决心。
4.[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积累。本题看似范围广泛,其实设定了一定的条件。所选诗词必须要和本诗的主旨相契合,这样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示例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示例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汇总(4.3.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4.3.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4.3.整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