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
来源 | 网络
在《小别离》里面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完了”。
这些话戳中了大部分学生家长内心的痛点:父母到底是该逼孩子学习,还是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1
说到这个话题,总让人想起董卿父亲的教育方式。
董卿的父母皆毕业于复旦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董父对于“勤勉”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其对于任何一种信仰的敬重程度,因此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在她的面前扮演起“虎爸”,对她进行非常严格的“魔鬼教育”。
董卿7岁才开始在父母身边生活,那时起父亲便要求她承担家务:
每天刷碗、擦地;
为了保障学习时间,父亲甚至不让董卿照镜子、留长发,不让妈妈给董卿穿新衣服。
在他的眼中,女孩子将精力过多花在穿衣打扮之上是俗媚且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等董卿稍能识字,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
除了文化成绩必须优秀以外,父亲还要求董卿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那时她每天晨跑的任务是一千米,如果不能在学生出早操之前跑完,她便要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
“我一个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跑步,感觉特傻,整个学校的同学、老师好像都看着你,像阿甘一样。”
董卿升入高中后,每次到寒暑假,父亲便开始催她勤工俭学。董卿讲起一段最为辛酸的经历:“我当时只有15岁,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
因为抬不起厚重的席梦思,经常是还未来得及铺床单,就已经把自己累个半死。因为手脚太慢,常常会错过午饭时间,别人都去吃饭了,只有自己还在那儿傻乎乎地干着。
后来面对前来视察工作的父亲,董卿嚎啕大哭,她说:“爸爸,我真的太累了,我不想干了!”
然而面对女儿几乎是乞求的眼神,父亲只是沉默,待对方稍稍冷静之后,他摸着孩子的头说道:“再坚持一下吧。”
面对种种严格的教育,董卿曾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直到长大以后才慢慢理解了父亲的教育方法。
董卿父亲也曾向她致歉,“对不起,这些年对你太严格了,原谅爸爸吧。”时至今日,董卿都无法形容自己听到父亲话时的心情。
“现在回想,父亲让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对……我认同我父亲的教育方式,虽然我当时受了很多委屈,但我现在回想起来,没什么不好,他让我成为一个内心很强大的孩子。”
2
父母“逼”孩子,逼出的是对未来的一种坚持。
乐坛天王周杰伦做客《鲁豫有约》,曾坦言,自己学琴是被逼的。一开始他学的是画画,但玩性大,水平久未长进,很快便放弃了。后来他改学钢琴。
为了防止儿子重蹈覆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就拿着棍子站在后面,为此,一站就是五六年……节目中,周杰伦说,要是没有妈妈当年的逼迫,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一个玩具,到了孩子手上,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天。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孩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大,一旦熟悉了一件东西,热度很快会消失。
但学习一项技能,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坚持,而父母的逼迫,就在于引导孩子懂得坚持。
有这样一道考题: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会是多少?
备选答案有:10%、23%、38%、63%。结果,大多人选了10%,少数人选23%,极个别选38%,63%几乎无人问津。
然而,正确答案恰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着失败率是99%,按反复尝试100次计算,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最后成功率应是100%减去37%,即63%。
一件事,反复尝试与坚持,它的成功率竟能由1%上升到63%。
可见,孩子在学艺过程中,遇到犯懒等一些力不从心的困难时,引导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父母这种“逼”,是帮助孩子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必修课。
3
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
好的父母应给孩子这两样: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的能力!
有个朋友是一所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年纪轻轻已是正高职称,在业内很有名气。
她的孩子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即使孩子没那么努力,相信依靠她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孩子将来也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这个朋友并不满足于孩子的“衣食无忧”,她深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政策的了解,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
于是从孩子两三岁起,她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陪孩子读国学经典、带孩子听音乐会等。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培养孩子各项特长的远见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我们不一定都要学习董卿父亲似的教育方式,但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学习和坚持的意义,决不能让放任害了孩子。
最后,附上一段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每个父母都可以给孩子一辈子受用的能量。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汇总(4.3.整理)
初中名著知识汇总(4.3.整理)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4.3.整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