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必考的虚词
16 个虚词
1. 【之】
①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即他(们)、她(们)、它(们)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这(这件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④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⑤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
⑥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⑦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数月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⑧动词 到、往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 他、它(不加“的”)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
③指示代词,其中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④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译作“难道”,后一个译作“恐怕”】
3.【而】
①连词,表并列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②连词,表承接 “就、接着”或不译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连词,表转折 但是,可是,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④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或不译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⑤连词,表修饰 “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4.【以】
①介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介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把、拿、用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④连词,表示目的 来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⑤连词,表示结果 以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⑥连词,表示承接,“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⑦动词 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5.【于】
①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在、从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出师表》)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向、对、同、给、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介词,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被 受制于人
④介词,表示比较 比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⑤介词,表原因 由于,因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乃】
①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 就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③副词,表示出人意料 竟、竟然,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④副词,判断句中表判断 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⑤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 于是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7.【虽】
①连词,表假设 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②连词,表转折 虽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8. 【为】
①动词,表判断 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②动词,表动作行为 做
可以为师也(《〈论语〉十二章》)
③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向、对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④介词,表示被动(常与“所”连用,也有单用) 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9. 【者】
①结构助词 ……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不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10. 【且】
①副词,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 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表示行为的状态 可译为“姑且”“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③连词,表递进 可译为“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④连词,表示让步 可译为“尚且”“还”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⑤连词,表并列或递进 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1. 【则】
①连词,表承接。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②连词,表假设。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 假使、如果,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③连词,表转折 可译为“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④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是、就是、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2. 【乎】
①表疑问语气 吗、呢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②表测度语气 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③用于感叹句 啊、呀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④介词 对(于),在,在……上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3. 【然】
①代词 这样、如此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连词,表转折 然而、但是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语气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 ……地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④语气助词,用于词尾 ……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⑤语气助词,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
式 ……的样子、好像……似的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4. 【与】
①连词 同,和,跟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②介词 跟,和,及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③语气助词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5. 【因】
①介词 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副词 于是,就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③连词 因此,于是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16. 【焉】
①疑问代词 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③兼词 于之,对之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④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 从这里、在那里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声明:本文来源于教材解读,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收藏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